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回 边境战火(2/2)
明初以应天府为京师,明太宗朱棣在位时以顺天府(今北京)为京师,应天府改为留都。抵达应天府后,成国公朱辅、魏国公徐鹏举、参赞尚书乔宇、应天府丞寇天叙及公卿大臣皆前来接驾,见皇上阴沉着一张脸,众人不知何故,皆是惶惑不安。
到了行宫后,朱厚照立即召见了那名前来传信的将士和自己最宠信的江彬。江彬力主皇上接受议和条件,并危言耸听,称万一蒙军大举入境,战火将一路烧到京城,届时后果不堪设想。朱厚照皱眉蹙额道:“太宗皇帝二次北征归来时,曾有一过一番豪言壮语: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而今国力虽已不如往昔,但如此丧权辱国的议和条件,朕若答应了,岂不愧对我朝的列祖列宗!”
江彬又劝道:“皇上,缓和边境局势才是当务之急,割出去的地块将来还可以再讨要回来。”
朱厚照龙颜大怒,“那嫁出去的公主呢,也可以要回来吗?”
江彬一时语塞,“这个……这个……”
朱厚照重重叹了一口气道:“拟旨,火速增派援兵,命宣化总兵翁万达,大同总兵鲁钢率京师前往抵御。任命兵部尚书王宪为议和使臣,前往边境谈判!”他暗暗寄希望于,王宪能将“送礼”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至于最终是战是和,还要回到京城后与大臣们共同商议。
薛寒秋很快也得知此事,匆忙赶来见玉簟。二人“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薛寒秋率先打破了沉默,“万一皇上同意了和亲,你打算怎么办?”
朱玉簟悲戚中有坚毅之色,道:“如果和亲能够换来天下太平,我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呢?”她说完这句话已是柔肠寸断,低泣道:“只是我实在不甘心,难道这就是身为公主无法逃脱的宿命吗?寒秋,一女不侍二夫,我既已成为你的妻子,又如何能再远嫁蒙古。我唯有一死……”
“玉簟……”,热浪迅速往薛寒秋眼眶里冲去,他胸中像打翻了一盆燃烧的铁浆,烫得他每一个细胞都痛楚起来,“我去向皇上请战,领兵与蒙军交战,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一定要血战到底,为大明而战,也为你而战!”
朱玉簟既感动又心痛,“作战岂是儿戏?你从未上过战场,可知交战之时风起云涌,瞬息万变。打仗讲究战略战术,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没有好的兵法谋略,空有一身高强的武艺也无济于事!”
薛寒秋语气坚定地说道:“历代名将,有戎马世家,将门虎子,也有‘半路出家’,甚至投笔从戎的。每个将士都有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那些武功高强的武将,哪个不是在战场上杀敌磨练出来的?”
朱玉簟悲吟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薛寒秋扶住她的双肩,望进她的眼眸深处,“如果能改变你的和亲命运,我死而无憾!”
朱玉簟不胜悲凉,“如果你战死沙场,我孤独地留在这世上又有何意义呢?”她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父皇已经派人前去谈判了,或许和亲之事还有作罢的可能。”
二人紧紧相拥,心痛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明知谈判改变不了什么,还是要自欺欺人,进而善意地欺骗对方,以求换取哪怕极为短暂的安宁。从相识开始,他们总是聚少离多,历经坎坷。现在好不容易争取到彼此的长相厮守,幸福近在咫尺,却转瞬间又要远隔天涯。造化弄人,命运无常,是谁在冥冥之中主宰着一切?
这愁苦不堪的气氛是被远处传来的一阵谈笑声打破的,李沧浪和谷香雪、念月还有葛妙芙似从天而降一般,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