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回 边境战火(1/2)
浩浩****的人马行走在官道上,朱厚照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女儿了,便要朱玉簟上他的銮驾来,一路上陪他聊聊天,排遣一下空虚寂寞。薛寒秋、高声远骑马跟在队伍后方。朱玉簟不忍让柳吟絮独自一人留在队伍中,便向皇上请求让她陪同,有花魁娘子相伴,朱厚照自然是求之不得了。
一路上朱玉簟和柳吟絮有说有笑,反倒把朱厚照给冷落了,但他一点儿也不在意,乐呵呵地注视着一对如花玉人,不时插上几句话。道路有些崎岖,銮驾震动了一下,朱玉簟发髻上的那支龙凤金钗摇晃起来,朱厚照的注意力蓦的被那支金钗吸引了,一件久远的往事忽然在他的脑海中清晰起来,“安宁,你头上的那支金钗是哪里来的?取下来给父皇瞧瞧”。
朱玉簟以为父皇觉得这只金钗好看,笑了笑,将金钗递过去道:“这是圣姑,就是漠诃小王爷的母亲送给儿臣的。”
“圣姑?”朱厚照将金钗放在手中仔仔细细地瞧了一番,道:“这支金钗是父皇送给你母亲的,怎么会在圣姑手中?”
朱玉簟一下子怔住了,朱厚照见她完全不清楚这支金钗的来历,叹了一口气道:“当年朕专门命人打造了一对龙凤金钗,上面都刻有字样,这支送给红藕的金钗上,有一个‘藕’字。”朱玉簟接过来凝眸端详了一阵,果见在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石间,有一个若隐若现的“藕”字,神情恍惚中,她听见柳吟絮轻声问朱厚照:“皇上,另一只金钗上写的是什么字,皇上还记得吗?”
朱厚照笑道:“当然记得,是‘柔’字。”
朱玉簟回过神来,正好见到柳吟絮惊颤地抬起眼眸,那眼底似乎写满了太多的东西,可是她无法猜透。
銮驾刹那间停了下来,三人身子都是猛然前倾,朱厚照大怒道:“大胆奴才,不想要脑袋了吗!”
“皇上,皇上,京城八百里加急!”张充慌慌张张地前来报告。朱厚照刚掀开帘子,一名满面尘灰的将士已冲上前来,哀声跪报,“皇上,宣化边境告急!蒙古大汗阿剌克汗出动骑兵十万人,对明朝宣府,大同边镇展开了大规模侵扰,明朝边军一触即溃,蒙军破城十余座,掳掠人口数万!”。
“什么?这么大的事情,朕怎么不知道,居然没有人向朕奏报!”朱厚照因愤怒而面部扭曲。
那将士道:“皇上,镇守边境的大将军请求朝廷派兵增援,可是送战报的士兵派出了一批又一批,均是音讯全无。末将好不容易突围而出,这才发现,那些送战报的士兵全在途中被杀害了。大将军抄写了数份塘报送出,也没有得到任何回音。”
“是什么人干的?朕接到的塘报,所提的内容都是边关安宁,都是边关安宁!”朱厚照神色大骇,蒙军尚未入境,送战报的士兵怎会无缘无故被杀害。明明是边境告急的塘报,为何内容却变成了粉饰太平。
将士又道:“皇上,如今蒙军已经控制了边境的军事要地,战火很快就会蔓延。昨日阿剌克汗派来使者,要求与朝廷议和。”
朱厚照颓然地坐了下去,问道:“议和的条件是什么?”
那将士吞吞吐吐道:“对方……对方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第一是割地赔款,第二是……是送公主前去和亲。”
“又是和亲!这些蒙古人,简直岂有此理!”朱厚照对割地赔款倒没有太大的反应,一听到和亲,他立刻火冒三丈。早前那蒙古使团进京要求和亲,却产生了内讧,他宽恕了那行为不检点的蒙古公主,还让使团将犯事的将军也一并带回,可谓恩威并重,现在他们居然还有脸来提和亲之事!他本想再说出“和亲之事,朕绝不答应,如果蛮人胆敢再犯我境,朕定再次亲征,杀他个片甲不留”之类的话,但此刻不知怎的,耳边响起了蒋瑶的话,“自从宋徽宗去北方打猎,这花就绝种了,所以无法献给陛下”,“宋徽宗去北方打猎”“宋徽宗去北方打猎”“宋徽宗去北方打猎”…………这句话像魔咒一样,萦绕于耳畔挥之不去,他无法战胜自己的心魔了,脸色变得惨白,无力地说道:“此地离应天府(今南京)不远了,到了那里再作打算吧。”
朱玉簟和柳吟絮都惊见这突如其来的一幕,那将士所说的话,二人听得一清二楚。字字穿心,朱玉簟已经面无血色了,她心里很明白,被杀的士兵,被调包的塘报,很可能都是昨晚听到的阴谋的一部分,他们所谓的“将朱玉簟解决了”,或许指的便是和亲之事,既是如此,公主和亲恐怕已成为定局!犹如晴天霹雳,她的身子猛烈的摇晃了一下。柳吟絮一直望着朱玉簟,秀眉深蹙,若有深忧。
朱厚照重新回到朱玉簟和柳吟絮身边坐下后,脸上便再也没有笑容,一言不发。二女也都是心事重重,在余下的路途上,銮驾内静得出奇,朱玉簟只能听到自己沉重紊乱的心跳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