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 第108章 箭在弦上

第108章 箭在弦上(1/2)

目录

第108章箭在弦上

但就像是他们之前约定好的那样,眼镜既然是要作为对于有功之臣的奖赏,就不能这样轻易地送出去。

毕竟还有要防止被破解这一点顾虑在。

但他们也不会刻意增加难度,让人收集一副眼镜都难得好像是要搞一个免死金牌一样。

而随着眼镜消息的放出,陆执安他们安排来做望远镜的工坊也被误认为是做眼镜的工坊了,这个在未来两年的战场上牵扯了大量战局的消息,就这样被悄无声息地掩盖了过去。

而这也在几人的预料之中。

六月底的时候,又是一年的农忙季节,各地的农田在收割过后,也终于将收获情况上报了过来。

其他地方还好,较之往年的产量甚至还略有增加,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少了许多的贪官污吏,再加上还有监察院的额外震慑,才有了如今的这一幕。

淮南道的情况就比较严重了。

虽然朝中的反应相当及时,派去赈灾的队伍也清廉奉公,但灾难就是灾难,人力所能改变的只是灾难之后所能挽回的损失,而无法避免灾难直接造成的损失。、

暴雨和洪水接踵而至,直接就将淮南道东部五成以上的田地摧毁乃至淹没,即便是因为地势高而侥幸保存下来的那一小部分,也因为连续的暴雨泡坏了不少的谷子。

别说是收获了,绝大部分都直接烂在了地里。

至少烂在地里还能给土壤补充一些肥力。

仅仅只是从淮南道上报的各种数据上来看,陆执安就已经看见了满目疮痍四个大字。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因为处置及时,所以虽然景象惨烈,但终究还是没有出现更加惨烈的后果,甚至连大范围的痢疾都没有出现,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陆执安不知道自己提出的几个卫生小常识在其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也不太在乎,只要人没事儿就好。

人活着,就有无数次从头再来的机会,可人要是没有了,那便是真的什么都没了。

不过,淮南道东部终究是受灾严重,即便是有了以工代赈的法子,想要重建起来,依旧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这些都是难免的。

陆执安并不因此气馁,只是默默地学着朝中应对灾情的处理手段,以免未来需要用的时候他却不会。

当然,最好还是永远都不要用到才好。

忙碌完了这一波之后,陆远平前些日子派遣去到北方更远处国家的使者,终于千里迢迢带回了回信。

想要将羊毛制品推销出去,最省事省力的还是向着北方最近的国家兜售,而大恒北方,除了戎庭以外,就是西北方向的罗刹国了。

这个国家的领土位置像极了陆执安前世认识的某个战斗民族,直接和北极圈接壤了,抗寒,自然是重中之重。

使者带去的一车羊毛制品几乎是刚进了他们的国都,就险些被那些大贵族们一抢而空。

差点连他们现任国王都没能买到一条羊毛裤。

好说歹说,那仅有的几件商品才留了下来,送进了宫廷之中。

紧接着,使者就被催着回程,尽快给他们送更多的羊毛制品来了。

考虑到边境为止实在是远,为了能尽快搞到更多的羊毛制品,罗刹国还特意派出了一支车队来到大恒这条商路进入罗刹国的地方

这样一来,大恒这边的商队就只需要将商品送过边界,他们就可以把东西运回首都,而同一时间,商队的人还可以再度回程运来更多的商品。

一来一去,几乎能省下一半的时间,而这,也足以看得出罗刹国对于这些羊毛制品的重视。

虽然大家都戏称他们是战斗民族,但是战斗民族也是会怕冷的啊,对于格外保暖的衣物自然也会格外青睐。

贸易顺利的有些出乎意料,但是众人在听了汇报之后还是立刻行动起来,组织起第二波商队。

既然已经知道了对方的态度,这支商队的规模也就更加庞大了。

这也不奇怪。

毕竟是一方急着购入,一方急着卖出,双方意见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行动效率自然就会变得奇高。

罗刹国和大恒之间是没有直接接壤的国土的,从大恒出发需要穿过西北方向一个小国,再穿过一小块戎庭的领土,才能到达罗刹国边境。

这是最近的一条商路了,因为远离戎庭与大恒之间的主战场,所以这里的各国驻军都比较松懈,这也是商队从这里出境的原因。

足足装了近三百辆车的商队收到消息后立刻从京城出发,但即便是这样,等他们到罗刹国的时候,最早也要初冬了。

三百辆车上有一大半装的都是羊毛毯,个头大价格贵,剩下的才是羊毛衣和羊毛裤,肯定不够罗刹国所有贵族分,这样才好擡价。

不求卖出在戎庭那样的价格,能有个七八成也很不错。

四舍五入就是无本的生意,谁不稀罕呢?

只可惜商队回京至少也要到新年前后了,否则的话,今年户部的账一定会很好看。

商队离京后,京城再度进入了平稳期,朝中眼花的大臣们逐渐戴上了眼镜,甚至还在京城官宦人家之中兴起了戴眼镜的潮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