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逆袭人生:外卖小哥的都市风云 > 第262章 原来灯是我,我不是看灯的

第262章 原来灯是我,我不是看灯的(2/2)

目录

他无需操控我每日的言行,只需点燃一根导火索,然后静待火势自行蔓延。

而我,还以为那是我灵魂中自发燃起的光芒。

我的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着,将那张纸翻来覆去看了十几遍,仿佛期待着某个字能突然跳出来改写结局。

然而,并没有。

每一行字都依旧冷酷无情:情感依赖模型、草根叙事模板、影响力阈值触发机制……我们所经历的所有痛苦与挣扎,竟都被预先演练过、精确计算过,甚至是被期待发生的。

“如果最初的动机是虚假的,那么后来的所有选择,还算数吗?”我低声问自己,声音干涩得仿佛是从别人嘴里挤出来的。

刘培训师不知何时站到了我身后。

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把手搭在我的肩上,就像多年前在社区图书馆的那个雨天,她递给我一本《平凡的世界》时那般温和。

“但你后来所做的事,都是真实的。”她又重复了一遍。

我抬头看着她,眼眶发热:“但如果我是被设计成‘会做这些事’的人呢?如果我的善良、我的愤怒、我对父亲的思念,全都被当作变量输入了算法,那我还剩下什么?”

她沉默了片刻,蹲下身来,与我平视:“林致远,程序可以启动一个人,但它无法代替一个人流泪。你为那些走失的孩子熬过的夜,你跪在拆迁废墟前背出老人遗言的那一晚,你为了保住第一个夜灯屋三天三夜不眠不休……这些,是谁编写的剧本?”

我愣住了。

是啊,谁能让一个人真正为陌生人落泪呢?

我闭上眼睛,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肖潇然抱着旧书走过图书馆长廊的身影;陈世昌被抓那天,村里老人颤巍巍递来的热粥;还有那个冬夜,一个迷路的小女孩紧紧攥着我的衣角,喊着“叔叔,我想妈妈”……

那些瞬间,没有镜头,没有数据追踪,也没有任何M机构的指令。

那是我作为一个“人”,在黑暗中本能地伸出援手的时刻。

也许,起点是虚假的。

但一路上的每一步,都是真实的。

我深吸一口气,睁开眼睛,将那张复印件放进碎纸机。

齿轮转动,纸屑如雪般纷飞。

“真相不应被隐藏。”我说,“但也不应被用来摧毁信念。”

我拨通了孙创新专家的电话:“启动‘镜像计划’第二阶段——公开‘灯塔’调查的全过程,包括我的困惑、动摇和质疑。不要美化我,也不要神化任何人。我们要建造的不是偶像殿堂,而是一座透明的灯塔。”

他明白我在说什么。

这次,轮到他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轻声笑道:“终于,你要开始照亮自己了。”

挂掉电话后,我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一封公开信。标题只有八个字:

《我不是灯,但我愿发光》

“最后一推,推的是自己”

一个月后,全球直播“正义锚点五周年发布会”。

场馆内灯火通明,大屏幕上正播放着《万家灯火录》的片段:一位母亲抱着失而复得的儿子痛哭流涕;一对老夫妻在夜灯屋前相拥而笑;一群孩子围着新立的铭牌念着名字……

全场寂静无声,都在等待我发表一些胜利的宣言,或是一些鼓舞人心的承诺。

我没有那样做。

我掏出一块金属铭牌,轻轻放在讲台上。上面刻着一行小字:

“林致远,曾误以为自己是持灯者。”

台下顿时安静下来。

“过去六年,我们修复了三千六百一十二个身份,点亮了八千九百七十五盏夜灯,打开了四百零三扇紧闭的门。”我的声音平稳,但却带着从未有过的清醒,“这些数字是真实的,这些温暖也是真实的。但有一个错误必须承认——我不该成为这个联盟的核心。”

我停顿了一秒,看着台下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真正的正义,不应围绕一个人转动。”

“即日起,我辞去联盟主席的职务,转入一线陪伴岗位。所有决策权移交给轮值委员会。”

全场一片死寂。

三秒。

五秒。

接着,刘培训师第一个站起来鼓掌。

随后是张评估师、王资金专员、李合作大使……七个人依次走上台,每人手中都捧着一盏灯。

孙外交代表看着我:“你不走了吗?”

我摇了摇头:“我不走了,但我再也不会坐在C位了。”

门外春风正劲,卷起满地的寻人启事,宛如一群终于学会独自飞翔的鸟儿。

我走出会场,在新的值班表上签下名字——

排班员:林致远

岗位:夜灯屋B7区

时段:22:00–02:00

夜色渐深,我推开B7区的门,屋内一盏灯静静地亮着。

这一次,我不是来看灯的。

我是来成为光的一部分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