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回 永乐寻宝(1/2)
薛寒秋还来不及悲痛,闪着寒芒的马刀已向他逼近,他来不及拔出插在地上的宝剑,反手使出雷霆掌,两名握刀的蒙古士兵被远远震飞出去,当场撞伤毙命。那群蒙古士兵要为将领报仇,仅存的几名骑兵齐刷刷地举起了手里的马刀,冷森森的利刃带起一片耀眼的寒芒,后来的那群弓箭手则亮出了弓箭,天地间充满了凄凉肃杀之意。薛寒秋冷冷地望着眼前的一切,有的只是一种毫不畏惧的强大气势。他的身影蓦然似旋风般冲出,双掌凌空一击,“篷”的一声闷响,几名弓箭手被猛然震到空中,横身高高抛起到高空,然后“扑通”一声重重砸落。
薛寒秋回身拔出插在地上的宝剑,挥剑刺死了一名蒙古士兵,跳上了他的坐骑,剑挑掌劈,霎时间打死了十多名蒙古士兵。那些弓箭手急连奔驰中拉弓射箭。薛寒秋来回冲杀,快速闪避,弓箭手虽多,竟是奈何他不得。剑影幻闪间,又有数名弓箭手毙命。这时一名弓箭手趁着薛寒秋应敌之时,弯弓搭箭,疾向他的后背射去。这一箭去势好不劲急,犹如奔雷闪电,直扑薛寒秋。
薛寒秋听到身后有动静,猛一闪避,噗的一声,长箭穿过他的右肩,登时血肉模糊,他哼也没哼一声,一咬牙将长箭拔出,向身后掷去,长箭一下子穿透了方才那名弓箭手的身体,他闷哼一声,从马上滚落。
薛寒秋已经杀红了眼,全然不顾鲜血横流的伤口,他横冲直撞,当者披靡。蒙古士兵死伤惨重,几名重伤者匍匐在地上呻吟,余下的少数被薛寒秋那锐利如刀,寒冷如霜的眼神和骇人的杀气震慑住,连滚带爬的逃走了。
残阳拖着一抹余晖,逐渐的向西沉去。冻云布涌,掩盖去残阳的余光,灰黯的苍穹,正酝着浓厚的雪意。突然,由灰黯的天空中,飘下疏疏落落的雪花……风、雪愈来愈大,顷刻之间,已变成羽片粉球。皑皑白雪将躺在地上的柳吟絮镀上了一层银光,让她宛如女神般圣洁无瑕。
薛寒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来到柳吟絮身旁,他从怀中掏出那支带血的金钗,再打开随身带着的罗帕,将玉簟的那支金钗也取了出来,并在一起,两支金钗熠熠闪光,这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姐妹花,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要与命运抗争到底,而不要向命运低头”,玉簟的话在他的耳畔回响,他不知道玉簟要抗争什么,但他知道,如果今日被胁迫在马刀下的是玉簟,她也会做出和柳吟絮同样的选择。
薛寒秋愤然回望:战火已熄鬼火绿,狂沙乱走来复去。战马哀嘶,荆棘参差,血袍污尘变做缁。卧尸未寒血半凝,冤魂怨魄无名留,古来白骨谁人收?
“啊——”,他的声音冲破了云层,冲向了整个苍穹,以致连绵不断的,在茫茫风雪中回响。
薛寒秋找了一处隐蔽的所在,就地埋葬了柳吟絮。他替柳吟絮整好衣领,将她轻轻放入挖好的土坑中,飞扬的黄土筛落在她的身上,一层一层,厚厚的堆积起来,她那宛如冰玉清丽无匹的脸庞,最终也湮没在滚滚黄土当中。他暗暗记下了周围的地貌,以便有朝一日,将尸骨迎回故土。
漫天风雪将薛寒秋笼罩,他翻身上马,重重的挥动缰绳。马蹄声声,踏碎了夜的宁静,从他的右肩汩汩淌下的鲜血,洒了一路,在雪地里留下了长长一道血红色的马蹄印……
永乐店位于京城东南,明太宗朱棣还是燕王时曾驻军于此处,亦即历史上有名的“燕王扫北”,永乐元年(1403年)他称帝后,定年号为“永乐”,并为此地御赐“永乐店”之名。
相传,朱棣埋藏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一则战乱时期储备财物,以备讨伐之需,二则为自己和子孙后人留存一笔巨额财富。至于有多少奇珍异宝,宝贝藏于何处,却一直不被世人所知,只有那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藏宝图,令无数人虎视眈眈。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后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
后人猜测,朱棣共藏匿了三大批财宝。一是元朝落败遗留的财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随即北上讨伐元朝,元政府在撤退前将大部分财宝藏在元大都,后来燕王朱棣发现了这批财宝,但他并没有全部进献给父皇,而是在运往应天府的路上偷偷藏匿了一半的财宝。
二是旧都应天府迁移的财宝。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富可敌国,他留下了一座宝藏,后来为朱棣所得。再加上朱棣夺位后,完善军事屯田制度,鼓励垦种荒田,促进生产,永乐初期即达到赋入盈羡。迁都北京之时,皇宫中的财宝不计其数,满载了上千辆车马,而运抵北京城时则少了三百余辆马车,传说是朱棣将三百车的金银财宝隐藏在他自己的宝库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