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着急的罗伯特(1/2)
陆时羡的身影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门口,他依旧穿着那身熟悉的白色研究服,步伐沉稳。
他没有立刻说话,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张不一样的面孔。
片刻的寂静后,他率先鼓起掌来。
清脆而有力的掌声在实验室内回荡,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情绪。
紧接着,更加热烈、持久的掌声爆发出来,夹杂着如释重负的欢笑和泪光。
这掌声,是对过去无数个日夜奋战的最好犒赏。
掌声渐息,陆时羡开口,声音清晰而平和,却带着一种足以抚平所有疲惫的力量:
“首先,我必须说,辛苦了,各位。”他又接着说道:“每一个数据的反复验证,每一个实验设计的精益求精,每一次遇到困难时的坚持不放弃,才有了今天这两篇沉甸甸的论文。”
没有使用任何浮夸的辞藻,但这份肯定,比任何赞美都更让团队成员们感到由衷的满足。
“《自然》和《细胞》。”他顿了顿,语气依旧平稳,“是国际同行对我们现阶段工作的认可,是对我们过去几年探索方向的肯定。这是一个辉煌的里程碑,你们有资格,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他的话让在场的年轻人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
“但是。”陆时羡话锋一转,声音里多了一份凝重与前瞻:“我希望大家清楚地认识到,论文的发表,不是终点,甚至不能算是我们前沿交叉研究项目的‘中点’。”
“它仅仅意味着,我们拿到了下一阶段更艰难、也更关键的比赛的‘入场券’。”
说完,他走到一块白板前,拿起笔,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聚光灯已经打在我们身上,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看着我们。他们现在期待的,不是我们重复证明论文里的数据,而是我们如何将这份纸面上的‘蓝图’,变成真正能守护田野、影响产业的‘现实’。”
他在白板上划出三个清晰的箭头:
“第一,超敏生物传感器的‘落地’攻关。”
他看向负责传感器微型化的几位研究员:“论文里的设备很精密,但成本高昂,操作复杂。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将其体积缩小到手持式设备级别,成本降低两个数量级,操作简化到田间技术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使用。这需要我们在微流控芯片、信号读取模块和能源供应上进行颠覆性创新。这是硬骨头,但我要求你们,在六个月内,拿出第一代可野外测试的原型机。”
几位研究员在各大高校都有教授的任职,虽然年龄比陆时羡高一大截,但此时看到他的眼神,都是神情一凛,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委以重任的使命感。
“第二,智能沉默弹头系统的‘稳定’与‘高效’。”陆时羡的目光转向负责载体优化的团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