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医生:从乡县小医到肿瘤大咖 > 第132章 手术?不手术?

第132章 手术?不手术?(1/2)

目录

第132章手术不手术

沈默目光微凝。

如是思索片刻后,缓缓吐出几个字:“我再想想吧——”

事实上,他当然心动了。

万万人医虽然对他来说,这一世的自己,没有什么科研掛。

但他有两世经验啊两个世界的医疗研究並不一样,这也就意味著他可以凭藉著上一世並不算多的专业知识,稍稍努力,就能成为某些领域的“开拓者”。

毕竟科研——

努力往往不是最重要的。

方向最重要!

“也行,这事还不急,等你想好了,要是有什么需要师兄帮忙的地方,儘管开口。”恭有良笑笑说道。

话落,他下意识地看了眼手机,確认没什么急事,才慢悠悠地退出电脑帐號。

对他来说。

此次实验室之行暂时结束了。

他心爱的肿瘤细胞,將在今天晚上8点,等待他的宠幸而接下来.

他边走边有些囉嗦地对沈默说:“今天还有个dt,我们一起去吧,也算让你提前熟悉会诊工作。”

“你要知道,咋们科室现在新人很多,尤其是年轻的住院医。”

“所以你將来要升主治医师,除了要通过资格考试,还必须有『住院总医师”的经歷。”

“我们科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厉主任要求住院医师必须拥有独立会诊的能力,还要通过科室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才能优中选优,竞爭住院总医师的名额。”

“而这可是你今后升职称时,必不可少的一步,要早做打算。”

“至於你刚才看到的实验室等级和积分说到这,恭有良故意放慢脚步,步走到实验室的玻璃大门门口,转过身,对沈默神秘一笑:“等你考虑好刚才那个问题的答案,跟我说,我再告诉你。”

“好的,谢谢师兄。”沈默郑重点头。

所谓dt,又叫多学科会诊,全称是ulti-disciplarytea。

门诊楼dt会议室。

几位身著白大褂,搭配讲究,气场不凡的医生围坐在会议桌旁。

胸外科主治医师杨晓天率先微微欠身,拿起桌上资料,对著电子屏,开场说道:

“尊敬的各位专家,上午好....

“今天多学科討论的患者叫范杰,男,47岁,因確诊肺癌一月余,发现肝转移3天入院———“

“患者一月前自觉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就诊於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左侧胸腔积液、双肺多发肿瘤病灶,遂行胸膜活检+胸腔置管引流术。”

“胸水中查见腺癌细胞。”

“患者转至我院就诊,支气管镜活检提示肺中分化腺癌。”

“同时予行头颅ri,提示脑转移,故肺腺癌合併脑转移诊断成立。”

“患者予以顺铂+白紫化疗,肿瘤明显缩小,但3天前复查发现肝转移——“

“以下是他其他检查结果...

待他匯报完毕,胸外科陈兵升主任便清了清嗓子,严肃总结道:

“这个病人的情况比较复杂,属於肺腺癌晚期,也就是ivb期,当时来的时候肺里面都是病灶,没有手术机会,最终考量再三,就选择了化疗。”

“不过经过两个疗程治疗,患者肺部肿瘤明显减少,现在甚至可以手术切除癌灶了。”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患者肝臟出现了转移瘤,颅內也有,他到底能否手术,还要请几个科室的专家一起商量商量,综合评估一下。”

对於恶性肿瘤病人,手术有一个大原则,就是儘量爭取做到r0。

所谓ro,也就是肉眼无瘤。

这不是万能公式,每一项医疗决策最终都还要因人而异。

但对於眼前这个病人来说,如果颅內真有恶性肿瘤转移,那仅仅切除肺和肝的,显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隨著他话音落下,影像科住院总许白彦,率先开口。

“陈主任,病人的片子我都仔细过看了,从影像学看,他肺內肿瘤较前明显好转。”

“除此之外,他肝区还有个三公分肿物,在右侧肝叶的位置,您看,就是这高度怀疑也是转移瘤。”

“至於颅內占位....

他摇了摇头。

“这就不太好说了。”

“虽然pet-ct提示患者小脑半球散布斑片状高代谢影,边界欠清。”

“但现在看来,小脑病灶跟一个月前检查的结果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所以,也不能排除是良性肿瘤。”

“你说的没错,”陈兵升点点头,笑著接过话题,“所以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这个颅內占位,它影响了我们后续的治疗方式选择。”

“如果颅內肿瘤是良性,那就可以直接手术切除肺和肝的肿瘤。”

“如果是恶性,那么到底要不要做手术,就要再斟酌斟酌了—“

说到这,陈兵升忽然將目光转向沈默,笑著问道:“对了,沈医生,你能不能试试做个穿刺活检你上周的面试演讲我看了,很棒!尤其是那两例脑干穿刺!”

『穿刺活检!』

沈默微微有些愣神。

他之前是参加过医院的面试,也展示过自己发表的三篇文章,但对眼前这位陈主任,可没什么印象。

当然,他是面试者,台下黑压压做了两排院领导和许多科室主任,认不出脸也属正常。

沈默还未答话,一旁的恭有良就笑著抢过话题:“陈主任,我的建议吧,这个人还是应该內科治疗为主,可以转到我们科继续治疗。”

“至於你说的那个什么颅脑穿刺,还是算了,风险太大。”

“如果你们实在想搞,可以问问神经外科,看看他们意见,这不是马主任也在吗他是这方面的专家!”

神经外科的马文才副主任,手里正拿著滑鼠,点击著电脑中的影像图片,听到这话,下意识地点点头,又摇摇头。

他停下手中的动作,思付著说:“这个病人的病灶位於小脑,而且是散布的斑片状,我们做不了。”

说完,他又转头看向恭有良,同意道:“此外,恭主任说的很对,他的病灶没有增长,说明这片区域暂时还稳定,真要是动手术了,病人出现后遗症,或者刺激肿瘤扩散,才更麻烦。”

“依我看,可以继续严密观察,等病灶增大,或者有颅脑症状后,再考虑手术,也不晚。”

“或者-我们也可以听听这位医生的意见。”说到这,马文才的目光早已转到了沈默身上。

显然是他对陈兵升刚才提到的“脑干穿刺”,也有些兴趣。

事实上,好多医院现在都不轻易进行脑部穿刺了。

风险太大。

或者说风险大於收益。

现在的影像学检查越来越厉害,大家都更喜欢用影像结果来分期。

若是对於性质难明,又危害巨大的脑肿瘤,大家也多是选择直接开颅切除,术中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不过这种便利也有很多隱患。

比如前几天,还有新闻说,川省某医院,某病人在做ct时,因为技师没有及时核对患者信息和系统信息,导致片子录入错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