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无辜受害人(1/2)
又或者说,是担心王柔认为他在过河拆桥,所以话到嘴边又被他给咽了回去。准备继续和郭攸聊上几句,再看看王柔的打算。
“届时还要劳烦郭兄同我一道了。”赵寒对郭攸的数次相帮十分感念。郭攸确实是不在乎个人名利,只为了百姓的安稳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听起来好像没她什么事了。王柔看看这个又望望那个的,忽然张大了双眼,指了下自己:“所以我不能参加吗?”
她可是计划的提倡者,是无辜的受害人,是有天意在背后撑腰的小仙女,竟然就这么被排除在计划之外了。
这可不行,她也想出席城外的宴会现场,亲眼见证这在小说里能留下笔墨的一场剿匪行动。最重要的是,她要亲自将那个可恨的内应的名字,从张宁的口中问出来!
“女郎没有功夫在身,还是待在后方更为安全。”赵寒毫不犹豫地表示拒绝。他和郭攸都会和张宁对战,难以顾上王柔的安全。万一她在混乱之中被人伤到该如何是好?
“我是不会打架,但躲避起来还是很灵活的。”王柔相信在找不到合适道具的巷子里,她都能躲过刺客的攻击,更不必说在有桌子有凳子有餐具,有人有亭有小溪的地方,多的是东西可以利用遮挡。
确实挺灵活的。他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王柔在那场刺杀中能顺利活下来,实属不可思议。郭攸回想了一下后没有帮腔劝告王柔,而且他认为赵寒也是劝不住王柔的。
赵寒还是觉得不妥当:“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城里,女郎何必如此冒险?”
“我都为这事儿遭了多少罪了?现在能快些从张宁口中问出消息来,自然已经迫不及待了。”王柔恨不得原地蹦起来跺跺脚,以此来表示她内心的疑惑和愤慨。
考虑到她的发髻是用簪子固定着的,这么抖动有可能会被抖散,然后不得不现场展示一下自己的发质是不是足够柔顺,她刚刚抬起一点的右脚又轻轻地踏了回去。
在整个事件中,又被刺杀又被传播流言的王柔无疑是最受伤害的那个人。在他始终没能查出来是什么人在加害于她的时候,却从未心生埋怨。
如今王柔想要尽快问出幕后之人的身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赵寒不禁有些动摇,真的开始思量带上王柔的可行性。
如果把王柔的座位就安排在他和郭攸之间,就算坐在对面的张宁起了挟持王柔离开的心思,他和郭攸便可以一个上前对付张宁,一个保护住王柔将她拉到安全的位置。
又或者直接两人合力将张宁制服,必然是不会给张宁接触到王柔的机会。
于是在郭攸果不其然的默默叹息中,在王柔满是期待的目光注视下,赵寒还是应了下来。
“不过,”他接着出言嘱咐,和王柔约法三章:“女郎必须跟紧我和郭兄,万万不可擅自行动。”
“这是自然,我定然会跟紧你的。”王柔选择性地忽略了“郭兄”二字,因为赵寒的贴心相护而越发欢呼雀跃。
她只是去问话的又不是去当战斗力的,当然是一直苟在安全的地方了。
树林外围的树木较为矮小稀疏,一座玲珑精致的亭子屹立在其中,竟然丝毫没有被周遭的树木压住气势。
因恢复正常的降雨而再度水声潺潺的小溪流经亭台旁边,阳光穿过枝叶的遮挡,洒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上,折射出了粲然的金色光点。
这一派精美和谐的景色,显然很适合让互为对立的双方,能够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纵然到场的嘉宾不会超过十位,一处亭子还是有些狭窄了。赵寒索性弃了亭子,把位子都安排在了外面的草地上。
随时等待响应命令的士兵自然是不见身影的,现场之人只有身负重任的关键之人,两位听从宾客吩咐的侍女,以及带上两个手下从林子的另一边走了出来的张宁。
王柔可不会认为张宁只带了两个人过来,想来剩下的贼寇也被隐匿于这勉强可以藏人的树林之中了,随时都可以冲过来接应张宁逃离埋伏。
她看向正在哈哈大笑和赵寒寒暄了几句的张宁,而张宁显然已经注意到了她的到场。
“没想到你我之间还能有一次这么和和气气的见面。”张宁刚对赵寒说完话,灼灼目光就略了过去,放在了位于后面的王柔身上,“也没想到王女郎会亲自前来,还是那么有胆识。”
彼此彼此,她觉得张宁赴宴的行为明显会比她的出现更需要胆识和勇气。王柔端庄优雅地笑了下,语气却十分冷淡:“你那不知名的盟友险些让我夜不能寐,我当然对他的身份分外好奇了。”
她的冷淡态度不仅没有让张宁感到讪讪无趣,反而让他更安心了一些。
在收到赵寒的书信之时,他确实怀疑这会不会又是一次引他出来的计谋。他在靠近这里后并没有急着现身,而是观察打量了一会儿。
不得不说在见到王柔的身影后,特别是她当时还在十分轻松地和赵寒说话,他悬在半空中的心总算落在了实处。
若是赵寒当真有心捉他,又怎么会让王柔一个柔弱女郎也跟着一起出来?
想到这里的张宁不由停顿了一下,回忆起王柔毫不留情一簪子扎向他的场景,张宁默默把柔弱两个字收了回去。
总归王柔出身士族,赵寒应该不会拿她的安危来冒险。要是激化了和城中士族之间的矛盾,赵寒的城主之位肯定会变得摇摇欲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