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初至石城:风平浪静下的暗流(2/2)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石城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核心任务,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过去的三年,我们累计投入资金超过三十个亿,完成了全县百分之九十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大家可以看照片,以前的穷乡僻壤,现在都变成了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园!”
PPT上一张张光鲜亮丽的照片闪过。绿油油的田野,崭新的灌溉设施,农民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坐在后排负责记录的叶铮,低着头,手里的笔飞快的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但他的脑海中,却是另一幅画面。
那是莫雨用军用卫星拍回来的、同一地点的实时影像——大片荒芜的土地,一条挖了一半的臭水沟,还有几个空荡荡、连薄膜都破了洞的温室大棚。
“……我们投入一个亿的百村通公路项目,更是提前半年就全线贯通!现在,水泥路已经修到了每户村民家门口,彻底打通了农产品走出大山的最后一公里!”
马国华的声音慷慨激昂,充满了自豪。
叶铮手里的笔,轻轻的在一个亿这个数字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莫雨的分析报告——石城县过去一年,所有水泥、沥青等建材的采购总量,甚至不够修三十公里的乡村公路。那消失的七千万,去了哪?
整个汇报持续了两个小时。
马国华的报告堪称滴水不漏,数据、逻辑、图文,样样俱全,讲得还很有感情。如果只看这份报告,石城县简直是全国贫困县脱贫的榜样,马国华本人,也配得上感动龙国的杰出干部。
汇报结束,会议室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礼貌的掌声。
巡察组组长钱振国,从头到尾都只是安静的听着,那双藏在厚镜片后的眼睛,让人看不出任何情绪。
他最后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材料我们收到了,会认真研究的。今天就到这里,明天,我们想下去走走,随便看看。”
“没问题!绝对没问题!”马国华的脸上立刻堆满了笑,“我们已经为各位领导规划好了经典的考察路线,保证让各位领导看到我们石城真实、亮眼的一面!”
真实?亮眼?
叶铮的嘴角,再次勾起那抹冷笑。
恐怕,是你们想让我们看到的那一面吧。
……
当晚,巡察组下榻的县招待所。
欢迎晚宴的规格很高,山珍海味摆了满满一桌。以赵德彪为首的一众企业家,更是殷勤的轮番上前敬酒,气氛热烈到了极点。
叶铮依旧扮演着他那个不爱说话的小科员角色,全程低着头,默默的扒着碗里的米饭,偶尔有人过来敬酒,他也只是害羞的端起面前的茶杯,抿一小口。
他就像个透明人一样。
但他的耳朵,却没漏掉饭桌上的任何一句闲聊。
他听到,那个外号赵霸王的赵德彪,给钱振国敬酒被拒后,竟然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搂着县委书记马国华的肩膀,大声说道:“马哥!钱组长不给面子,你可得替我多喝几杯!咱们石城今年的GDP能不能再翻一番,可就全指望你大笔一挥了!”
一声马哥,叫得无比自然,无比亲昵。
周围的官员和商人,非但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反而纷纷跟着起哄。
叶铮的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官商勾结已经这么明目张胆了。这张关系网,比他想的更深,也更嚣张。
晚宴结束后,叶铮第一个回到了自已被分配的、走廊尽头的单人房间。
他没开灯,先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黑色装置,放在了房间中央。
装置发出极其轻微的电流声,一道无形的电磁场瞬间笼罩了整个房间,将所有可能存在的窃听、窃照设备,全都变成了废铁。
做完这些,他才走到窗边,拉开窗帘一角,俯瞰着这座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宁静的小城。
他知道,自已一进这县城,就被无数双眼睛盯上了。
他的每一次谈话,每一次走动,甚至每个表情,都可能被记录,被分析。
账本是假的,路线是安排好的。
想按部就班的查,根本查不出问题。
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按他们的规矩来。
他拿出那部经过最高级别加密的手机,给白薇薇发了条简短的指令。
【我需要一个新身份。】
【省城晚报的实习记者,主跑农业新闻。需要下乡,需要采风,需要一双不怕沾泥的鞋。】
【明天早上,出现在石城县的汽车站。】
发送完毕,叶铮删除了信息。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片深沉的夜色,眼神冰冷而又专注。
既然你们把戏台都搭好了,我这个“演员”,要是不悄悄溜到后台去看看,岂不是太对不起你们这番盛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