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余烬的抉择与远方的信标(1/2)
石窟内死寂无声,唯有星图壁上星辰流转的微弱光晕和深潭水波平复后的涟漪,证明着方才那场惊天动地的能量奔涌并非幻觉。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血腥和一种能量宣泄后的空洞感,冰冷而压抑。
刘臻瘫坐在冰冷的地面上,背靠岩壁,剧烈喘息,胸口撕裂般的剧痛和脑海中残留的庞大信息冲击让他几近虚脱。他望着陈博士再无生息的躯体,望着远处横七竖八昏迷或死去的“基金会”队员,望着祭坛上静静躺着的骨笛圣物,心中一片空茫与沉重。
真相的重量,远超想象。归墟非门,乃伤疤。守护非力,乃责任。一路追寻的答案,竟是如此残酷而恢弘的使命。父亲、陈博士、守碑人、守山人无数人的牺牲与执着,都系于这道维系世界平衡的脆弱屏障之上。
“呃。”身旁传来一声微弱的呻吟。少年挣扎着想要坐起,苍白的脸上写满了痛苦与迷茫,但看向星图壁的眼神却充满了源自血脉的敬畏与了然。他似乎也通过某种方式,感知到了部分真相。
刘臻强忍剧痛,搀扶住他。
少年目光扫过满地狼藉和死伤,最终落在陈博士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用生硬的汉语艰难问道:“他,守护者死了?”
刘臻沉默地点点头。
少年低下头,喃喃了一句古老的祷词,似在超度,又似在叹息。他继而抬头,目光坚定地看向刘臻,又看向祭坛上的骨笛:“圣物必须回归圣地。平衡需要它们。”
刘臻明白他的意思。玉石罗盘和骨笛圣物是维系这道“伤疤”稳定的关键器具,必须送回“守山人”的圣地,重新融入那个古老的守护体系。这也是陈博士临终前暗示的。
但眼下危机并未解除。“基金会”的人只是暂时昏迷,随时可能醒来。“黑红衣”势力虽遭重创,但未必没有后续人手。此地绝不能久留。
他挣扎着起身,先走到祭坛边,小心地取下那支阴冷的骨笛。触手的瞬间,骨笛与怀中的罗盘再次产生共鸣,一股冰凉却醇厚的能量流遍全身,稍稍缓解了他的伤痛和疲惫,对周遭能量场的感知也变得更加清晰。他将骨笛仔细收好。
然后,他走向那些昏迷的“基金会”队员。吴特派员倒在最远处,额角有擦伤,呼吸尚存。刘臻在他身上搜索了一番,找到了一些压缩食物、药品、一个军用指南针、以及那个曾用来通讯的微型终端(已损坏)。他取走了食物和药品,犹豫了一下,将其他东西放回原处。
杀死这些失去抵抗能力的人?他做不到。父亲和陈博士的悲剧,根源在于理念和执念的冲突,而非简单的善恶。但也不能放任他们恢复后继续为患。
他找到他们携带的绳索,将几人手脚牢牢捆住,集中到一处岩洞内,又取走了他们大部分弹药和武器部件,使其即便醒来也难以构成威胁。能否活下去,看他们自己的造化。
做完这一切,他已筋疲力尽。他给自己和少年处理了伤口,服下药物,又吃了些东西,勉强恢复了些许体力。
“我们必须离开这里。”刘臻对少年说道,指了指上方,“沿着来的路回去,找到你的族人,送回圣物。”
少年却摇了摇头,艰难地指向星图壁侧后方一条隐蔽的、通向更深黑暗的狭窄裂缝:“那里有近路通向外面,靠近圣地。”他继承的古老知识,似乎包含了这条密道。
刘臻心中一动。这或许是唯一能避开可能仍在外部搜索的敌人的途径。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片承载着沉重秘密和牺牲的石窟,背起行动依旧不便的少年,拿起“引路杖”和装备,毅然步入了那条黑暗的裂缝。
裂缝内曲折幽深,但并无岔路。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微弱的光亮和风声。出口到了。
拨开洞口的藤蔓,外面是夕阳西下的景象。他们位于一处陡峭的山腰,下方是陌生的、植被茂密的山谷,远处可见连绵的雪峰。这里已远离“风蚀魔域”和高原,空气清新,却带着一丝寒意。
根据少年的指引和罗盘的微弱感应,圣地就在西南方向,至少还需数日路程。
两人在出口附近寻了一处隐蔽洞穴过夜。刘臻点燃一小堆篝火,火光跳跃,映照着两人疲惫而沉默的脸庞。
一夜无话。次日,两人继续踏上旅程。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安全的环境,行程虽然依旧艰难,但心态已截然不同。刘臻不再是漫无目的地逃亡,而是肩负着使命的护送者。少年则归心似箭,意志坚定。
一路上,刘臻不断消化着从“门”前获得的庞大信息,并与少年艰难地交流。少年所知虽多为口口相传的古老传说和禁忌,却与刘臻所知相互印证,补全了许多细节。
他了解到,“守山人”一族世代守护的圣地,正是远古“守序者”们建立的、用于监控和维系“伤疤”平衡的数个主要“谐调点”之一。玉石罗盘和骨笛等圣物,是启动和微调该处古老装置的关键。圣地的位置极其隐秘,能量场被天然地形和古老阵法掩盖,极难被发现。“基金会”此次能找到并袭击圣地,极可能有内鬼或掌握了某种突破性的探测技术。
他也更加理解了父亲晚期的焦虑和陈博士的执念。这道“伤疤”的稳定性正在缓慢衰减,如同一个逐渐失效的堤坝。“守序者”的传承早已断绝大半,“守山人”也只能依循古法勉强维持,无力修复。父亲试图找到彻底修复或至少强化“堤坝”的方法,却险些酿成大祸。陈博士则被“门”后可能蕴含的、关于世界本源甚至“治愈”方法的“知识”所诱惑,走上了歧路。
而“基金会”激进派和“黑红衣”组织,则只想炸开“堤坝”,掠夺其后喷涌出的“能量”,全然不顾引发的洪水滔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