第494章 减法的智慧(1/2)
长赢集团顶层的战略会议室里,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巨大的环形屏幕上,密密麻麻地罗列着集团过去五年间投资、并购、孵化的超过两百个业务单元和关联公司。从核心的住宅开发、商业地产、物业管理,到后来拓展的智能家居、建筑科技、长租公寓、养老地产、物流仓储、甚至还有入股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和一家区块链初创企业。
程长赢站在屏幕前,背影挺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他手里拿着一份由战略发展部耗时三个月整理出来的《集团业务单元健康度评估报告》,报告的结论触目惊心:超过百分之四十的业务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消耗着集团大量的管理资源和现金流,却对核心战略贡献有限。
“各位,”程长赢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核心高管,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今天这个会,只讨论一件事——做减法。”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做减法?在集团如日中天,业务遍及全球的时候?
负责多元化投资的副总刘明第一个坐不住了,他扶了扶金丝眼镜,语气带着急切:“程总,我理解聚焦主航道的想法。但是,现在砍掉这些业务,是不是太可惜了?很多都是我们布局未来、为了构建生态而投入的。比如那家新能源汽车公司,虽然现在亏损,但代表了未来的出行方向,能和我们的智慧社区无缝对接。还有区块链技术,在物业费缴纳、合同存证方面很有前景……”
“刘总说的有道理。”负责商业地产的赵总也附和道,“我们的一些社区商业体,虽然利润率不如住宅开发,但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是抵御周期的压舱石。全部剥离,会不会让集团抗风险能力下降?”
程长赢没有立刻反驳,他走到电子白板前,拿起触控笔,画了一个简单的坐标图。横轴是“战略协同度”,纵轴是“资产回报率”。
“我们不谈感觉,我们看数据。”他的笔尖点在屏幕上的一个个业务图标上,将其拖拽到坐标图的相应位置。
核心的住宅开发(“翡翠新城”系列)、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天工”平台)、物业管理,稳稳地落在“高协同、高回报”的右上角区域。
而那些争议的业务,如同散落的星辰,分布在其他象限。新能源汽车?落在“低协同、中回报(预期)”区域。程长赢标注:“技术迭代快,竞争惨烈,与我们空间开发的核心能力协同有限,更像是财务投资而非战略投资。”社区商业体?部分落在“中协同、低回报”区域。“现金流尚可,但管理复杂,资产周转慢,拉低了集团整体的ROE(净资产收益率)。”区块链公司?落在“低协同、低回报”区域。“技术前景不明,商业化路径漫长,目前看更像是一个成本中心。”长租公寓?甚至落在了“负协同、负回报”区域。“政策敏感,管理成本极高,严重拖累现金流和品牌口碑。”
看着屏幕上清晰无比的分布图,刚才发言的几位高管沉默了。
“我知道,放弃任何一个业务,都像是割掉自己身上的一块肉。”程长赢放下笔,声音沉静,“我们习惯了做加法,认为盘子越大越安全,业务越多越能抵御风险。但这是错觉。”
他走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因长赢而改变的城市轮廓。“重生……哦不,重新创业以来,”他及时改口,心底掠过一丝只有自己知道的波澜,“我们靠的是什么?是靠盲目扩张吗?不是。是靠在一个核心领域做到极致,形成无可替代的竞争力,然后利用这个核心竞争力,去辐射、去赋能。”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利用科技赋能,‘建造和运营更美好、更智能、更绿色的人居空间’!一切偏离这个核心太远的业务,无论它听起来多么性感,前景多么诱人,都是在稀释我们的精力,模糊我们的定位,消耗我们的元气!”
“可是程总,”刘明还在做最后的努力,“有些业务剥离,会造成不小的账面亏损,也会影响我们故事的完整性,资本市场会不会看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