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照夜棠疏·惊鸿照影(1/2)
正月十五,上元夜。
上京城褪去了年节的慵懒,被万千灯火点燃。朱雀大街两侧,高悬的彩灯连缀成星河,鱼龙灯、走马灯、琉璃宫灯、绢纱美人灯……流光溢彩,映得夜空恍如白昼。护城河上,盏盏荷花灯随波逐流,烛火摇曳,载着祈愿,汇入一片璀璨的光海。空气中弥漫着糖人、炸糕的甜香,爆竹的硝烟味,还有鼎沸的人声、丝竹管弦之声,交织成盛世繁华最喧腾的乐章。
朱雀大街·人潮涌动
周海清裹着一件银狐裘斗篷,兜帽边缘一圈雪白的风毛衬得她小脸如玉。她悄悄从周府侧门溜出,身边只跟着心腹丫鬟云袖。主仆二人如同投入大海的两尾小鱼,瞬间被汹涌的人潮裹挟。
“小姐!您慢些!”云袖紧紧攥着她的衣袖,声音淹没在喧嚣里。
“知道啦!”周海清回头一笑,眼眸亮如星辰,带着久困闺阁后难得的雀跃。她像只出笼的鸟儿,好奇地打量着周遭的一切。捏面人的老伯手下翻飞,栩栩如生的孙悟空便跃然指尖;猜灯谜的摊子前围满了人,不时爆发出喝彩或惋惜;卖糖葫芦的小贩扛着插满红果的草靶子,吆喝声洪亮。
不远处,另一群人也在人流中穿行。
穆之难得褪下官袍,一身深青色常服,少了平日的冷峻,眉宇间带着一丝难得的放松。他小心地护着身边的阿月。阿月身着一件素雅的月白锦缎斗篷,兜帽下露出几缕缠绕着银丝的青丝,脸色在灯火映照下依旧略显苍白,但精神尚可,清冷的眸中映着流光溢彩,带着一丝新奇与淡淡的疏离。
婉儿换上了一身水绿色的襦裙,外罩一件鹅黄比甲,如同春日里最鲜嫩的柳芽,灵动活泼。她拉着阿阮的手,兴奋地东张西望。阿阮则是一身桃红的袄裙,小脸红扑扑的,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路边的糖葫芦和花灯,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林远跟在最后,一身利落的劲装,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如同最忠实的护卫,但嘴角也噙着一丝笑意,看着婉儿和阿阮的雀跃。
“阿月姐姐!你看那个兔子灯!好可爱!”阿阮指着不远处一个摊位上悬挂的雪白兔子灯,兴奋地叫道。
阿月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嘴角微微弯起一丝极淡的弧度:“嗯,是可爱。”
“师兄!我们去猜灯谜吧!”婉儿拉着穆之的袖子,指着前方一个被围得水泄不通的灯谜摊,“听说那摊主是上京有名的‘灯谜王’,奖品丰厚呢!”
穆之无奈地笑了笑:“好,去看看。不过别抱太大希望,我可猜不过你。”
“哼!小看我!”婉儿俏皮地皱了皱鼻子。
林远则被旁边一个卖糖画的摊子吸引,看着老艺人手腕翻飞,金黄的糖浆瞬间勾勒出活灵活现的飞龙、凤凰,忍不住赞叹:“好手艺!”
一行人随着人流缓缓移动,欢声笑语融入节日的喧嚣。
行至金水桥畔,人潮稍缓。此处视野开阔,两岸灯火倒映河中,碎金浮动,美不胜收。桥头一株老梅虬枝盘曲,枝头红梅在灯火映照下,更添几分冷艳。
穆之护着阿月走到桥栏边,让她能更好地欣赏河景。婉儿和阿阮则被不远处一个卖花灯的摊子吸引,拉着林远跑了过去。
“阿月,累不累?”穆之低声问道,看着阿月略显苍白的侧脸。
“还好。”阿月轻轻摇头,目光落在河面上星星点点的荷花灯上,“这灯火…真美。”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这璀璨的灯火,让她想起了汴河上那冰冷的浮尸,想起了那场血腥的密室…那些黑暗的记忆,如同水底的暗影,即使在这最光明的时刻,也挥之不去。
穆之敏锐地察觉到了她情绪的低落,轻轻握住了她微凉的手:“都过去了。你看,这万家灯火,这欢声笑语,这才是我们守护的意义。”
阿月微微一怔,感受到掌心传来的温暖,心中那丝寒意似乎被驱散了些许。她轻轻回握了一下,没有说话,只是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就在此时,梅树下,一道落寞的身影吸引了周海清的注意。
那人一身洗得发白的靛蓝儒衫,背对着人潮,负手而立,仰望着天边一轮皎洁的明月。灯火阑珊处,他的背影透着几分孤高与清寒。夜风拂过,吹动他未束的几缕墨发,也送来他清朗低沉的吟诵:
“火树银花不夜天,琼楼玉宇落凡间。笙歌沸处人如织,谁解寒窗十年艰?”
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穿透力,将繁华下的孤寂、喧闹中的清冷,道得分明。
周海清脚步一顿。这诗……直白,却切中了她心底一丝莫名的情绪。官家小姐,衣食无忧,外人看来自在惬意,可深宅大院里的孤寂,又有谁知?她不由得向那身影多看了几眼。
那人似有所觉,缓缓转过身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