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嫡明 > 第500章 「老登,你真是活腻歪了。」

第500章 「老登,你真是活腻歪了。」(2/2)

目录

朱寅已经想明白了:不能废除缅甸僧团。

为何?他是来统治、殖民土著的,不是解放土著、给土著送温暖的。

他是为了华夏的利益,汉家的尊严,不是异族的救世主!

如果废除缅甸僧团,就是给土著开启民智、解放枷锁,就是在培养华夏的竞争者。

朱寅又不是追求普世仁爱、打到哪里解放哪里的慈善家,为何要解除土著的枷锁?殖民主义不香吗?对外仁义那套,早就过时了。

只有利用缅甸僧团,才能轻易统治六百万土著,让他们为华夏当牛做马。到时移民缅甸的汉人,就能成为上等人,轻而易举的控制这块帝国的新土。

朱寅不需要土著汉化为华人,将来也能享受华人的待遇。他需要的是土著作为廉价劳动力资源存在。

对于殖民扩张这个历史任务,大明既不能学大英,也不能学沙俄。

英国人的路线是完全殖民地化,殖民地永远就是殖民地,导致最后殖民地一独立,又变成一个小国。

沙俄的路线则是完全本土化,将殖民地全部变成本土,土著变成俄国人,导致俄族享受不到征服者的红利,该穷还是穷,该苦还是苦,那么扩张对于俄族有什么意义呢?

这两者都走了极端,皆不可取。

大明应该综合两者,走一条最适合华夏的中间路线。

起码在几十年之内,保留愚弄土著的僧团,对大明是有利的。前提是,要禁止汉人移民信奉小乘佛教。可让僧团制定法典,不许接引汉人皈依。

智光能成为僧王,当然是个天分很高的人。他立刻就明白了朱寅的意图,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摄政王就是现世的活佛啊。」智光十分肉麻、恬不知耻的说道,为了活命,他哪里顾得上高僧的脸面?

「缅人是罪者、邪魔的后裔,因为天生罪孽深重,需要世代净化、赎罪。所以,他们不但需要三宝的教化,也需要高贵、智慧的主人,监督他们赎罪——」

智光不愧是缅甸僧王,很快就根据小乘经义,敷衍出一套土著低贱、明人高贵的理论来,而且煞有其事,没有逻辑漏洞。

缅甸深受印度影响,婆罗门教那套东西,本来就在缅甸很有市场。缅甸等级森严,也与此有关。

智光这套东西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很深厚的理论、现实基础。无非是把曾经最上等的王族贵族僧侣,换成了明人而已。

朱寅听了智光急于证明自己价值的这套理论,不禁微微颔首,耐人寻味的笑道:「善哉!看来智光大师果然是高僧大能啊。从今以后,你仍然是僧团僧王,兼任大明礼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

朱寅对于这种主动和大明合作的缅甸高层,当然不会拒绝。不但答应让这个名为高僧、实为巨骗的智光继续当僧王,还送了大明礼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的五品官位。

缅甸僧团就是教育机构(只教佛经),也是审判机构(僧珈法庭)。僧王戴著大明礼部、刑部员外郎的头衔,就算是代表大明在行使教化、审判大权。

当然,朱寅不打算让他们改授儒教经典。儒家经典是开启民智的利器,不能主动教给土著。

那么土著学什么?当然还是继续学佛经喽。

在朱寅的计划中,后世华夏疆域之内的人天然是华夏人(不论族别)。高丽、日本、越南北方这三个儒家文化圈的人,只要学习汉语就能轻易成为华夏人。

除此之外的任何地方,只有少数靠著汉化归化、立功抬籍的精英,才能成为华夏人。

华夏人处于顶端,才不会过于内卷,才能得到历史红利。

智光闻言大喜,赶紧稽首叩拜道:「老衲谢现世佛祖、摄政王殿下,老衲代缅甸三十万僧团,敬领摄政王法旨—」

缅王等人见到智光如此无耻,却也不敢出言讥讽。唯恐触怒朱寅,不得好死。

朱寅见过了这群高级俘虏,就下令好生看押,然后送回阿瓦城。

接著,朱寅就率军南下,准备解决越军了。

郑松肯定想不到,他能这么快就灭了缅军,掉头对付越军。等到郑松得知缅军败的这么快,一定会后悔支援缅军。

朱寅的大军刚刚离开莫洛镇,虎牙最新的情报就送到了。

是关于西洋联军的。

西洋联军有四万多人,一半是欧洲白人士兵,殖民帝国可谓出了血本。这么大的远征阵容,大航海以来绝无仅有。目的不仅仅是夺回吕宋,也为了征服大明。

葡印当局的总兵力,加起来本来不过八千。其中纯种白人只有一千多人,混血白人两千多人,剩下的都是印度佣兵、黑奴兵、东南亚土著兵。

兵力根本不足以远征大明。

为了补充兵力,西班牙又出兵一万,葡萄牙又出兵五千,再召集欧洲的荷兰、义大利、法兰西等国的雇佣兵五千,还调遣波斯湾殖民当局的黑奴。

就这么七拼八凑,增加了三万多人的东征兵力。

早在一个月前,西洋联军就汇集到了果阿,在果阿集训、整编,训练联军中的黑人、印度士兵。

加上葡印当局本有的八千兵力,聚集果阿的联军超过了四万人,纯种白人就有两万多。

按照计划,联军要在印度集训三个月,六月正式出兵。可是因为某个人,突然提前了。

此人就是郑松!

郑松一直在关注明军动向。明军收回濠镜后,他就得到了探子的回报。明军攻打马六甲,不久之后他也收到了消息。

西洋联军之所以提前到来,是因为之前郑松给葡印当局写了信,请在安南传教多年的卡尔德隆(西班牙人)带回印度果阿。

信中说,明朝的摄政王朱寅,也就是夺取马尼拉的那个人,又夺取了濠镜和马六甲海峡。

请求洋人提前出兵,最好在缅甸登陆,攻打明军水师留守的勃固港,再联合攻打朱寅的主力。

他之所以这么于,是因为得罪死了朱寅,认为朱寅就是他最大的敌人,不惜借助洋人的力量,也要将朱寅灭了。

卡尔德隆将郑主的信带到果阿,葡印当局这才知道,原来明军到了缅甸!

葡印当局再也坐不住了,立刻更改计划提前出兵,目的是趁著明军和缅军相互攻打、无暇他顾,消灭明军留守勃固的水师,抄了朱寅的后路,再和缅军、越军一起围剿明军。

这是最省力的战略。

所以他们立刻同样了郑松的请求,提前一个多月出兵。

朱寅得知郑氏和洋人的勾结,杀意如铁,冷声道:「老登,你真是活腻歪了。」

「郑松,你会比缅王更惨。」

朱寅看完情报,顺手扔进火堆,传令道:「加速行军!不能让一个越军,逃回安南!」

.

PS:接下来就是越军了。知道大家不喜欢看打仗,一周之内就结束全部战争剧情了。现在就靠月票榜了。蟹蟹,晚安!希望大家多在书评区发表同人创作」。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