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逆袭人生:外卖小哥的都市风云 > 第243章 谁在给过去打补丁

第243章 谁在给过去打补丁(2/2)

目录

我是来清算过去的。

而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

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定位截图,那一点猩红的光标在首尔江南区的地图上微微闪烁,像一颗不肯熄灭的心脏。

风从露台边缘灌进来,吹得衣角猎猎作响,可我心里却燃起一团火——不是愤怒,是清醒。

李维汉终于坐不住了。

听证会结束不到四十八小时,一条“内部消息”便悄然在几家境外财经媒体间流传开来:林致远将亲自前往首尔,彻查“新黎明二期”项目真相。

这消息是我放出去的,一字不差,却也没说真假。

我只是让孙把我的行程表“不小心”泄露给了一个与李维汉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公关公司。

果不其然,第三天清晨,郑仲裁员收到一封匿名邮件,署名是某国际调解基金会,提出愿意促成“私人和解”。

条件很诱人:只要我停止一切追诉行动,对方将提供一段关于我父亲真正死因的录音证据。

又是录音。

我站在办公室窗前,手指摩挲着那封邮件打印件的边角,冷笑出声。

十年前,他们用剪辑过的遗言让我背负愧疚;如今,又想用另一段“真相”来收买我?

还是录音?

他们真当我还是那个只会跪在病床前哭着道歉的孩子?

这一次,我不再被动接招。

“郑老师,”我拨通电话,声音沉稳,“我们不接这个‘和解’。”

“你想怎么办?”他问。

“反手推局。”我说,“提交《新秩序十三条》。”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一声低笑:“你这是要重新定义规则。”

没错。我不再满足于揭露过去,我要制定未来。

《新秩序十三条》是我们团队耗时三个月起草的框架性文件,核心在于建立跨国基层经济项目的透明监管机制,尤其是针对心理干预、数据采集与资本渗透的边界划定。

它本只是备选方案,如今却被我亲手推向台前——以受害方之名,正式请求仲裁庭将其作为后续裁决的参考依据。

这意味着,李维汉若还想谈判,就得先承认这套新秩序的存在合法性。

舆论迅速发酵。

国际组织开始公开讨论《十三条》的可行性,多家媒体称其为“小人物对霸权的最后一道防线”。

而李维汉那边,彻底沉寂了。

七天后,国际社区经济仲裁庭作出历史性裁决:

认定李维汉实际控制的“恒远资源”及其关联企业在过去十年中,于八个国家实施系统性剥削与认知干预实验,责令赔偿共计2.3亿美元,并无条件开放所有项目档案接受全球监督审查。

现场掌声雷动。

刘代表起身宣读声明时,声音坚定如铁:“我们将把此案纳入全球公平贸易教科书案例。这不是终点,而是新伦理时代的起点。”

庆功宴设在市中心一家低调的日料店,暖黄灯光下,众人举杯相庆。

我却没有喝太多,只是静静看着窗外流动的车河。

这场胜利太重,重得我不敢轻易庆祝。

王记者不知何时坐到我身边,压低声音:“刚收到线报……有人在仁川西海岸的一个废弃广播站见过李维汉。深夜进出,带着加密硬盘。”

我瞳孔微缩。

他还留在棋盘上。

没等我回应,张外交斡旋官的手机突然响起。

她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眉头轻皱,走到角落接起。

我们没人说话,目光却不约而同地飘向她。

她的脸色渐渐变了,握着手机的手指收紧,指节发白。

通话不过三十秒,她挂断后站着没动,仿佛被什么无形的东西钉在原地。

片刻,她走回来,声音冷得像冰层下的水流:

“刚才那个电话……是变声器。”

她顿了顿,眼神扫过我们每一个人。

“他说——你们赢了一场,但广播站里的东西,会让所有人忘记你们赢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