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我可是读《春秋》的!(1/2)
第490章我可是读《春秋》的!
朱寅亲自出城迎接暹罗王,因为他对暹罗的印象不错,对纳黎萱的印象也不错。
选择在城外相见,既不失天朝主帅的威严,又以一种看似平等、实则蕴含居高临下之意的姿态,彰显了宗主国的气度。
暹罗是历史上少有的对大明一直恭顺的藩属国之一。比自称小中华、其实野心勃勃的安南,更加尊奉宗藩体系。
就在几年前,暹罗还上表北京,愿意出兵参加抗倭。历史上,也联合大明抗缅。
暹罗对大明朝贡不绝。直到崇祯年间还在遣使朝贡。那时,和大明有过邦交的一百六十七国,还遣使朝贡的寥寥无几,暹罗就是其中之一。
直到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快到打到北京了,暹罗还遣使去北京朝贡。而那一年,连朝鲜都不再朝贡了。
暹罗受大明影响很深,虽用佛历,但也用大明的《大统历》,度量衡也采用大明的标准。
明清之际的东吁王朝受到西洋技术影响,有强势崛起的势头,很像是隋唐时期的高句丽,若非暹罗的牵制,东吁很可能趁著大明衰落之际侵吞西南,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
可以说,暹罗才是大明在南洋最坚定的盟友,而不是安南。
对大明不敬的缅甸、安南等国,未来就没有必要存在了。但朱寅也没有沙俄那种对邻国土地的无限贪婪。南洋各国,该灭的要灭,该留的还是要留。
只要暹罗继续恭敬,朱寅打算对暹罗区别对待,继续延续太祖定暹罗为「不征之国」的政策。
当今的暹罗王纳黎萱,可是泰国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被泰人誉为纳黎萱大帝,也算一代明君,是个英雄人物。
眼下,大明四面树敌,朱寅也需要纳黎萱这种盟友当小弟。
如今的明军都是北人,哪怕有宁清尘的药物,也不能完全消除气候水土带来的不利影响,很难常驻缅甸。最迟在六月雨季来临之前,就必须要撤军了。否则军中很容易爆发疫病。
朱寅打算到时编练十万云贵、广西兵组成的南军,专门用来驻扎中南半岛。可是眼下这支「南军」还只在设想中,起码几年前后才能用得上。
那么南军诞生之前,怎么控制中南半岛?
暂时还是要靠土司兵、靠藩属国的兵。
根据虎牙情报,纳黎萱兵马不弱,有五、六万精锐甲兵,又是适应南洋气候的土著兵,对大明在南洋的战略很有价值。
用好了暹罗王,大明就能在少量驻军的情况下控制缅甸,保住明军的胜利果实。
所以,朱寅才屈尊降贵的给纳黎萱的面子。
摄政王从来不做对大明没好处的事情。
朱寅一起身,诸将当下都跟著他去迎接暹罗王。
缅甸腹地的原野上,热风裹挟著尘土与植物的气息。阿瓦城的城头已然更换的大明日月旗,在空中猎猎作响,宣告著这片土地的易主。
城下。
一队数百人的队伍,正静静伫立。
队伍最前方,是数十名手持长杆的仪仗卫士,杆顶飘扬著绣有金色神鸟「迦楼罗」的红色旗帜,那神鸟振翅欲飞,姿态凶猛,正是暹罗王室的象征。
旗帜之后,是数百名肤色黝黑、身形矫健的武士。他们几乎跌足而行,脚踝系著铃铛,上身是甲胄,下身围著「帕农」简裙。
他们的兵器也颇具特色,除了常见的弯刀,腰间还挂著寒光闪闪的金属圆环,边缘锋利,是既能投掷也可近战格杀的暹罗兵器。
最引人注目的是队伍中那二十余头披挂著彩色织物和藤甲的战象。这些庞然大物长鼻卷曲,象牙上镶嵌著金属套筒,背上的象舆中,是手持长矛或吹箭的士兵。
低沉的象鸣与武士脚踝铃铛的清脆声响交织,形成一种充满异域风情而又充满力量的韵律。
「迦楼罗」神鸟旗帜下,一匹通体雪白的战马格外醒目。
马上之人年约四十,身形精悍挺拔,古铜色的面庞上,一双眼睛锐利如鹰。
他头戴塔型金冠,身著深红色的丝绒战袍,胸前挂著华美的黄金璎珞,腰悬镶满宝石的镔铁宝刀,看上去既有王者的华贵,又有武将的英锐。
此人正是暹罗王纳黎萱。
纳黎萱身后,还有一头披著彩帛的大象,装饰华丽。象背上陈设著莲花般的象舆,里面端坐著一位暹罗少。
这少女最多十四五岁,生的美丽可人。
但见这少女小麦色的肌肤光洁润泽,微凹的眼窝抹了暹罗特有的金粉菩提花钿,长而翘的睫毛,衬映著乌黑的瞳孔犹如雨季初晴的湖水。
她扎著千叶菩提髻,发带上系著避毒的金禧节花,身穿七宝璎珞披肩,绛紫泰锦织抹胸,藕臂上是九头蛇金臂钏,腕上金镯,脚腕上佩戴著亮晶晶的足铃,脚趾上还涂著蔻丹。
这少女就像一颗青涩而华贵的莽吉柿,又仿佛一朵净明净素洁的水莲花。
此女是纳黎萱最疼爱的女儿,黛薇公主。
黛薇公主之后,又是一辆象舆,上面坐著一个神色忧虑、满脸愁容的青年,看装束竞是个缅甸王族。
这青年是出身东吁王室的莽罗,莽应龙嫡孙、莽应里侄子。其父莽镯,是莽应龙最宠爱的儿子。
莽应龙死后莽应里继位。传闻莽应龙是被儿子毒死,莽应里可能是弑父之人。莽应里继位之后,立刻杀了威胁自己王位的九个弟弟,其中就有莽镯。
明廷和万历帝斥责莽应里「弑父戮弟,禽兽之行」,不承认他的王位,拒绝封贡贸易。
莽镯被杀后,年幼的儿子莽罗在心腹家臣的保护下逃出王京,投奔敌国暹罗避难,被暹罗王纳黎萱收留,迄今已有十几年了。
这一次,暹罗王带著他一起回到缅甸,让他忐忑不安,情知纳黎萱是要把自己献给明军,作为投名状。
莽罗王子看著前面象辇上静静端坐的黛薇公主,不禁微微一叹。
黛薇公主是纳黎营的掌上明珠,连她都要被送给大明贵人,何况自己这个寄人篱下的落魄王子?纳黎萱是不可能在意自己的。
自己之前是纳黎萱的棋子,以后就是明军的阶下囚啊。
「莽罗王子。」纳黎萱忽然回头,一双明亮而锐利的眼睛盯著莽罗,「你要记住,大明虽然是缅甸的敌国,却是你的恩人!没有大明,你永远没有为父报仇的机会,我暹罗也没有报仇雪恨的机会。」
「所以本王希望,你见到大明摄政王之后,要表示出足够的虔诚和敬意。从今以后,你的生死荣辱,不由缅甸和暹罗决定,而是大明摄政王决定,你可明白了?「
莽罗双手合十道:「谢王上提醒,莽罗不敢忘记。」
纳黎萱点点头,再次看著阿瓦城,目光既欣喜,又有些复杂。
呵呵,莽应里,你也有今天?你的南北两京都没了,心中可是什么滋味?你屠杀我暹罗子民,吞并我西北三府,我一定要加倍还回来!
虽然心中很是快意,可纳黎营也很是惊惧。
他之所以亲自匆匆来见朱寅,不仅是为了和朱寅结盟,和明军联手攻打缅军,也是因为被朱寅吓到了。
明军居然绕了这么远的海路,神兵天降般登陆缅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纵横缅甸,还屠了勃固城。
而不久之前,明军还夺取了西洋人占据的马六甲城,将西洋人屠戮一空!
明军的强大和强势,让他对大明更加心存敬畏。
至于朱寅他当然已经不陌生!
之前就屡次听海商谈论起朱寅,这是一个在大明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而且极其年轻,传闻是星君下凡。
强大的倭国,也是朱寅击败的。
在南京国子监留学的族弟还写信给自己,详细的说起过朱寅。
他才知道,朱寅还是建文帝的后裔,大明宗室,被封为吴王。朱寅掌握了南明大权,灭了奢崇明,安邦彦。而夺取洋人吕宋岛的人,也是朱寅。
吕宋岛已经成为大明的靖州省,距离暹罗的海路不远。
一桩桩、一件件,让纳黎萱更加不敢轻视朱寅。他思来想去,慢慢得出一个结论:朱寅这种人物,是万万不能得罪的。只有交好朱寅,低调行事,才能保住暹罗。
不得不说,纳黎萱是个英明果断的君主。他一旦想明白这件事,立刻就付诸行动,带著满满的诚意来见朱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