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似水流年(1/2)
中教一年级的上个学期里,亨亚日把整个一年级的课程全部读完,还行有余力的读了一部分二年级上学期的课程,只是一直到期末考试来临之际,二年级上学期的课程却一时未能读完,也才只读到大约三分之一多些的样子,所以让他去参加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话,看来一时是不大现实的了。亨亚日自也知道,这不是自己着急就能解决的问题,没有读完,匆忙的跑去参加考试,只能是自取其辱,所以他也老老实实的把情况给葛自澹和周教习都做了明。
葛自澹去学校找了陈校长一趟,事后他告诉亨亚日,要他在寒假的时候,利用这一个月的假期时间,把剩余的课程全部补回来,开学之后再做个学业测试。也只有在通过测试之后,亨亚日才能再次跟着二年级的同学继续学习,只如此一来的话,他却是要参加两回都是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了,至于年级排行什么之类的,这么一弄,也就别想了。亨亚日对此自是不以为意,只是寒假里,他的多部分时间显然是要用来读学校里的课业了。其实原本葛自澹本意是让亨亚日就维持着目前的状态,只是在下学期时,待进度上来了,然后在学年期末考试时,直接就到二年级去参加就成。只是陈校长恐引起物议,从一年级直接跳到三年级和从二年级一步一个脚印的升到三年级是不同的概念,而且这个做法对亨亚日也未必好。所以就到,既然差一些就能跟上进度,不妨就利用这个寒假来把余下的课程追上,开学时再考核一下,自也能让旁人信服,而这总归是好事。葛自澹想想之后也就同意了,这事这么办自然也有它的好处,就是可以节约亨亚日在校上学的一些时间,只是这年过得就未必安生了。不过也好在是他们准备回老家德安府过年的,这一路上也主要只是赶路的功夫,可以做的事显然不多,也未必有多少合适的,而读书并不在此列。另外就是亨亚日这次寒假在家里,估计也待不了多太长的时间,就又要开始上学路了。
两天的期末考试一完,第三天天一亮,三人就起程去了码头,却是准备返乡过年。他们并没有去等期末成绩的出炉,这同时对亨亚日预备参加初教二年级的学习而言,也已经变得没有什么意义了,过完年却是还要进行一次中教二年级上学期的整个学业评测的。三人这回选择的路线却不同于初来余斛时路上绕行了的线路,而是乘船一路溯流而上。只在夏江府时,三人又换了船,沿着另一条支脉上行。这条支脉上并没有较大吨位的客、货船通行,但一些型的船倒是不少,相应的舱位紧张,空间较,船舱里面的位置上要拥挤的多,也没有什么像样的舱室供旅客休息。除了像是北方的大通铺外,就是外间的一个个的座位了,只船行的速度却比大型的客船要快一些,同样的一桩好处就是昼夜不停。三人在又上溯了大约三日后,在襄南府码头上了岸,襄南府比德安府的名气大得多,古城保存的很完整,而且渡口码头就在古城北门的不远处,历史上此地也一再发生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历来是兵家争夺的要地之一,也实在是一处历史文化名城。
归乡心切,虽此地距离德安府老家已经不上远了,但是即便是一路租上马车,也是要三日之久才能到的。更何况葛自澹他们若是回太白峰的话,还要另外再花上个两、三天时间,也委实不好在这里多待。于是三人也就在古城里稍稍歇了歇脚,用了餐点,寻了辆马车,三人坐上车就朝德安府而去。
紧赶慢赶的,终于在年这天,在日之际,三人到了德安府亨宅。门口只有一个厮在候着,亨亚日一看,见识王川纲。而王川刚见到三人到得大门口的时候,对两个大人多少有些怯怯的,只拿眼睛对着亨亚日看了又看,似是有些不敢认,只稍稍过了一会儿后,才低声对亨亚日道:“四少爷。”
亨亚日点了点头,问道:“是汪伯让你出来候着的么?”
“是的,二老爷他们在家里等着,就这两天,但也不知道具体哪天,让我没事的时候就这在门口候着,好及时给他们去信,不想真叫我等上了。”
“那你先去一步,给我父亲、母亲知道,我给先生引路就好。”
汪川纲虽有些不舍,但还是答应着道:“我知道了,那我这就去了。”完就一路跑着往内院里去了。
三人前行了些路,却见亨书勤、亨玉氏和亨辉、汪伯一行人都远远的迎出了自己的院。三人一出现,汪伯就紧走几步,从谢明宇身上接过行李,而亨书勤则赶忙上前一手拉住葛自澹,另一手拉住谢明宇,抖了抖,心里掩饰不住的激动。
亨玉氏拉过阔别了接近两年的幼子,见原本总是长袍大褂的儿子身体在这未见的时日里,已长高得都要到得自己的眼眉了,同时还一身的西洋装扮,一个眉眼熟悉的洋气的大伙子,看着既亲切又陌生,只一手拉着亨亚日,拥入怀中,一手摩挲了他的头发和眉眼,眼里隐隐有些泪水。一旁的亨辉已经长得比母亲都高了,亨亚日对着亨辉喊了一声二哥,亨辉嗯了一声,又点了点头。
一行人簇拥着去了亨书勤宅院的正堂。虽然一路旅途辛苦,但三人的精神依然很好,迎进了屋后,春梅、黑妮端来打好了热水,让三人先去净了净手脸,因为用不了多久就要正式的晚餐了。亨书勤就没有邀他们到一旁的书房里话,几人就直接在正堂里坐定,些闲话。
亨书勤先是看了看离家接近两年的儿子一眼,对葛自澹道:“葛兄,这一路辛苦了。大恩不言谢,四儿可是给他添麻烦了,我真是无以为报。”
“贤弟,我们之间不提这个。亚日是很不错的,想必日常间的书信你都有收到,一些情况你也了解,现在不负所托还早,且耐心下来再等等看吧。”
“我知道的。只是一见到你们这样,我心里难免也是激动的很,这马上就要过年了,可一定要留下来一起过年才好。”
“我还是要上山的,看看东伯、东婶他们。有一年,没一年的,岁月不饶人,我这也是许久未见了的。”
一旁亨玉氏拉着儿子的手,问些闲话。亨亚日左右看了一眼,一时并没见到亨旭东,于是问道:“母亲,怎么不见大哥?”
“他在你爷爷那里,是要在那边用餐,要晚些时候再回来,韩霄亘跟着,无碍的。”
“只是听大哥大好了,想看看,再和他话。”
“他知道你回来后,必定回来得也快。”
“那祖父、祖母需该都已知道了,晚上去问安却是不妥,我明早再过去吧。”
“也只能这样了。”
闲话未多时,却是晚餐上来了。因为他们到家的时候,差不多正是各家用餐之时,亨书勤的宅邸显然一时也未来得及整治宴席,所以上得很家常,多是饺子和包子,另外也配了稀饭和蒜汁、酱菜等开胃拌菜,炒菜一类就少很多,也只来得及上了两个火锅和三、五样的炒菜。倒也不是没有准备或者厨艺有限做不来更多,还是葛自澹的意见,家常一些就好,亨书勤自然也答应。另外就是德安府算是地处中部地区,但习惯上多也是偏北一些的习惯,其它的俗礼不讲,对年来,其它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饺子,而且一定得作为主食才行。不过到冬至吃饺子的法,却是亨亚日从来未曾听人起过的,只是在余斛的时候,偶尔听人起过的,是更北一些的地方,有这样的习惯。
众人简简单单的用完了这餐年饭后,亨书勤带葛自澹和谢明宇到书房饮茶话去了,正堂里就只剩下亨家的母子三人在一旁坐着闲话。
亨玉氏道:“四儿,余斛那边饭菜还用的习惯不?”
“他们的本地菜只能还凑合着能吃一些,不过先生在那边找了一个帮忙做饭打理家务的人,她是甸州那边的人,做吃食的口味和我们这里差不多,平日里基本上都是吃她做的饭。”
“那就好,本来还担心你吃不惯呢,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现在都快赶上我一般高了,明年再见的时候,估计差不多要超过我了。你在外面平平安安的,做母亲的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着,着,亨玉氏一时有些泪眼婆娑的。
亨亚日顿时心慌起来,道:“母亲,你不要担心,我一向都很好的,这许久以来,就是连一场感冒都不曾有过。”
“我知道,我知道,就是许久未见,这一下回来就见我儿长高了很多,心里实在是欢喜的紧,就是这眼泪不受管。”
亨亚日感觉岔开话题,道:“我知道了,母亲,也请你不用担心我,先生和明宇叔把握照顾得很好。对了,这次回来我还给你们每个人都带了礼物,我去拿给你吧,你把父亲的也收起来。”
“你呀,我知道这次你去外面求学,家里其实是没出什么钱的,你这可也不好乱花钱的。”
“母亲,是先生和明宇叔他们提前给准备好了的。这些事我也不懂,他们虽也很少理这些俗事,但牵扯到我的时候,他们准备的就会很贴切。我想着大概也是从一个方面给我提的醒,也有通过这点点的生活事在教我的意思,其实我心里都明白。”
“你能明白就好。只是这就让他这样破费,我这终是过意不去,家里的事太多,这些事情也都是你父亲在张罗。大老爷们办事难免粗了些,只我这要总计较吧,又会显得家子气;不计较吧,又不好心安理得的。”
“母亲,没有的事,你且放宽心,父亲和先生之间不是一般的交情,他们在乎的也不是这些,都需是事。”
“看你这样,我就放心多了。你且去吧,看你二哥眼睛瞪得溜圆,就差拉着你跑了、去吧,去吧,天黑,都当心点。”兄弟二人答应着出了正堂门,往亨亚日住的屋子去了。
路上,亨辉终是耐不住性子,问道:“四弟,送给我的是什么东西?”
亨亚日知道亨辉的脾气,豪爽、大气、爱交朋友,但是有些爱现,就是好炫耀,对吃食什么的也不怎么计较,但要是能展示给外人看的很新鲜的东西的话,他会格外的喜欢。亨亚日自是了解,道:“给你准备的那些你过年都用不上,一件薄大衣,春秋时穿着合适,还有是一顶夏日的遮阳帽。按洋装和长袍这些的不好搭在一起,不过你得了之后,自己寻合适的衣服来配,想怎么搭就怎么来,只是别冻着了。”
“大衣啊?这玩意我在省城里见人穿过,挺好的,那遮阳帽又是个什么东西?”
“等下你见到了就知道了,也不急这一时的。”
“知道了,走快点,这老远。”这极近的距离,竟然走出老远的感觉来,可见他心情之迫切。终于是到了亨亚日的房间,却见王川纲门口汪川纲正在门口守着,亨亚日问道:“你怎么不在屋里等,怪冷的?”
“我刚把火盆燃起,听到有话的声响,就出来看看,果然是你们过来了。”
“走吧,赶紧进屋。”
亨亚日带亨辉走到行包前,把最大的那个打开来,从中又抽出一个硕大的包装布袋来,把它递给了亨辉,接着又是一阵翻找,终于把顶鸭舌帽给取出,又交给了他。亨辉没能忍住,当场就开始试穿起大衣和帽子来。亨亚日笑着道:“帽子等天暖和了,太阳大的时候再带,是为了防晒遮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