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江苏省(2/2)
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拉动江苏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现代服务业是江苏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包括金融业、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南京作为全省金融中心,聚集了众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2023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苏州、无锡、南通等地的现代物流业依托港口和交通优势,发展迅速,苏州港、南通港货物吞吐量均位居全国港口前十;电子商务产业方面,江苏网络零售额持续增长,苏州、南京、无锡是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培育了一批本土电商企业和直播电商基地。此外,江苏的文化旅游产业也具有较大潜力,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2023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
在开放型经济方面,江苏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达到5.2万亿元),苏州、南京、无锡、南通是全省外贸进出口的主要城市。江苏拥有多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和保税区,其中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典范,综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国家级经开区首位。同时,江苏积极吸引外资,截至2023年底,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40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380家在江苏投资设厂,外资企业已成为江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江苏还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鼓励本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海外投资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徐工集团、苏宁集团等企业在海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四、文化底蕴与社会事业
江苏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多元的文化形态,被誉为“吴韵汉风,文化江苏”。
从历史文化来看,江苏在不同历史时期孕育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板块。苏南地区的吴文化(以苏州为核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以精致典雅、崇文重教为特点,苏州园林、昆曲、评弹、苏绣等都是吴文化的代表,其中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苏中地区的江淮文化(以扬州、泰州为核心),融合了吴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特点,以兼容并蓄、崇文尚商为特色,扬州评话、扬剧、泰州学派等都是江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瘦西湖、个园、何园等历史遗迹见证了江淮文化的繁荣。苏北地区的汉文化(以徐州为核心),起源于楚汉时期,以雄浑大气、豪迈奔放为特点,徐州汉墓、汉兵马俑、刘邦故里等历史遗迹,展现了汉文化的深厚底蕴。此外,江苏还有金陵文化(以南京为核心),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拥有明孝陵、中山陵、夫子庙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明孝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山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纪念地。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江苏拥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24年,全省共有世界文化遗产4项(苏州古典园林、明孝陵、大运河江苏段、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00余处。同时,江苏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拥有昆曲、古琴艺术、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苏州评弹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设立非遗保护中心、举办非遗展览、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推动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在社会事业方面,江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对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投入,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教育方面,江苏是中国教育大省,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质量较高。全省拥有各级各类学校近2万所,在校学生超过1500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超过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拥有一批国内顶尖的高等院校,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是中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些高校不仅为江苏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也为江苏的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科技方面,江苏是中国科技创新大省,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专利授权量超过4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8万件,均位居全国前列。江苏拥有众多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发平台,包括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以及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在科技创新领域,江苏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3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万家,位居全国第一。
医疗方面,江苏医疗卫生资源丰富,医疗服务水平较高。全省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3万个,其中医院超过1000家,三级医院数量超过150家,拥有南京鼓楼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一批国内知名的三甲医院。江苏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同时,江苏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了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江苏拥有众多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截至2024年,全省共有博物馆超过300家,图书馆超过100家,文化馆超过100家,实现了市、县、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江苏还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了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成为江苏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江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还出口到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现了江苏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五、总结与发展展望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和人口大省,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善的产业体系和高效的社会治理,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着成就,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在管辖区域上,江苏形成了13个地级市协同发展的行政区划格局;在政治治理上,构建了高效、法治、和谐的治理体系;在经济发展上,实现了总量领先、结构优化、开放包容的高质量发展;在文化社会事业上,传承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推进了教育、科技、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未来,江苏省将继续立足自身优势,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苏南、苏中、苏北发展差距;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江苏文化的影响力;加大对教育、科技、医疗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江苏省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