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三方战(2/2)
就在辽东冰原上三方混战、柔然可汗獠戈,冷眼驱狼吞虎之际。
遥远的南方,冉魏都城建康,却沉浸在一片相对“平静”却又暗藏激流的氛围之中。
秦淮河上薄雾依旧,台城宫殿在冬日的暖阳下,显得庄严肃穆。
然而,冉魏政权的核心决策者们,此刻正聚集在太极殿东堂。
目光紧紧盯着北方那场,决定未来天下格局的巨变。
详细的战报,通过“飞鸢密线”和墨离“阴曹”系统,正源源不断地从辽东传回。
襄平城外,那场惨烈而混乱的三方大战,正逐渐清晰地,呈现在冉魏君臣面前。
“……慕容恪主力,与於乙支麾下高句丽军,于襄平城外血战数日。”
“双方伤亡惨重,僵持不下,关键时刻,柔然狼骑突然出现。”
“自侧翼袭击慕容恪军,致使燕军攻势受挫,高句丽得以稳住阵脚。”
“然,柔然人并未全力助战,反而似在双方之间游走袭扰。”
“战局遂陷入,极度混乱之三方混战……”
军师玄衍手持最新战报,声音清越地向御座上的冉闵,以及殿内重臣汇报着。
听着玄衍的叙述,内政总管褚怀璧抚掌感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妙!妙啊!慕容恪、於乙支、柔然獠戈,这三方竟在辽东搅作一团!”
“狗咬狗,一嘴毛!此真乃天佑我大魏!”
“无论此战结果如何,慕容氏经此一役,必然元气大伤,短期内再也无力南顾!”
“我淮河防线压力可解,江淮百姓,终得喘息之机!”
他负责内政后勤,深知长期战争对国力的消耗,此刻由衷地感到松了口气。
然而,玄衍却轻轻摇动着,他那“九曜星算筹”,眉头微蹙,冷静地分析道。
“怀璧兄所言不差,然,福祸相依。”
“慕容恪若败,乃至身死,燕国崩解在即。”
“看似于我大利,但是北方局势,将彻底失控。”
他走到,巨大的山河舆图前,手指点向辽东。
“届时,高句丽若吞并辽东,其势坐大,必成我北方新患。”
“柔然獠戈狡诈凶残,若趁机攫取幽燕。”
“则我将来北伐,将直面此等毫无信义、只知破坏之蛮族,其祸更烈。”
他的手指又移向关中:“而西面,前秦苻坚、王猛,绝非庸主能臣。”
“彼等一直隔岸观火,养精蓄锐。”
“若北方出现权力真空,其必挥师东出,争夺河北、中原。”
“届时,我大魏将同时面对西、北两个方向的强大压力,局势未必优于今日。”
玄衍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冉闵身上,语气凝重。
“故此,辽东此战,慕容恪……败不得,至少,不能败得太快、太惨。”
“需让其与高句丽、柔然继续互相消耗,流尽鲜血。”
“方能为我大魏争取最宝贵的休养生息之机,并为将来北伐,扫清最大之障碍。”
一直沉默的“阴曹诡师”墨离,此刻用他那戴着白色瓷质面具的脸,“看”向玄衍。
黑曜石假眼幽光闪烁,声音透过面具传来,带着金属摩擦般的质感。
“玄衍先生深谋远虑,洞悉全局。”
“然,如何确保慕容恪不速败,亦不速胜?此间尺度,微妙难控。”
他微微躬身,对冉闵道:“王上,臣之‘阴曹’与‘飞鸢密线’,或可再行‘添柴’之举。”
“一则,可将慕容恪与高句丽、柔然,正陷入苦战。”
“将伤亡惨重的消息,稍加‘润色’,散于燕国境内,尤其……龙城附近。”
“或可‘提醒’某些不安于室之辈,此乃‘天赐良机’。”
其意不言自明,乃是要在慕容燕国内部制造动荡,牵制慕容恪。
“二则,”墨离继续道,语气更加阴冷,“或可令潜伏于,高句丽军中之人。”
“伺机散播谣言,称柔然与慕容恪已有密约,意在先灭高句丽,再分辽东。”
“亦可‘无意间’让高句丽人获知,慕容恪军中有部分将领,”
“因久战疲惫、伤亡过大,而心生怨言……”
“如此,或可加剧,高句丽之疑虑与抵抗决心,延长战事。”
墨离之计,阴狠毒辣,旨在从内部瓦解,对手的斗志和信任。
让战争的绞肉机,运转得更加持久。
刚刚立下大功的行人司主事卫玠,此时亦开口道。
“王上,墨离先生之策,可谓釜底抽薪。”
“此外,臣以为,我大魏在外交姿态上,亦可稍作调整。”
“或可公开遣使,强烈谴责高句丽‘背信弃义’、偷袭我‘盟友’慕容燕国之行为。”
他说到“盟友”二字时,语气略带一丝嘲讽。
“如此,既可将我大魏,置身于道义高地。”
“亦可迷惑慕容恪,使其不至于,过早将主要矛头对准我方。”
“同时,亦能安抚国内,那些对‘联高制燕’策略,有所疑虑之声。”
卫玠的外交手段,灵活而务实,旨在为冉魏,争取最有利的国际环境和舆论态势。
冉闵端坐于御座之上,如同山岳般沉稳。
他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麾下这群,才智超群的臣子。
听着他们或激进、或冷静、或阴狠、或务实的建议,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缓缓站起身,高大的身躯带着无形的压迫感,声音沉雄而坚定,在殿堂中回荡。
“玄衍、墨离、卫玠所言,皆有其理。阿檀之见,更是根本。”
“传朕旨意!”
“其一,淮河前线,继续保持守势,各军轮换休整,加固城防,不得擅自出击。”
“其二,内政诸事,褚怀璧全权负责,推行‘三七租’法。”
“鼓励流民垦荒,广积粮草,抚恤阵亡将士家属,安定民心。”
“其三,对外策略,依墨离与卫玠之谋。”
“‘阴曹’、‘飞鸢’全力运作,务使辽东战火延烧不熄!”
“外交辞令,依卫玠所奏,公开‘谴责’高句丽,暗中……继续为其‘续命’!”
“其四,严密监视关中苻坚、西北匈人动向,若有异动,即刻来报!”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舆图上那片广袤的中原故土,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慕容恪、高句丽、柔然……便让他们在辽东,尽情厮杀吧!”
“我大魏,当坐山观虎斗,固本培元,静待天时!”
“待其各方筋疲力尽,血流成河之际……”
冉闵的眼中,骤然迸发出,如同龙雀横刀出鞘般的锐利光芒。
“便是我冉闵,率领大魏儿郎,北定中原,光复华夏之时!”
“臣等遵旨!”殿内众臣齐声应诺,声音中充满了信心与昂扬的斗志。
建康的定策,清晰地表明了冉魏的态度,坐山观斗,绝不轻易下场。
他们要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混乱局面,最大限度地壮大自身,等待收拾河山的时机。
第四幕:天下棋
襄平城外的硝烟与血腥,并未能阻止暗流,在更广阔范围内的涌动。
一场看似荒诞,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秘密会晤。
正在幽州与辽东交界处,一座废弃的烽燧堡内进行。
代表慕容燕国的,是慕容恪麾下一位以辩才和忠诚着称的幕僚,名为阳骛。
他身着文士袍,虽面带疲惫,但眼神依旧沉静。
代表高句丽的,则是一位名叫高云的宗室子弟,亦是於乙支的副将之一。
他穿着高句丽贵族的服饰,神色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和一丝屈辱。
而第三方……则是一位身着柔然贵族服饰、眼神狡猾的使者,名为乌洛贺。
他是獠戈麾下“哑喉”阿莫啜系统的人,负责一些见不得光的交涉。
这座废弃的烽燧堡,残破不堪,寒风从墙壁的破洞中灌入,吹得火把明灭不定。
三方代表围坐在,一个粗糙的石台旁,气氛凝重而诡异。
“二位,”阳骛率先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底气。
“襄平城外一战,想必让诸位,都看清了局势。”
“再这般混战下去,只能是两败俱伤,让真正的渔翁得利。”
他意有所指地,但得利的,肯定是南方冉魏和西方前秦。
高云冷哼一声,语气强硬,却难掩底气不足。
“渔翁?若非你燕国欺人太甚,侵我辽东故土数十载,我高句丽又何至于此!”
“如今我大军,兵临襄平城下,光复故土在即。”
“慕容恪已是强弩之末,有何资格在此谈论渔翁?”
柔然使者乌洛贺,则操着生硬的汉语,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我们大汗只是看不惯,慕容氏以强凌弱,派儿郎们来主持公道而已。”
“至于渔翁不渔翁的,我们草原上的狼,只关心眼前的猎物肥不肥。”
阳骛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高将军,辽东归属,乃历史旧账,暂且不提。”
“但眼下,於乙支大将军虽勇,可还能支撑多久?”
“慕容大将军虽暂受掣肘,但燕国根基犹在,援军不日即至。”
“至于乌洛贺使者,”他转向柔然人,“贵部狼骑,固然骁勇。”
“然孤军深入,补给困难,又能在这辽东冰原上,盘旋几日?”
“若待我燕军与高句丽暂且罢兵,合力对付外来之敌……呵呵。”
他话语中的威胁意味,让高云和乌洛兰贺脸色都变了一变。
阳骛继续道:“如今之势,犹如三虎相争于独木桥。”
“僵持不下,唯有俱坠深渊一途。何不暂息干戈,各取所需?”
“如何各取所需?”高云忍不住问道,这正是他此行的目的。
高句丽国内压力巨大,前线伤亡惨重,他太需要喘息之机了。
“很简单。”阳骛淡淡道,“我燕国可以默认高句丽……”
“对目前已占领之白岩、辽阳等城的控制权……”
“什么?!”高云猛地站起身,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
随即他又充满警惕,“此言当真?慕容恪肯答应?”
“前提是,”阳骛话锋一转,目光锐利,“高句丽,必须立刻停止进攻。”
“并与我燕国签订盟约,约定边界,承诺互不侵犯!”
“且……需协助我燕国,‘礼送’柔然友军出境。”他将“礼送”二字咬得颇重。
这就是慕容恪的底线!他需要尽快稳住东方,哪怕暂时放弃,部分辽东土地。
也必须立刻回师,应对北方的柔然,以及潜在的内部危机!
这是壮士断腕,更是以空间换时间!
高云脸色变幻不定。能得到燕国对已占领土的承认,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足以让他回国,向国王高琏交代。
但要与世仇签订盟约,还要帮燕国赶走柔然……
乌洛贺则尖声叫道:“不可能!我们大汗绝不会……”
“乌洛贺使者,”阳骛冷冷地打断他,“请转告獠戈可汗……”
“若贵部愿意就此退兵,我燕国愿开放边境榷场,与柔然互通有无,”
“并以金帛、茶盐相赠,作为贵部此次‘主持公道’的酬劳。”
“若执意不退……”他眼中寒光一闪。
“那就看看,是你们的狼骑耐力久,还是我大燕的弓弩更锋利!”
威逼利诱,软硬兼施!阳骛完美地执行了,慕容恪的战略意图。
烽燧堡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只有寒风的呼啸声,以及火把燃烧的噼啪声。
高句丽需要消化战果,柔然不想陷入与燕国的消耗战,而慕容恪则急需脱身。
三方都有着各自,无法言说的困境和需求。
最终,在一番激烈的、充满算计与妥协的讨价还价之后。
一份极其脆弱、充满了猜忌与权宜之计的“秘密协议”。
在这座冰冷的废弃烽燧堡内,初步达成。
没有歃血为盟,没有对天起誓,只有各自心怀鬼胎的算计。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建立在沙砾之上的“混乱联盟”。
联盟的假面之下,是依旧汹涌的敌意,还有随时可能再次爆发的战火。
在同一时间,苻坚与王猛,接到了慕容恪与高句丽、柔然陷入僵持的详细情报。
王猛捻须微笑,对苻坚道:“陛下,火候已到。”
“可令潼关守将,佯动示警,做出东出姿态。.”
“再给慕容恪添些压力,使其不敢从容回师。”
而建康的冉闵,也通过墨离的渠道,得知了烽燧堡密会的风声。
玄衍轻摇算筹,对冉闵道:“王上,联盟已成,然其脆如薄冰。”
“我大魏,当继续‘添柴’,令此冰面,早日碎裂。”
天下的棋局,因辽东这场混乱的鏖战,与随之而来的联盟,而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慕容恪、於乙支、獠戈、冉闵、苻坚……
每一位棋手,都在按照自己的利益和判断落子。联盟与背叛,只在瞬息之间。
雪崩的前奏,已然化为席卷天地的风暴。
而这混乱的联盟,究竟是风暴眼中暂时的平静,还是更大灾难的开始?
无人能够预料,命运的巨轮,正以更加疯狂的速度,碾压向前。
(本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