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回 虎口脱险(1/2)
张太后的手足冰冷得发麻,真切的寒意让她产生了绝望,“你是来向哀家索命的吗?”
薛寒秋冷冷的说道:“在下是想向太后借一样东西。”
张太后颤声道:“什么东西?”
薛寒秋道:“太后的凤印。”
张太后心头一紧,“你要哀家的凤印何用?”
薛寒秋道:“太后娘娘还不知道吧,寿宁侯明晚要在野林谷伏击江彬派来押送皇上的人马,暗杀皇上,而后起兵造反。”
张太后心中慌乱不已,但她是见惯了场面的人,强行镇定心神,用带着威仪的声音道:“哀家的凤印,岂是可以随便借给他人用的。你说寿宁侯要造反,空口无凭,哀家怎能相信!”
薛寒秋厉声喝道:“事到如今,太后还要袒护你的亲弟弟吗?张鹤龄阴谋篡位,聚敛财物,贪婪成性,不行人道。如果大明朝政落入这样的人手中,必将天下大乱,天怒人怨。太后乃人之妃妾,朱家儿媳。明室宗庙皆有神灵,国破宫倾之日,你就不怕遭天谴吗!”
张太后被薛寒秋的一番话震慑住了,脸煞白得可怖。脸上的肌肉抽搐着,嘴角也不由自主的**。静默了半晌,她没有吭声,微微垂眸,掩藏住眼底的狠戾。
薛寒秋心知她被刺中了要害,但毕竟是太后之尊,被人如此斥责,心中愤懑。他缓和了口气,道:“虎毒不食子。皇上虽非太后亲生,但这么多年的母子之情,在下相信不是假的。可如今皇上落入虎口,性命堪忧。两位公主因这一连串的阴谋而丧命,这恐怕不是太后娘娘愿意看到的结果吧。”薛寒秋一想到玉簟,立即悲痛得声音哽咽。
张太后双眼茫然无神,凄哀的目光从薛寒秋的脸上飘过后,迸发出断断续续的啜泣声。
薛寒秋见时机已到,用不容置疑的口气道:“请太后拟旨吧,在下说一句,娘娘写一句。”他稍稍将手中的剑移开一段距离。
张太后木然的在案桌前坐了下来,她艰难的提起笔,反复思量,几度重将笔搁下。薛寒秋没有催促她,在一旁耐心等待。张太后终于还是提笔而书,内容是薛寒秋早前和杨廷和商定好了的,以太后的名义,邀请张鹤龄入宫共商祭奠仪式和工程大计。这是一个最为适宜的借口,祭奠仪式乃皇室大典,外戚本不该参与。太后却邀张鹤龄共同主事,在张鹤龄看来无疑是一个胜利的信号,代表太后已经妥协,默许了他弑君篡位的计谋。更重要的是,张鹤龄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一向将自己庇护在羽翼之下的亲姐姐会陷害自己。
张太后的内心在做着极为剧烈的斗争,一口玉牙咬得咯咯作响,一笔一划都要耽搁很长的时间。
好不容易才完成了所有的内容,薛寒秋细细检查了一遍,道:“请太后铃印吧。”见张太后神情恍惚,他失去了耐性,直接封住她的穴道,转而走向翠珠,解开她的四肢大穴,拿剑指着她,冷声道:“太后的凤印在哪里,速去取来!”
翠珠被吓得够呛,求救似的看着张太后。张太后闭上双目,没有给翠珠答案,泪水从她的眼角涌了出来。翠珠受不了薛寒秋的胁迫,到底还是去取了金印来,哆哆嗦嗦的交给薛寒秋。
薛寒秋再度封住翠珠的穴道。他径直上前,捉起张太后的手,将金印塞入她的手中,然后摁着她的手,将金印重重的压在了刚刚拟好的懿旨上面。
做完这一切后,薛寒秋收起那道懿旨,语气冷漠,道:“多谢太后成全。一个时辰之后,受封的穴道会自行解开。”
张太后依旧双目紧闭,泪水纵横,对薛寒秋的话没有任何反应。薛寒秋漠然的看了她一眼,转过身去,大步走出了慈宁宫。
天上的那轮半月已经完全沉没,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薛寒秋迅速沿着来路赶往与杨廷和会合的地点。杨廷和正紧张不安的来回踱步,一见薛寒秋,大松了一口气。薛寒秋将太后的那道懿旨交给杨廷和,依旧换上了那身道袍,独自一人先行出宫。护卫已认得薛寒秋,他畅通无阻,平安出了宫门。
清晨,“卧病在床”的张鹤龄听闻下人通报,内阁大臣毛纪登门拜会。他本想继续托病谢客,下人道:“毛大人带来了太后娘娘的懿旨,据说是与近日宫内的祭奠仪式有关。”
张鹤龄一听,两眼放光,也顾不上装病了。赶紧下床整装,衣冠楚楚的出门相迎。
毛纪见张鹤龄满面红光,哪里像个病人,暗中嘲笑,嘴上却客客气气的说道:“祭奠仪式和工程主要由本官经办,太后娘娘便委托本官代为传信了。”说着呈上太后的懿旨。
张鹤龄迫不及待的接了过去,展开一看,心中窃喜异常,脸上倒没有过多的表露,只道:“承蒙太后娘娘抬爱,本侯这就随毛大人进宫。”
张鹤龄想着是去见姐姐,也没带什么手下,直接就进宫了。
毛纪将张鹤龄带到太和殿前,道:“太后娘娘请侯爷在此地稍后片刻,她随后就到。下官还有要事,先告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