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谁是赢家(2/2)
“这个世界充满了意外,社长。”高桥站在他身后,同样平静,“每天都有人死于心脏病、车祸、丑闻,统计学上很正常。”
“是啊,”神永新二放下报纸,“统计学上很正常。”
“高桥先生,你说……他们在死前会想什么?”
“不知道,社长。”
“我想……”他的声音突然变得有些空洞,“他们会后悔吧,后悔选错了敌人,后悔高估了自己的分量,后悔……和我活在了同一个时代。”
“您会为他们感到遗憾吗?”
“不会。”神永新二转过身,“狮子不会为踩死的蚂蚁感到遗憾,猎人不会为杀死的猎物流泪,他们曾经是捕食者,现在变成了猎物,仅此而已。”
“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吗?改变世界,需要付出代价。”
“记得,社长。”
“这些人的死亡……”神永新二看着窗外,“就是代价的一部分。”
“旧秩序不会自己退出历史舞台,它会挣扎,会反抗,会试图扼杀新生事物。所以……”
他转过身,眼神坚定。
“必须先杀死它。”
“彻底地,毫不留情地杀死它。”
“让那些试图阻挡的人明白:螳臂挡车的下场,只有粉身碎骨。”
窗外,东京的夜空中划过一道流星。
有人说,流星是神灵的眼泪。
但更多人说,流星是坠落的星辰,是陨灭的象征。
三天后,五角大楼。
联席会议室里坐满了将军。
“诸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敲了敲桌子,“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敏感话题:日本基地调整方案。”
大屏幕上显示出驻日美军的分布图:横田、冲绳、横须贺、三泽……密密麻麻的标记覆盖了整个日本列岛。
“目前我们在日本有五万四千名驻军,七个主要基地,数十个小型设施。”参谋长继续说,“年度维护成本:110亿美元。”
“110亿,”他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而且在逐年上涨。”
“问题是,”一个陆军将军开口,“日本还需要我们吗?”
这个问题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当然需要!”一个鹰派将军激动地说,“日本是我们在亚太的桥头堡,没有驻日美军,我们怎么制衡中国?怎么控制西太平洋?怎么保护海上通道?”
另一个将军反驳,“上个月的联合声明你们都看到了,日本承诺不参与任何针对中国的军事行动。”
争论持续了半个小时,没有任何结果。
最后,空军少将詹姆斯·威廉姆斯举起了手。
“我有一个建议,基于纯粹的战略和经济考虑。”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看向他。
威廉姆斯的意见向来理性客观,很受尊重。
“第一,亚太局势确实在缓和。”他调出一系列数据,“过去六个月,中日之间没有任何军事摩擦,贸易额反而增长了15%。”
“第二,驻日美军的主要任务是威慑。但威慑的效果在递减。”
他切换到另一张图表,“中国的军事现代化速度超出我们的预期。”
“第三,成本收益比。”威廉姆斯的语气变得严肃,“110亿美元,我们可以做很多事。升级本土的防空系统,研发新一代战机,改善士兵的装备和待遇……这些投资的回报率,远高于维持一个作用递减的前进基地。”
“所以你的建议是?”参谋长问。
“分阶段撤军。”威廉姆斯的回答斩钉截铁,“保留少量必要设施,撤出大部分地面部队。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真正重要的地方。”
“这不是撤退,”他强调,“这是战略调整。把拳头收回来,不是为了认输,而是为了打得更有力。”
会议室里沉默了。
很多将军心里其实也有类似的想法,但没人敢第一个说出来。
现在威廉姆斯说了,而且说得很有道理。
“我同意威廉姆斯将军的观点。”海军上将开口,“我们的航母战斗群可以实现同样的威慑效果,而且更灵活,成本更低。”
“我也同意。”陆军中将说,“维持海外基地的后勤成本太高了,如果能减少驻军,我们可以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军事上。”
一个接一个,将军们表态支持。
最后,参谋长总结道:“那么,我们将向国防部长建议:启动驻日美军调整计划,分三个阶段逐步削减规模。”
“会议记录将作为机密文件保存。”他环视所有人,“没有人透露今天讨论的内容。”
所有人点头。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国防部长和国务卿并肩而立,面对坐在办公桌后的总统。
“先生,这是国会的建议。”国防部长递过一份文件,“驻日美军调整方案。”
总统翻开文件,眉头皱起:“撤军?现在?”
“不是撤军,先生,是调整。”国务卿解释道。
“日本政府怎那边呢?”
“他们......其实挺支持的。”国防部长有些尴尬,“丰臣上周访华,和中方达成了某种默契。”
“该死。”总统咒骂了一句。
“或许他们有别的保护伞。”国务卿意味深长地说。
“什么意思?”
“神永新二,先生。”国务卿调出一份分析报告,“这个日本人正在建立一个新的体系,不是军事同盟,而是经济和技术依存关系。”
总统沉默了很久。
“我们的能源公司呢?石油巨头呢?他们难道不担心?”
“他们已经拿到了技术授权,先生。”国防部长苦笑,“埃克森、雪佛龙、康菲......都和普罗米修斯签了合作协议,现在他们的股价因为转型预期在暴涨,董事会比谁都开心。”
“所以我们被架空了?”总统的声音带着怒意,“一个日本小子,就让整个美国的精英改变立场?”
“不是改变立场,先生。”国务卿纠正道,“是重新定义利益。”
“而且,先生......”国防部长犹豫了一下,“如果我们强行维持驻军,可能会适得其反,日本国内的反美情绪正在上升,如果我们不顺势而为,可能会彻底失去日本。”
“与其被赶走,不如主动撤离,还能保留一点体面。”
总统闭上眼睛,太阳穴突突跳动。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有权力的人,他此刻却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权力的真谛是什么?
不是你能命令别人做什么,而是你能阻止别人做什么。
而现在,他发现自己什么都阻止不了。
“批准。”他最终说道,声音疲惫,“启动调整方案,但要对外宣传这是‘战略升级’,不是撤退。”
“明白,先生。”
两位官员退出椭圆形办公室。
总统独自坐在办公桌后,看着墙上罗斯福的肖像。
“富兰克林,”他轻声说,“你当年建立的秩序,正在崩溃,而我......无能为力。”
窗外,华盛顿纪念碑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影子。
这座象征着美利坚荣耀的城市,此刻显得格外寂寥。
新闻发布会
“经过缜密的战略评估,”
“国防部决定对全球军事部署进行调整。”
“鉴于亚太局势的缓和,以及财政预算的压力……”
“我们将缩减在日本的基地规模。”
“撤回两个航母战斗群。”
“减少三万名驻军。”
“关闭五个小型基地。”
“这不是撤退。”
他强调道。
“这是战略调整。”
“我们依然致力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但我们相信,这可以通过更高效的方式实现。”
“同时……”
“我们将把节省的资源,投入到退伍军人福利改善、军事技术现代化、以及反恐行动中。”
日本媒体一片哗然。
但美国国内的反应却出奇地平静。
甚至支持。
纽约时报:《把孩子们带回家》
华盛顿邮报:《明智的调整》
民调:76%的美国人支持减少海外驻军
退伍军人组织发表声明:“与其在海外维持庞大的基地,不如照顾好那些已经为国家服务过的人。”
国会两党都表示理解。
因为每个议员的选区,都有普罗米修斯基金会资助的项目。
都有东都精密的合作伙伴提供的就业机会。
都有受益于新能源技术的企业和选民。
反对这个决定?
那就是反对选民的利益。
那就是和自己的政治前途过不去。
12月15日,东京,首相官邸。
丰臣隆站在镜子前,整理着领带。
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他将向全国宣布驻军撤离计划。
“首相。”秘书敲门进来,“记者会准备好了。全国的电视台都在直播。”
“我知道。”丰臣深吸一口气,“该来的总会来。”
他走出办公室,沿着长长的走廊前往新闻发布厅。
走廊两旁挂着历任首相的肖像,那些面孔或严肃或温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在美国的阴影下工作。
而我......将成为第一个走出阴影的人。
新闻发布厅里人山人海,闪光灯此起彼伏,记者们严阵以待。
丰臣走上讲台,面对着几十台摄像机和上百双眼睛。
此刻,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在看着他。
“各位,”他开口,声音平稳而坚定,“今天我要宣布一个历史性的决定。”
“经过与美国政府的充分磋商,以及与中国的友好协商,日本政府决定启动《日美安保条约》修订程序,制定驻军撤离时间表。”
现场瞬间炸了。
所有记者都在喊,话筒伸向讲台,闪光灯密集得像星雨。
“首相!”
“美国同意了吗?”
“这会不会引发安全危机?”
“您不怕被暗杀吗?”
丰臣抬起手,示意安静。
喧嚣渐渐平息。
“具体内容如下,”他继续说,“第一阶段,从现在到明年底。驻日美军人数减少30%,关闭五个小型军事基地。”
“第二阶段,后年全年。驻军人数再减少40%,关闭冲绳三分之一的基地。”
“第三阶段,三年内完成,所有驻日美军全部撤离,日本恢复完全的军事主权。”
“美国政府虽然不情愿,但最终理解并同意了我们的要求,因为他们也明白,时代变了。”
“至于中国,”他的声音变得温和,“我上周访华,进行了坦诚友好的会谈,两国将建立新型的伙伴关系,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至于暗杀......”他笑了,那笑容里有释然,也有某种悲壮,“我不怕。因为即便我死了,历史也会证明我在做正确的事。”
他环视全场,目光如炬。
“过去我们害怕,害怕没有保护伞,害怕邻国的威胁,害怕改变现状的风险。”
“但今天,”他的拳头重重砸在讲台上,“我要说:够了!”
“我们不再需要保护伞,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伞!”
“我们不再害怕威胁,因为我们有能力保护自己!”
“我们不再害怕改变,因为改变本身就是希望!”
“今天,”他的声音传遍整个会场,“是日本真正独立的开始!”
“是我们摆脱屈辱的时刻!”
全场寂静。
一秒。
两秒。
然后......
掌声响起。
先是零星的几声,然后越来越多,越来越响。
记者在鼓掌。
官员在鼓掌。
旁听的民众在鼓掌。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淹没了整个会场。
电视机前,无数日本人也在鼓掌。
工厂的工人,停下手中的工作,鼓掌。
办公室的白领,从座位上站起来,鼓掌。
学校的学生,看着教室里的电视,鼓掌。
退休的老人,坐在家里,也在鼓掌。
这一刻,整个日本都在沸腾。
东都精密,社长办公室。
神永新二站在落地窗前,看着电视里的直播。
“社长,还有一件事。”
“说。”
“日本国内的新政策,准备公布了。”
“丰臣首相问,您准备好了吗?”
神永点头。
“告诉他,可以开始了,让最后的清洗正式开始。”
“社长,”高桥有些犹豫,“这会遭到强烈反对,那些大企业,那些富豪......他们不会乖乖就范。”
“我知道。”
“所以给他们两个选择:接受,或者死。”
“愿意配合的,给予转型支持和技术优惠。”
“不愿意配合的,以各种理由,税务、环保、劳工、反垄断进行调查,查出问题,重罚,查不出问题,继续查,直到查出为止。”
“实在顽固不化的,就让他们‘自愿’出售资产。”
“我们的投资基金会以‘合理价格’收购,收购后,一部分交给政府,一部分重组后继续运营。”
“这是......强制国有化?”
“不。”神永新二摇头,“这是市场调节,企业经营不善,被收购重组,很正常,只不过,我们会帮忙定义什么叫‘经营不善’。”
高桥沉默了。
这套组合拳下去,那些不配合的企业基本上死路一条。
“社长,这会不会太激进了?”
“不会。”
“因为大多数民众会支持我们,当他们看到税收真的用在了自己身上,当他们的生活真的改善了,他们就会成为这个政策最坚定的拥护者。”
“而那些反对的企业和富豪......他们人数太少了,在洪流面前,他们什么都不是。”
12月17日,首相官邸新闻发布会
丰臣隆站在讲台前,脸色严肃。
他身后的屏幕上,是醒目的标题:
《经济正义法案》
“各位,”
他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
“战后五十七年,日本经济经历了奇迹般的增长。”
“但……”
“这个增长的果实,分配得并不公平。”
“大企业的利润创历史新高。”
“但工人的工资却三十年没涨。”
“富人的财富以指数级增长。”
“但中产阶级在萎缩。”
“年轻人买不起房。”
“老人养不起老。”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日本。”
“所以,政府决定推出《经济正义法案》。”
屏幕切换,显示具体内容:
企业税改革
年收入超过100亿日元的企业,税率从23%提高到35%
利润超过50亿的企业,额外征收10%的“社会贡献税”
跨国企业的避税漏洞将被堵上
财富税
个人资产超过10亿日元,征收2%的财富税
超过100亿,税率提高到5%
所有海外资产必须申报
工人保护
最低工资提高30%
强制带薪休假
加班费不得低于1.5倍工资
禁止滥用临时工合同
税收用途
50%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养老、失业)
30%用于教育(免费大学、职业培训)
20%用于基础设施升级
现场一片哗然。
记者们疯狂举手。
“首相!”
“这会不会导致企业外逃?”
“大财团会同意吗?”
“经团联已经发表声明反对了!”
丰臣抬起手。
“我知道会有反对。”
“我也知道有些企业会威胁离开日本。”
“但是……”
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强硬。
“让我明确一点。”
“企业在日本赚钱,就应该为日本纳税。”
“你不愿意?”
“那请便。”
“但你要知道,离开日本,你失去的是全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市场。”
“失去的是日后亚洲的工业基础。”
“失去的是立足之本。”
“有哪个企业敢试试?”
东京,各大财团总部,同一时间
三菱集团
“社长,新政策出来了。”
“我看到了。”
老社长盯着电视,脸色铁青。
“这是抢劫!”
“35%的企业税?”
“还有10%的社会贡献税?”
“这是要我们死!”
“立刻联系其他财团。”
“我们要联合抗议!”
“社长……”
秘书犹豫。
“东都精密……已经发表声明了。”
“说什么?”
秘书打开平板电脑。
上面是东都精密的官方声明:
“东都精密完全支持《经济正义法案》。”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创造利润,更是创造公平。”
“我们承诺,将严格遵守新的税收政策。”
老社长愣住了。
“他疯了吗?”
“那可是数千亿日元的税!”
“他为什么要支持?”
秘书沉默。
但他心里清楚。
神永新二不是疯了。
他是在站队。
而且在逼其他人站队。
住友集团
“我们反对!”
董事会主席拍着桌子。
“这个政策会毁掉日本经济!”
“会赶走所有投资!”
“会让我们失去竞争力!”
“那我们怎么办?”
有董事问。
“联合其他财团,给政府施压。”
“必要时……”
主席的眼神阴冷。
“我们可以暂停部分投资项目。”
“让政府看看,没有我们会怎么样。”
就在这时,秘书冲进来。
“主席!”
“国税厅!”
“来了二十个审计员!”
“说要检查我们过去五年的账目!”
丰田集团
“神永新二支持这个政策。”
“那我们……”
董事们面面相觑。
社长沉思了很久。
“他掌握着新能源技术。”
“我们的未来,依赖这项技术。”
“如果我们站到他的对立面……”
“我们会失去技术授权。”
“会失去转型的机会。”
“会被时代淘汰。”
“所以……”
社长深吸一口气。
“我们支持新政策。”
“立刻发表声明。”
当天晚上,日本股市暴跌。
大企业的股价狂泻,富豪们的资产缩水。
但第二天,当政府宣布全民基本收入计划的细节时,普通民众沸腾了。
对于那些月收入只有15万、20万的普通人来说,这几乎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社交媒体上,民众们欢呼雀跃:
“终于!终于有人为我们说话了!”
“那些大企业剥削我们这么多年,也该还债了!”
“支持首相!支持改革!”
“新时代万岁!”
也有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富裕阶层和既得利益者:
“这是劫富济贫!”
“这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日本要完了!”
“企业会逃离日本的!”
但这些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民意的洪流中。
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不在乎什么主义,不在乎什么经济理论。
他们只在乎:
生活会不会变好?
钱包会不会变鼓?
未来会不会有希望?
而现在,答案是肯定的。
新政策实施一周后。
东都精密宣布:
收购三菱重工的能源部门
收购住友化学的材料部门
收购三井物产的物流网络
“这是……”
美咲看着收购清单,震惊。
“这是吞并。”
“系统性的吞并。”
神永点头。
“对。”
“他们反抗,就用法律打击。”
“他们投降,就低价收购。”
“无论选哪条路,结果都一样。”
“他们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或者……从历史中消失。”
“继续,不要心软,不要留情,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明白。”
他走到窗前,俯瞰着东京。
天边,太阳刚刚落下。
留下最后一抹红色的余晖。
而在东方,一轮弯月,正在升起。
这座城市,在过去的两年里,经历了太多变化。
JCL倒下,旧势力被清洗,驻军开始撤离,经济政策彻底改革。
每一步都是惊涛骇浪,每一步都可能导致灾难。
但现在,风暴过去了。
“高桥先生,”他突然说道,“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黄昏吗?”
高桥愣了一下:“请老板指教。”
“黄昏是结束,也是开始。”他看着窗外最后一缕阳光,“太阳落下的地方,正是月亮升起的地方,一个时代的结束,就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他转过身,眼中映着夕阳的余晖。
“旧世界正在死去。”
“新世界即将诞生。”
“而我们......”
他的嘴角浮现出笑容。
“我们是接生婆。”
“有时候,需要用力一推,孩子才能顺利出生。”
“有时候,需要清理羊水和血污,新生命才能呼吸。”
“有时候......甚至需要切开母体,婴儿才能存活。”
“残忍吗?”
“也许。”
“但必要吗?”
“绝对。”
“因为我不是救世主。”
“只是......一个试图重塑世界的人。”
高桥沉默了很久。
“那么,社长,您的目标是什么?”
“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在一个更好的世界里长大。”
“一个不会因为出身被歧视的世界。”
“一个不会因为贫穷被剥夺机会的世界。”
“一个不会因为战争失去家人的世界。”
“一个值得人们笑得灿烂的世界。”
窗外,夜幕完全降临了。
东京的灯火开始点亮,一盏接一盏,最终汇成光的海洋。
“新的时代开始了,高桥先生。”神永新二看着那片光海,“但这只是开始。”
“还有更多的战斗在等着我们。”
“还有更多的敌人需要清除。”
高桥点头:“什么时候对他们动手?”
“一年后,向他们透露消息主动让SEELE他们知道。”
“老板,这样不会暴露我们吗?”
“就是要暴露。”
神永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让他们知道……”
“他们精心策划的世界,已经被我改变了。”
“然后……”
他的嘴角勾起一个冷酷的弧度。
“看他们怎么反应。”
“看他们怎么绝望。”
真嗣君。
利匹亚的声音在意识深处响起。
现在不解决掉SEELE吗?
SEELE不能现在死。
神永在意识中回应。
他们是个很好的点火工具。
哦?说来听听。
当全世界的民众突然发现……
统治这个世界的不是他们选举的政府……
而是一个谋划了几千年……
要把全人类融为一体的秘密组织……
会怎么样?
利匹亚沉默了一秒。
恐慌、愤怒、背叛感……完美的燃料。
没错。
神永的思维波动带着某种冷酷的满足。
现在杀死SEELE,只是除掉了几个老人。
但如果让他们的计划曝光……
让人们看到他们一直被当做棋子……
让人们知道,那些战争、灾难、苦难……
都是被精心设计的……
那么人们会自己动手的。
而且会彻底清算整个旧体制。
正是如此。
神永的思维波动变得平静。
所以就让他们再活一段时间吧。
活着的敌人,比死去的敌人更有用。
让他们看着自己的世界崩塌。
让他们体验绝望。
然后在全世界的愤怒中灰飞烟灭。
12月23日,平安夜前夕。
东京的街头装饰着圣诞灯饰,商店里播放着欢快的音乐,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匆匆走过。
这是一个普通的冬日,也是一个不普通的冬日。
因为每个人都能感觉到,某种深刻的变化正在发生。
驻日美军开始撤离。
横田基地的飞机一架接一架起飞,士兵们登上运输机,离开这个他们驻守了几十年的国家。
有人松了一口气。
有人感到失落。
还有人感到不安。
经济复苏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人们脸上的笑容更多了,街头的流浪汉少了,犯罪新闻也减少了。
餐厅里座无虚席,电影院里场场爆满。
人们购买着他们一直想买但买不起的东西:
新衣服,新电器,新手机。
带家人去旅游,去高级餐厅,去游乐园。
给孩子报兴趣班,给父母买保健品,给自己买一份奢侈的礼物。
社会的整体氛围,都在变得轻松和乐观。
人们走在街上,脸上带着笑容。
就像回到了泡沫还没破裂的时代,那个黄金之梦。
德国。
基路·洛伦兹坐在长桌的首位,面前摆着厚厚的报告。
“又失败了。”他看着报告上的红色大字,“第十七次材料测试,EVA框架依然无法承受预期压力。”
“预计完成时间推迟至......2010年。”
他把报告狠狠摔在桌上。
2010年。
距离预言中的使徒来袭,还有十三年。
问题是......
预言还可信吗?
基路站起来,走到墙上那幅巨大的七眼标志前。
SEELE,掌握着死海文书的预言,策划着人类补完计划。
但现在第一使徒亚当,死了。
最离谱的是“杰克奥特曼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