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6章 徐州市《丰县》

第6章 徐州市《丰县》(1/2)

目录

千古龙飞地长寿丰饶乡

丰县,古称丰邑、凤城,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北接山东省金乡、鱼台县,南邻安徽省砀山、萧县,西连山东省单县,东与沛县、铜山区接壤,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重要门户。这片承载着“先有徐州后有轩,唯有丰县不记年”古老传说的土地,既是汉高祖刘邦、道教鼻祖张道陵的故里,享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美誉,也是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如今以汉文化为根、生态为脉、产业为翼,绘就了一幅古今交融、丰饶宜居的发展画卷。

一、区域概况与行政区划

(一)基本格局

丰县总面积1450.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17.51万人,常住人口91.68万人,人口密度适中,劳动力资源充沛。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平原为主,沙土地貌占比46.6%,点缀着少量剥蚀残丘,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作为区域交通节点,国道237、518全线贯通,济徐高速顺河互通竣工通车,国省道里程达164.5千米,公路网络四通八达,连接苏鲁豫皖周边城市,加之完善的城乡交通体系,构成了便捷高效的出行网络。

(二)下辖街道与镇简介

丰县现辖3个街道、12个镇,形成“城区集聚引领、乡镇协同发展”的全域格局,县政府驻中阳大道322号:

1.中阳里街道:位于丰县核心城区,是“千古龙飞地”的核心承载区。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辖区内汇集汉皇祖陵、刘邦文化园等核心文旅资源,同时商业配套密集、政务服务集中,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气息交融,是感受丰县汉韵底蕴与城市活力的核心区域。

2.凤城街道:城区核心街道之一,以“凤城”古名命名,承载着丰县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辖区内凤城河穿流而过,河畔民宿、美食街、湿地公园错落分布,是集居住、商业、休闲、文旅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夜游凤城河“小秦淮”是标志性体验。

3.孙楼街道:地处城区南部,是丰县城市拓展与产业转型的重要片区。辖区内工业与农业并存,既有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园区,又有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形成了“产城融合、工农互补”的发展特色,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4.大沙河镇:位于丰县西南部,因大沙河贯穿全境得名,是国家4A级大沙河水利风景区的核心所在。作为黄河故道生态修复的典范,镇内湿地广袤、梨园连片,春季梨花如雪,秋季硕果飘香,同时发展生态旅游与农产品加工产业,是“生态+农业+文旅”融合发展的标杆镇。

5.宋楼镇:地处丰县西部,是丰县重要的农业与文旅重镇。镇内拥有大面积果树种植基地,是丰县梨、苹果等特色水果的主产区,同时保留着多处历史遗存,推进农文旅融合,形成了“田园风光+民俗体验”的发展模式。

6.欢口镇:位于丰县东北部,是苏鲁边界的经济强镇与交通节点。镇内工业基础扎实,以新能源车辆、机械制造等产业为支柱,同时商贸活跃,辐射周边乡镇,是丰县东北部的经济与物流中心。

7.首羡镇:地处丰县西北部,北接山东省,是苏鲁边界的农业与文旅特色镇。镇内万亩油菜花海、梨园景观闻名遐迩,4月梨花节、9月采摘节吸引大量游客,古村落灯光秀与星空露营成为新兴特色,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8.华山镇:位于丰县中部,因境内华山得名,是县域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与产业节点。镇内工业与农业协同发展,既有板材家居、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又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连接城区与西部乡镇的重要纽带。

9.王沟镇:地处丰县西北部,苏鲁边界沿线,是传统农业大镇与民俗文化之乡。镇内保留着丰富的民间艺术与传统习俗,同时发展设施农业与畜禽养殖,是丰县西北片区的农业核心镇与文化传承地。

10.赵庄镇:位于丰县北部,是丰县重要的林果业与畜牧业基地。镇内苹果、梨等水果种植规模大、品质优,畜禽养殖产业成熟,同时依托边界区位优势,商贸与农产品流通活跃,是县域北部的农业经济重镇。

11.师寨镇:地处丰县东部,毗邻沛县,是丰县工业与农业协同发展的重镇。镇内工业以汽配、机械加工为主,农业以粮食种植与特色养殖为核心,形成了“工农互补、产镇融合”的发展格局。

12.范楼镇:位于丰县东南部,南邻安徽省萧县,是苏皖边界的重要乡镇。镇内农业特色鲜明,是优质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同时发展轻工制造产业,商贸往来频繁,是连接丰县与皖北地区的重要门户。

13.顺河镇:地处丰县东北部,是县域东北部的交通节点与农业重镇。镇内济徐高速互通落地,交通优势显着,农业以粮食、蔬菜种植为主,同时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产业,是县域东北部的物资集散中心。

14.常店镇:位于丰县北部,是丰县新能源车辆产业的核心集聚区。镇内产业园区密集,聚焦新能源车辆及零部件制造,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兼顾农业发展,是“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的典范。

15.梁寨镇:地处丰县东南部,是丰县历史文化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乡镇。镇内保留着多处历史遗存,同时拥有优质耕地资源,发展高效农业与休闲采摘产业,乡村旅游与农业生产相得益彰。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一)发展历程

丰县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期便纳入华夏文明版图。黄帝分封万国时,丰地属徐州之域;尧、舜、夏、商时期沿袭此制,为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地带。春秋时期属宋,曾为宋王偃都所;公元前286年,齐、楚、魏共伐宋,丰邑归入楚国版图。秦灭六国后,丰始设县,隶楚郡,后改属泗水郡,正式纳入中央集权制行政体系。

两汉时期,丰县迎来历史高光时刻,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成为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隶属豫州沛郡、沛国,政治地位凸显,人口集聚,经济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徐州为南北政权争夺要地,丰县隶属关系屡经变迁,先后隶北济阴郡、徐州北济阴郡等建制,战乱中仍保持着一定的文化传承。

隋唐至宋元,丰县建制趋于稳定,长期隶属徐州(彭城郡)。唐代贞观元年隶河南道,宋代属京东西路,金代归山东西路,元代先属东平府,后直隶济宁路,期间虽有行政区划调整,但县域格局基本延续。明清时期,丰县隶属关系进一步明确,明代隶南直隶徐州,清雍正十一年后隶徐州府,直至清末,农业与商贸稳步发展,成为徐州西北部的重要县域。

中华民国时期,丰县先后直隶江苏省、隶徐海道及第九区行政督察区,抗战期间曾有三方县级政权并存,历经战乱洗礼。1949年后,丰县先隶山东省台枣专署、滕县专署,1953年改隶江苏省徐州专区,1971年隶徐州地区,1983年徐州地区撤销后,正式隶属徐州市至今。近年来,丰县依托“535+1”产业发展布局,聚焦新能源车辆、智能装备等五大主导产业,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5.91亿元,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文旅名县的转型跨越。

(二)文化脉络

丰县文化脉络深邃厚重,以汉文化为核心根脉,融合长寿文化、边界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多元元素,形成了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文化体系。

汉文化是丰县文化的核心标识。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丰县承载着汉王朝的起源记忆,汉皇祖陵、刘邦文化园等遗存见证了“汉兴之地”的历史地位。汉代的礼仪文化、农耕文化、丧葬文化在此留下深刻印记,刘邦“豁达大度、知人善任”的品格也融入地域文化基因,形成了“大气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成为丰县文化最鲜明的标签。

长寿文化是丰县文化的独特名片。作为中国长寿之乡,丰县百岁老人占比远超全国平均水平,长寿密码蕴含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健康的饮食习俗与和谐的生活氛围中。中国长寿之乡文化园系统展示了丰县的长寿文化与养生智慧,“尊老敬老、勤劳质朴”的民风民俗代代相传,让长寿文化成为县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边界文化是丰县文化的鲜明特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丰县长期以来成为四方文化交融的枢纽,语言、习俗、饮食等均体现出多元融合的特色。既有着北方的豪迈刚健,又兼具南方的细腻灵动,苏鲁的戏曲、皖北的民俗、苏北的饮食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兼容并蓄、多元共生”的边界文化风貌。

民俗文化是丰县文化的鲜活载体。丰县拥有83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4项(丰县糖人贡、丰县梆子戏、丰县琴书、丰县唢呐),省级14项,涵盖戏曲、说唱、手工技艺等多个门类。这些非遗项目扎根民间,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纽带,展现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智慧与文化传承。

生态文化是丰县文化的新生力量。随着黄河故道生态修复、大沙河湿地公园建设等工程推进,丰县从传统农业县转型为生态宜居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湿地保护、绿色种植、生态旅游等业态的发展,催生了崇尚自然、低碳环保的生态文化,为县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三、历史人物与近代名人

(一)历史人物

丰县作为“千古龙飞地”,诞生了多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也留下了诸多历史名人的活动足迹,为县域历史增添了厚重底蕴。

1.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出生于丰县中阳里(今中阳里街道)。秦末,刘邦从丰县起兵,率义军转战南北,最终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史称汉高祖。丰县作为其龙兴之地,留有汉皇祖陵、刘邦文化园等遗存,其“知人善任、豁达大度”的治国理念与人格魅力,深刻影响了丰县的地域文化品格。

2.张道陵:道教创始人,字辅汉,沛国丰(今丰县)人。东汉年间,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为经典,开创了中国本土宗教的重要流派。其道教思想与修行理念传承千年,丰县作为其故里,承载着道教文化的起源记忆,是道教文化传承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3.卢绾:西汉开国功臣,与刘邦同乡同里,自幼交好,追随刘邦起兵反秦,屡立战功,被封为燕王。卢绾的生平与刘邦创业历程紧密相连,其故里位于今丰县境内,相关历史传说与记载,印证了丰县在西汉开国史上的重要地位。

4.萧何:西汉名相,虽祖籍沛县,但早年与刘邦交往密切,在刘邦起兵后全力辅佐,负责后勤保障与政务管理,为西汉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萧何多次到丰县招募人才、筹措物资,与丰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治国安邦、鞠躬尽瘁”的精神被后人敬仰。

(二)近代名人

近现代以来,丰县涌现出一批在革命、文化、经济等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以自身所长为县域发展与国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1.王敬久:近代军事将领,丰县人。早年投身军旅,历经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在抗日战争中参与多次战役,为抵御外侮作出了一定贡献,其生平事迹成为丰县近代军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王少堂:丰县琴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着名民间说唱艺术家。他深耕丰县琴书艺术数十年,革新表演形式与唱腔,将地方民俗、历史故事融入说唱内容,使丰县琴书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其传承与创新为非遗文化的延续注入了活力。

3.王桂英:丰县糖人贡制作技艺传承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糖人贡作为丰县独有的传统手工技艺,用于祭祀与节庆,王桂英致力于该技艺的传承与推广,改进制作工艺,丰富作品题材,让这一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成为丰县民俗文化的重要名片。

4.李贞乾:近代革命志士,丰县抗日根据地创建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李贞乾在家乡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带领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抗击日军侵略,为保卫家乡、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革命精神在丰县广为流传,激励着后人爱国奉献。

四、历史遗址与必游景点

(一)历史遗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