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原来灯是我,我不是看灯的(1/2)
那天夜里,我坐在归家驿站的老木桌前,窗外的风把寻人启事吹得翻飞如纸蝶。
手机屏幕还亮着,周公益大使发来的报告静静躺在对话框里——两千七百座夜灯屋,八百三十六座刻着我的名字。
“林致远”这三个字,正在变成一座庙里的牌位。
我盯着那盏挂在屋檐下的旧灯,它晃了一下,像在回应什么。
可我心里清楚,光不该属于某个人。
如果有一天这名字成了信仰,那我们做的一切,就从点燃火种,变成了立偶像。
而偶像倒塌时,黑暗会比从前更彻底。
第二天清晨,我召集了七人核心组。
会议室里没人说话。
孙创新专家靠在椅背上,手指轻敲桌面;刘培训师眼神温和,却藏着试探;张评估师抱着他的笔记本,像护着最后一份证据;王资金专员眉头微蹙,显然已算过风险;李合作大使低声念了一句阿拉伯谚语:“当掌声太响,脚步就会走偏。”赵安全顾问站在角落,一句话没说,但目光一直钉在我脸上。
“我要启动‘镜像计划’。”我说。
空气一下子绷紧了。
“所有决策记录、会议影像、签字原件,全部调取。交给第三方学术机构审计,然后公开查询接口。”我顿了顿,“我们要让全世界看到:不是我在发光,是这套系统能让每个人发光。”
钱战略专家猛地抬头:“你这是在拆地基!结构决定命运,一旦公众对决策过程产生怀疑,整个联盟的信任体系就会塌陷。”
“那就让它塌。”我看着他,“如果它经不起审视,就不该存在。”
赵安全顾问终于开口:“你会被扒出每一句情绪化的话,每一个犹豫的瞬间。有人会说你是伪君子,说你是表演型人格。”
我点头。
“那就让他们看。真正的巩固,不是没人质疑,而是经得起回头看清。”
孙创新专家忽然笑了:“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我们一直在教别人直面真相,现在轮到自己了。”
没人再反对。
审计启动第七天,深夜十一点四十七分,我的手机响了。
来电显示是孙创新专家。
这个平时最爱开玩笑的人,声音竟有些发抖:“有个问题……你的初始档案。”
我心头一沉。
“2019年那份‘外卖小哥自媒体走红’的原始视频,上传时间戳比全网报道早四十三小时。可那天你还在送单,手机处于飞行模式,基站定位显示你在城东物流中转站,根本没有网络连接。”
我猛地站起来,冷汗顺着脊背滑下。
“更奇怪的是,”他继续说,“视频元数据显示编辑者IP来自境外服务器,操作时间……正是你父亲失踪前三天。”
房间里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我想起那个雨夜,我蹲在桥洞下拍第一条Vlog,镜头晃得厉害,语气生涩。
我说:“今天被人骂了,说送餐慢,其实是因为老太太腿脚不好,我帮她把饭拎到五楼……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听这种故事,但我想试试。”
那条视频火了。成了我人生的转折点。
可现在告诉我——它根本不是我当时传的?
“还有,”孙的声音压低了,“那个帮你剪辑爆款视频的‘热心网友’,账号注册时间比你发布第一条内容还早六天。他私信你说‘等你好久了’……关键词匹配度太高,不像巧合。”
我脑中轰然炸开。
热搜推送、品牌合作邀约、评论区精准引导的话题……一切来得太顺了。
我以为是命运垂青,原来可能是精心设计的入场券。
谁在幕后按下了开始键?
为什么选我?
又为什么偏偏是在父亲失踪前?
我打开电脑,调出那份原始视频的备份文件。
右键属性,查看详细信息。
一串陌生的编码跳出来,像是某种水印标记。
我不懂技术,但直觉告诉我——这不是自然生成的数据。
我盯着屏幕,手指微微发颤。
如果最初的光不是我自己点燃的,那我现在所守护的一切,是不是也建立在一场谎言之上?
我缓缓合上电脑。
窗外,春风依旧卷着寻人启事飘向远方。
而在某个看不见的地方,有一双眼睛,早已看过这一切。
“真伪之界,我在哪一边”
我坐在档案室的角落,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复印件,纸边已经被我捏得发皱、泛白。
昏黄的灯光照在“项目代号‘灯塔’”这几个字上,宛如一道冰冷的判决书。
窗外风声呼啸,而我的世界里只剩下自己的心跳声——一下比一下沉重,一下比一下真实。
92%的笔迹重合度,这绝非巧合,而是确凿的铁证。
李维汉……那个总是微笑着递来合作合同的男人,那个在村长倒台后悄然退居幕后的跨国代表,早在六年前就精心布好了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