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回 烟雨江南(2/2)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高声远的解药清除了皇上体内大还丹的毒素,又休养了一阵子后,恢复了元气。
江彬见高声远的解药果真有效,立即又换上了谄媚的嘴脸,在皇上面前对他赞赏有加。
高声远也不同江彬计较,对这种小人,他根本不屑与之发生任何的争执。
“多亏太后明事理,若不是她碰巧到来,高大哥恐怕要遭江彬那小人陷害”,薛寒秋听了圣姑的叙说,有感而言。
朱玉簟微笑道:“皇祖母素来以贤德闻名,她是不会随意冤枉了好人的。”
圣姑听了朱玉簟的话,眸光一滞,神情有些异常,但她很快又轻轻一笑,道:“这里的事情已经解决了,接下去你们有什么打算呢?”
薛寒秋道:“这些日子以来身心疲累不堪,我和玉簟想泛舟长江游玩一番,藉此散散心。”
“好啊”,圣姑眉眼间蕴满了笑意,“你们是该好好过段清静的日子了。
薛寒秋和朱玉簟跟随圣姑前去看望慕容皓和薛纤云,见慕容皓除了身体虚弱外,其他已无大碍。薛纤云中毒的时间短,恢复也较快,她过几日要随一阳子返回昆仑了。出尘大师也即将返回峨嵋。李沧浪要带着香雪和念月回京城,葛妙芙无处可去,也要同行。
沈弄碧要求留下来继续照料慕容皓,她答应待慕容皓彻底痊愈后,到京城国舅府居住。圣姑也要到京城找儿子,正好结伴同行。众人约定,到了京城再相会。
临行时,朱玉簟告诉李沧浪沈弄碧与慕容皓相互倾慕,请他帮忙向慕容老庄主提起此事,撮合二人,李沧浪自然是满口答应了。
朱玉簟又找来谷元超,交待了寻找杨青芜之事。她想起慕容老庄主说过慕容皓志向高远,一心想要报效朝廷,又嘱咐谷元超设法为他争取机会,在京城某个差事。
将诸事处理完毕后,薛寒秋和朱玉簟乘马车来到长江边,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弃车马乘舟,顺流而下。秋天的夜晚,天朗气清,二人趁着月色欣赏两岸的风景,放眼望去,群峰似屏,叠障起伏,一轮明月从山上升起,月影倒映江中,仿佛同江水一起流动着,此时已分不清是江水在流还是船在走。
薛寒秋从身后环抱住玉簟,他们就这样静静伫立船头,感受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美好意境,飘飞的心随着一份憧憬在秋日的夜色里驶向远方,充盈于心头的,尽是温暖与感动。
数日之后的一个夜晚,小舟抵达了吴县。他们将小舟停泊在枫桥边,陶醉在“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情画意中。翌日,他们到寒山寺上香,为皇上祈福。庙里的小僧笑着问道,二位是来求子的吧,说得朱玉簟粉脸羞红。薛寒秋不语,只是望着玉簟痴笑。
他们携手穿行于吴县的街巷,典雅脱俗的江南宛如一幅静谧幽深的画卷,粉墙黛瓦的清丽恬淡,杏花烟雨的盈润妖娆,小桥流水的飘逸灵秀,吴侬软语的甜糯绵酥,又将婉约柔媚、诗情画意的江南情韵发挥到了极致。
戏台上正在上演越剧,如水一般清灵娇美的江南女儿们用朱颜韶华,用似水柔情,用蕙质兰心,用翩跹的台步、流转的眼波,用一举手、一投足、一掩面、一回首、一颦眉、一甩袖的淡淡风韵,将那些唐诗宋词中的绮丽篇章,才子佳人们的千古传说,在衣衫翩飞的舞台上,在哀怨委婉的乐曲中,在缱绻温柔的顾盼间,在举手投足的缠绵中,演绎得美丽绝伦。
朱玉簟醉倒在薛寒秋的怀里,一种沉沉的感动袭上心头,“寒秋,这里真像是桃源仙境,让人流连忘返。”
“以后就到吴县来过我们向往的田园生活吧”,薛寒秋接口。
他们都陶醉地笑了,心情陡然间变得柔软而清透。
江南的雨总是在不经意间飘落,方才还是风和日丽,转眼间却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薛寒秋和朱玉簟躲进小巷民居的屋檐下避雨,赶巧主人回来了,是一位微驼着背的瘦小老头儿,姓吴,他很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喝茶,还赠送了一把油纸伞。
告别了好客的主人,薛寒秋将油纸伞撑开,一手轻搭在玉簟的腰间,两人在伞下并肩漫步。雨丝悠远绵长,暧昧的空气里渗透着朦胧的梦幻。伞是红色的,仿若雨中一朵盛开的红莲,伞儿牵着软软的风,细密的雨珠如珍珠般从伞面坠落。伞下的男子,长衫飘逸温和儒雅,伞下的女子,裙带飘飞清秀温婉,绝美的画面里有万种风情。他们的身影如风般轻盈,闲适的步调落在青石板路上,朵朵水花在身后绽放。
沿路打听着,穿过那条曲折的小巷,就到城北桃花坞了。眼前豁然开朗,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
“好美的景致,与我想象中的田园生活一模一样”,朱玉簟感叹道。
“你要是喜欢,以后我们也到这儿来”,薛寒秋道。
朱玉簟凝眸微笑道:“能与江南第一才子成为邻居,倒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桃花坞,便是唐伯虎的居住所在,这位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十六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吴县。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
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却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从此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三十六岁时唐伯虎选中吴县城北桃花坞,建了一处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至今已有二十余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