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阴阳剥皮人 > 第397章-记工龄

第397章-记工龄(1/2)

目录

笔尖悬停在泛黄的纸页上方,沈默的动作凝固了一瞬。

他准备写下的假名,是一个早已在脑中演练过无数次的组合,普通,不起眼,足以让他在这座边境小镇里像一滴水汇入浑浊的河流。

然而,就在笔尖即将落下的刹那,那支看起来饱经风霜的圆珠笔,毫无征兆地“噗”了一声。

一滴浓稠的蓝色墨水从笔尖涌出,瞬间在登记簿粗糙的纸面上晕开,形成一团不规则的、边缘带着毛刺的深色斑块。

旅店老板眼皮都没抬一下,依旧打着哈欠,伸手在柜台下摸索着什么。

沈默的视线却被那团墨渍牢牢吸住。

它还在缓慢地扩散,像活物一样蠕动着,最终定格的轮廓……竟与他不久前在那片铁锈上看到的毛细血管拓扑结构,有着诡异的相似性。

仿佛那份被抹除的记忆蓝图,通过这支廉价的圆珠笔,再次向他发出了一个标记。

“笔漏油了,不好意思啊,我给你换一本。”老板终于从柜台下抬起头,手里拿着一本崭新的登记簿,对沈默面前那本被墨迹污染的旧本子视若无睹,仿佛那团诡异的墨渍只存在于沈默一个人的视野里。

沈默心中一凛,不动声色地说道:“不用,就这样吧。我换个地方写。”他将笔挪到旁边一栏,快速写下一个名字,然后推了回去,“有不临街的房间吗?想安静点。”

“巧了,就剩一间朝北的。”老板接过本子,漫不经心地翻到前几页,似乎在核对什么。

就是这个动作,让沈默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借着老板翻页的间隙,清晰地看到,前面几张登记页上,所有入住者签名里,凡是姓氏为“王”的,其签名处都被一团一模一样的、血管状的墨迹彻底覆盖。

形态、大小、扩散的纹理,与他刚才“制造”出的那团,别无二致。

这不是意外。这是一种自动化的、精准的抹除。

他接过钥匙,拎起背包走向楼梯,整个过程冷静得如同在解剖室里走过一排停尸床。

转过楼梯拐角,他立刻停下脚步,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备用的一次性医用口罩。

展开口罩,准备戴上的瞬间,他的动作再次僵住。

在口罩内侧,那片柔软的无纺布上,不知何时,被人用一种比发丝还纤细的笔迹,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一行行小字。

字迹与C7装置上的留言如出一辙,但内容却截然不同。

“不要归类。”

重复的警告像一道道枷锁,要将他的思维方式彻底锁死。

沈默终于确信,他踏入了一个巨大的、正在自动运行的筛选系统。

这个系统不在乎他叫什么,来自哪里,它只在乎一件事——他是否试图去理解、去分析、去将这些诡异的现象纳入一个逻辑体系。

他,以及所有姓“王”的倒霉蛋,都被打上了“可能追问真相”的标签。

与此同时,数百公里外的城市档案室里,林工正对着一摞发黄的维修单据打喷嚏。

被调离一线维修岗后,他被安排到了这个无人问津的角落,美其名曰“发挥老同志经验,整理历史资料”。

在一份标记为1985年7月的暴雨抢险记录中,他指尖的触感忽然一顿。

纸页之间,夹着一张更薄、更脆的硫酸纸。

他小心翼翼地将其抽出,那是一张手绘的地图,用工程笔画着十二条蜿蜒的地下暗渠,但其走向和编号,与他记忆中任何一张官方图纸都对不上。

这十二条暗渠,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最让他毛骨悚然的是,每一条虚构暗渠的尽头,都用红笔标注着一个姓名和一串日期,格式冰冷得如同死亡讣告。

他粗略扫了一眼,几个名字依稀有些印象,似乎是早已退休甚至故去的老同事。

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他。

他花了一下午,偷偷对照着单位的人事档案,结果让他如坠冰窟。

名单上的十二个人,已有十一人在近年因各种原因“自然死亡”,死亡日期与地图上的标注分毫不差。

唯独第九人,“赵建国”,至今在人事系统里没有任何死亡记录。

他找到赵建国的登记住址,骑着那辆嘎吱作响的自行车寻了过去,却发现那栋老式居民楼早已被拆除,原地盖起了一座社区花园。

而地图上标注的门牌号,精准地对应着花园公共厕所的外墙。

夜色降临,林工带着一面从家里梳妆台拆下的小镜子,再次潜入花园。

他躲在树丛后,借着稀疏的月光,不断调整镜子的角度,将一束微弱的光斑投射在那面斑驳的厕所外墙上。

光线在粗糙的墙面上移动,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扫描。

当光斑扫过一块颜色稍深的区域时,奇迹发生了。

墙面上那些看似毫无规律的陈年水渍和裂纹,在特定角度的光影拼凑下,缓缓浮现出四个模糊的字。

“我没修完。”

王主任的处境则更加凶险。

他收到了一个没有任何寄件人信息的匿名快递。

打开后,里面只有一个装着半瓶浑浊液体的玻璃瓶,标签上用老式打字机印着一行小字:“C7循环液样本”。

他浑身的血液几乎瞬间凝固。

他不敢将这东西送去任何官方机构检测,那等同于自投罗网。

他想起了苏晚萤,通过那位神秘的策展人,他借到了一台便携式的偏振光分析仪。

在绝对黑暗的地下室里,他将一束偏光打入液体。

目镜中,他看到了毕生难忘的景象。

那浑浊的液体里悬浮着无数肉眼难见的微小纤维,它们正以一种缓慢而有序的方式排列、组合,不断变化成一行行汉字。

那些汉字,竟是不同版本的事故报告摘要。

“……七名工人因吸入不明有毒气体,抢救无效身亡……”

“……现场确认发生集体癔症,所有人员已解除隔离……”

“……工程设备故障导致高压泄漏,系责任事故……”

历史在这里,变成了一道可以随意作答的选择题。

王主任下意识地举起手机,想要将这骇人的一幕拍摄下来。

然而,就在他按下快门的瞬间,手机屏幕猛地爆开一片剧烈的雪花,随即黑屏重启。

当手机恢复正常后,他的相册里,多出了一张他从未拍摄过的照片。

照片上,是一群穿着上世纪八十年代蓝色工装的男人,背对着镜头站成一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