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一生走到老 > 第三百六十二章 乡野叙旧,暖意融融

第三百六十二章 乡野叙旧,暖意融融(1/2)

目录

客房里走出来,头发睡得有些凌乱,小脸上带着刚睡醒的懵懂,一眼看到苏佳慧,立刻跑了过去,抱着她的胳膊蹭了蹭:“佳慧姑姑,我睡饱啦。”

苏佳慧笑着帮她理了理头发,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水果糖,剥了糖纸递给她:“醒啦?吃颗糖,甜丝丝的。”

邢人汐接过糖,含在嘴里,眼睛弯成了月牙,甜滋滋的味道驱散了最后的睡意。王红梅走过来,帮她拉了拉外套,轻声问:“有没有不舒服?饿不饿?”

“没有不舒服,也不饿,姑姑做的饭太好吃了,我吃得饱饱的。”邢人汐摇摇头,拉着苏佳慧的手,“佳慧姑姑,我们再去院子里玩会儿吧。”

“好啊。”苏佳慧点点头,牵着她的手往院子里走,两个小姑娘的笑声又一次在院子里响起,惊起了墙角几只晒太阳的麻雀,扑棱着翅膀飞向远处的树梢。

屋里,邢成义看了看时间,对邢父说:“爸,时候不早了,咱们该回去了,不然天黑了路不好走。”

邢父点点头,起身对姑姑和姑父说:“是啊,我们该回去了,今天打扰你们了,饭菜吃得很尽兴。”

“说啥打扰,都是一家人。”姑姑赶紧起身,脸上带着不舍,“不再多坐会儿?晚上就在这儿吃饭,我给你们做晚饭。”

“不了姑,家里还有事,下次再来。”邢成义笑着拒绝,“您和姑父也好好休息,别太累了。”

姑父也起身相送:“那行,路上慢点,注意安全,到家给我们打个电话报平安。”

“好,一定。”邢成义应着,帮邢母拎起带来的空袋子,一家人慢慢往院门口走。

苏佳慧和邢人汐也跑了回来,邢人汐抱着苏佳慧的腿,舍不得松开:“佳慧姑姑,我下次还来找你玩。”

“好,姑姑等着人汐来。”苏佳慧蹲下身,摸了摸她的头,眼里满是温柔,“要好好学习,乖乖听话,下次来姑姑给你买好吃的。”

“嗯!”邢人汐用力点点头,松开手,一步三回头地跟着王红梅往电三轮走去。

苏本康送他们到院门口,拉着邢成义的手说:“哥,关于农资的事,你联系到朋友后,记得告诉我一声。”

“放心吧,我明天就联系,一有消息就给你打电话。”邢成义拍拍他的肩膀,“你也多留意着点周边的需求,咱们两边配合,把这事办好。”

“好,我知道了。”苏本康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

姑姑和姑父一直送到村道上,看着他们坐上电三轮,才挥着手叮嘱:“路上慢点,天冷,把人汐抱紧点。”

“知道了姑,姑父,你们回去吧。”邢成义挥挥手,发动了电三轮。

电三轮慢慢驶离,邢人汐趴在王红梅怀里,隔着车窗挥手:“佳慧姑姑,外公外婆,再见!”

苏佳慧和苏本康也挥着手,直到电三轮渐渐远去,变成一个小小的影子,才和姑姑、姑父一起转身回家。

返程的路上,风比早上更凉了些,邢成义把车速放慢,尽量让车身平稳些。邢人汐裹紧了外套,靠在王红梅怀里,看着路边渐渐后退的树木和麦田,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儿歌,小脸上满是满足。

邢父坐在后面,看着儿子稳稳地开车,儿媳细心地照顾着孙女,心里满是欣慰。他掏出烟,却没有点燃,只是放在鼻尖闻了闻,眼里带着淡淡的笑意。邢母则和王红梅聊着天,说着姑姑家的琐事,语气里满是亲切。

“佳慧这孩子,性子越来越开朗了,以后去城里上学,肯定能适应。”邢母笑着说。

“是啊,佳慧聪明懂事,就是有点内向,多跟人接触接触,慢慢就好了。”王红梅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等她开学,我带她去买些学习用品,再带她逛逛城里,让她熟悉熟悉环境。”

“嗯,这样挺好,你想得周到。”邢母满意地说。

电三轮驶进苏门楼村的时候,夕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晚霞染红了半边天,把村道、麦田、房屋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橘红色。村里的炊烟袅袅升起,混着饭菜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透着浓浓的烟火气。

回到自家院子,邢成义停稳车,先扶邢父邢母下来,再接过王红梅怀里的邢人汐。邢人汐已经有些困了,靠在他怀里,眼睛半眯着,嘴里嘟囔着“佳慧姑姑”。

“快进屋吧,外面冷。”邢母打开屋门,屋里的炉火还旺着,暖意扑面而来。

王红梅把邢人汐放到炕上,帮她脱了外套,盖好被子,小姑娘很快就睡着了。邢成义则和邢父一起,把电三轮推进棚子里,收拾好东西。邢母则走进厨房,开始准备晚饭,简单的面条,配上中午剩下的菜,很快就能做好。

晚饭吃得很安静,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听着里屋邢人汐均匀的呼吸声,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夜色,心里满是安稳。吃完饭,邢成义主动收拾了碗筷,王红梅则给炉火添了些煤,确保夜里屋里不会冷。

邢父坐在煤炉边,抽着烟,对邢成义说:“明天你联系BJ的朋友,问问农资的事,尽量帮本康把渠道落实好,他第一次做生意,不容易。”

“我知道爸,明天一早我就联系,争取尽快有消息。”邢成义点点头,坐在父亲身边,“您放心,我会帮他把好关,不会让他走弯路。”

“嗯,这样就好。”邢父点点头,眼里满是信任,“做生意就像种地,得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功近利,踏踏实实才能长久。”

“我记住了爸。”邢成义认真地说,父亲的话虽然朴实,却蕴含着道理,让他心里更加坚定。

夜色越来越浓,苏门楼村的灯火陆续亮起,像一颗颗温暖的星星,点缀在黑夜里。邢成义一家人坐在屋里,聊着天,烤着火,屋里的暖意融融,屋外的寒风呼啸,却丝毫吹不散这份温馨。

邢人汐在里屋睡得香甜,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或许是在梦里,又见到了亲爱的佳慧姑姑,又吃到了香甜的炸糖糕。而邢成义看着身边的家人,想着明天要办的事,心里满是憧憬。他知道,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踏实肯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这份浓浓的亲情和烟火气,也会永远陪伴着他们,温暖着往后的每一个日子。

正月初七的晨光,是带着清冽甜味的。天刚蒙蒙亮,苏门楼村的鸡叫就此起彼伏地响起来,把沉睡的村落唤醒。邢成义醒时,窗外的天已经泛出淡淡的鱼肚白,院门口的红灯笼还挂在那里,只是灯笼纸被夜风拂得有些褶皱,像揉过的旧信纸,藏着年味的余温。

他轻手轻脚地起身,怕惊动里屋的妻儿。外屋的煤炉还留着余温,邢母已经起来了,正蹲在灶台边添柴火,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发出“噼啪”的轻响,锅里的玉米粥正冒着细密的热气,甜香顺着锅盖的缝隙钻出来,弥漫在屋里的每个角落。

“妈,早。”邢成义走过去,帮着添了些煤,炉膛里的火瞬间旺了起来,映得他脸颊暖暖的。

“醒了?”邢母回头笑了笑,手里的锅铲轻轻搅动着粥,“今天要去震祥家,我早点把饭做好,你们也好早些出发。”

“不急,路不远,慢慢走正好。”邢成义说着,转身去洗漱。院里的风还带着冬天的凉意,吹在脸上微微发麻,他搓了搓手,抬头看了看天,万里无云,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正适合出门串亲戚、会朋友。

等他洗漱完,王红梅也带着邢人汐起来了。小姑娘穿着粉色的棉袄,头发扎成两个小小的羊角辫,还带着刚睡醒的懵懂,揉着眼睛靠在妈妈怀里,嘴里嘟囔着:“爸爸,我们要去哪里呀?”

“今天带你去见爸爸的好朋友,还有石叔叔,咱们一起去汤叔叔家玩,好不好?”邢成义走过去,捏了捏她的脸蛋,语气温柔。

“好!”邢人汐一听“玩”字,眼睛立刻亮了,瞬间清醒过来,挣脱王红梅的怀抱,跑到院子里蹦蹦跳跳,“去玩咯!去汤叔叔家玩咯!”

王红梅无奈地笑了笑,跟邢母一起把早饭端上桌。玉米粥熬得稠糯,馒头蒸得暄软,还有一小碟凉拌咸菜,脆生生的爽口,外加几个煮鸡蛋,简单却扎实,吃得人心里暖和。邢人汐捧着小饭碗,小口小口地喝着粥,手里攥着一个煮鸡蛋,剥得蛋壳碎了一地,引得大家直笑。

“慢点剥,没人跟你抢。”王红梅帮她收拾着蛋壳,帮她把鸡蛋剥好,递到她手里,“吃完咱们就去叫石叔叔,然后一起去汤叔叔家。”

“嗯!”邢人汐用力点点头,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小嘴里塞得鼓鼓的,像只囤粮的小松鼠。

吃完饭,邢母给他们装了些年货,有自家熏的香肠,还有二婶炸的糖糕,都是些拿得出手的吃食,让他们带给汤震祥的父母。“到了那边,好好跟朋友聊聊,别拘束,都是老同学了。”邢母叮嘱道,又看向王红梅,“红梅,照顾好人汐,外面风大,别让孩子冻着。”

“妈您放心,我知道。”王红梅点点头,帮邢人汐裹紧了外套,戴上了小帽子和手套,把小姑娘武装得严严实实。

一切准备妥当,一家人锁好院门,先往石士义家走去。石士义家就在隔壁村,离得不远,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路上,邢人汐像只欢快的小鸟,一会儿跑在前头,一会儿拉着王红梅的手,嘴里唱着刚学会的儿歌,笑声清脆,驱散了清晨的寒意。

走到石士义家院门口,就看到石士义已经站在门口等着了,穿着一件黑色的棉袄,手里拎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给汤震祥带的礼物。“成义,红梅,人汐,你们来啦。”石士义笑着迎上来,伸手摸了摸邢人汐的头,“人汐又长高了,越来越可爱了。”

“石叔叔好!”邢人汐仰着小脸,甜甜地喊了一声,把手里刚剥好的糖递给他,“石叔叔吃糖。”

“谢谢人汐,叔叔不吃,你吃。”石士义笑着摆摆手,眼里满是宠溺。

邢成义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等久了吧?咱们走,慢慢晃过去,不急。”

“不急,反正路也不远,走着聊。”石士义点点头,几个人并肩往汤震祥家的方向走去。

阳光渐渐升高,驱散了晨雾,洒在身上暖融融的。村道两旁的麦田里,麦苗绿油油的,带着点露水的湿润,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偶尔能看到早起的村民,扛着锄头往地里去,或是牵着牛羊往河边走,见了他们,远远地打招呼,声音洪亮,满是乡邻间的热络。

“成义,好久没见震祥了,上次同学聚会还是去年春节吧?”石士义一边走,一边问道,语气里带着怀念。

“可不是嘛,去年聚完就没再见过,平时大家都忙着各自的事,难得凑到一起。”邢成义点点头,眼里也泛起了笑意,“想想初中那时候,咱们三个天天黏在一起,上课传纸条,下课翻墙去掏鸟窝,日子过得是真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