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朱联璧合 > 第一百一十回 宝剑出鞘

第一百一十回 宝剑出鞘(2/2)

目录

在场的人都哄笑起来,沈弄碧羞得俏脸通红,只能冲着朱玉簟干瞪眼。

圣姑笑弯了腰,“瞧瞧,有人比他们俩还着急呢”。

李沧浪也笑道:“玉儿问得好,既然订了婚,就早点成亲吧,难得有喜事,大家也可以好好热闹一番。”

圣姑接道:“大家一定还不知道,慕容公子也到京城来了。眼下边境战事吃紧,定国公徐光祚将军正广纳贤才,谷元超大人代为推荐后,他已正式将慕容公子纳入麾下。待边境之乱平息后,咱们和慕容山庄立刻联手操办,为他们举行一场隆重的婚礼。慕容公子正在定国公处商谈要事,过几日会到府上来拜访。”

朱玉簟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沈弄碧有了一个好的归宿,担心的是出征战场,命运难卜吉凶,她只能暗自祈佑这场关系诸多人前途命运的边境战争能够早日告捷。一想到这里,她的神情又转为黯淡,其他人大概也都想到了这点,皆敛去了笑容,变得严肃起来。

“怎么不见小茹?”香雪见气氛不对劲,赶忙转移了话题。

圣姑微笑道:“小茹虽然一直在天竺国居住,但她实际上是中土人士,她提出想借此次来中土的机会,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看看,给早已亡故的双亲上上坟,我自然答应了她的请求。”

又闲聊了一阵,李沧浪吩咐下人为沈弄碧收拾房屋,众人也各自歇息去了。

宫中的消息很快通过谷元超之口传到了国舅府,谷元超也预感到了隐伏的危机,“最近宫中发生了太多事,让我老有一种心神不宁的感觉”。

朱玉簟和那天赶到积水池的其他四人守口如瓶,没有将他们的推测透露给任何人。这个时候,少一个人知道这个秘密,就少了一份危险。但圣姑例外,高声远不可能瞒着自己的母亲。圣姑听闻这一切后,悲恸万分,流泪颤声道:“我最担心的事情,到底还是发生了”。

这天晚上,高声远将朱玉簟和薛寒秋请到了仙客来山庄,说是圣姑要见他们。圣姑招来下人看座,待薛寒秋和朱玉簟落座后,她和高声远也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母子二人均是神情肃然。

“孩子,我今天找你们来,是要告诉你们一个在心中埋藏了二十多年的秘密”,圣姑语气沉重,“事到如今,我无法再隐瞒下去了。安宁,你的母亲还有师父、师娘,都是因为这个秘密而死的。我每次想到这些,就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我已经被这个秘密压得快要透不过气来了”。

圣姑一声深深的哀叹,往事只堪哀,一幕幕她极不情愿去回想的往事重又在脑海中浮现,她未及细说,早已泪流满面了:弘治十七年,曾发生过一起轰动一时的“郑旺妖言案”,这个案子最终无声无息的结束,因为它关系着当今圣上的隐秘身世。

朱厚照的出生不论对于国家社稷还是弘治皇帝(孝宗)、张皇后都意义非凡。一般人所了解的是,孝宗和张皇后的感情非常好,一直没有选嫔妃,只有五个级别很低的夫人,这在此前的大明皇帝中是绝无仅有的。弘治四年,在没有传出皇后怀孕或者其他任何信息的情况下,宫中突然宣布张皇后降下贵子,也就是孝宗唯一的儿子朱厚照。朱厚照是正宫娘娘所生,又是长子,因此是天然的皇位继承人。就在朱厚照出生后的第六个月,孝宗便册立孩子为东宫太子,日后以嫡长子的高贵血统名正言顺地坐在皇帝宝座上,开始了他纸醉金迷的生活。

然而事实的真相远非人们所知道的那样。事情还要从圣姑进宫之初说起,圣姑的真实名字叫郑金莲,她的父亲郑旺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士兵,郑金莲十五岁那年,选秀进了宫,成了周太后宫中的婢女。郑金莲虽出生穷苦人家,但祖父是落魄秀才,自小教她读书习字。她知书达理,又天生丽质,一次孝宗在周太后的宫中偶然见到郑金莲,时年二十岁的年轻皇帝便喜欢上了她,并宠幸了她,不久后郑金莲便有了身孕。皇上宠幸宫女,原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偏偏张皇后是个妒妇,又碰巧不能生育,于是才有了后来的这许多是非曲折。

按照明代中期以后选后的制度,皇后一般都出身于平民之家。张皇后的父亲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成为国子监生。张氏出身于这样的读书人家庭,家教自然还可以。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初六日,张氏与时为皇太子的孝宗成婚。同年九月,张氏被正式立为皇后。

当初孝宗与张皇后的感情确实不错,也的确像民间的夫妇一样,每天一同起居,这在封建皇帝的私人生活中实在少见。身处粉黛成群的后宫,孝宗这样的情形让人费解。但孝宗的行为是有原因的:孝宗本人性格温和,又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对于男女之事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孝宗幼年为避万贵妃的迫害,六岁以前一直是秘密养育于宫中的安乐堂内。他对于嫔妃之间的争宠吃醋以及随之而来的宫闱斗争,可谓体会深切,有切肤之痛。所以,他本身不愿有过多嫔妃。

而大臣谢迁为了讨好张皇后,也掺和其中。弘治元年二月,御马监左少监郭镛请预选淑女,等孝宗服除后在其中选两名女子为妃。当时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上言道:“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意思是说,皇帝选妃,自然是应当的。但是,宪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丧的草庐还是新的呢,怎么就谈起选妃的事来了?孝宗号称以孝治天下,曾经定下了为宪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因此,谢迁既有这么一说,选淑女以备嫔妃之选的事情就搁置下来了。三年内,孝宗果真没有碰沾过宫里的其她女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