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09章 兵锋所向(2/2)
白秀然与徐昭然夫妻俩出于谨慎,给出了两个模糊的选择,但到了实际战略研判中,他们和段晓棠的想法一致。
段晓棠进一步解释,“此刻进军西域,战线太长,补给困难不,还容易刺激到突厥。”
到这儿,段晓棠顿了顿,试图将话得委婉一些,“而且,你那表叔的性子,你也知道……”
总之,委婉得不多。
前两年因为杨胤在后方作乱,吴杲在征讨高句丽时吃了大亏,损兵折将不,还成了朝堂上下的笑柄。
以他睚眦必报、争强好胜的性子,怎么可能不想着把场子找回来!
更何况上半年,他一向看不起、不如他的,柔柔弱弱的堂弟以及老迈昏聩的表哥,瞎猫碰上死耗子,白捡了北征的大功,风光无限。
这对吴杲来,无疑是莫大的刺激。
从朝堂格局来看,为了平衡各方势力,维护君王的权威,高句丽也成了不得不打的“道具”。
从战略地理位置上来,高句丽天生就带着罪孽。
它盘踞辽东,扼守中原与东北亚的交通要冲,对中原王朝的东北边境始终是个潜在威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般心腹大患,早晚都要除之。
段晓棠惯来是支持收拾高句丽的,只是怎么收拾,还得从长计议。
哪怕河间王府一系,向来来对征伐高句丽兴致缺缺,但在这件事上,也只有举双手双脚赞成的份。
北征之后,吴越一系声望日隆,若不找个由头分散其注意力,或是让其他将领也有立功的机会,难免会出现权力失衡的局面。
毕竟,明眼人都看得明白,这场仗,无论胜负,对河间王府都没有坏处。
反正吴越不可能统兵,北征刚结束,他若再掌大军,君王必生忌惮。而刚经过北征大战的几卫,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再上战场。
战败是耻辱,战胜了,吴越功高盖主,只能交出兵权,退出南衙,回家生孩子。
段晓棠打探道:“主帅定了吗?”
白秀然摇了摇头,“没听到风声。”
段晓棠咂了咂嘴,眉头微蹙,“有点麻烦。”
白秀然轻嗤一声,带着几分调侃道:“南衙不是还有个现成的郡王吗?”
论资历、论武力,也算宗室翘楚,让他挂帅,场面上总得过去。
段晓棠不好透露吴巡的隐私,只含糊其辞地道:“你打听过他过往的战绩吗?”
论卖相,吴巡身材魁梧,仪表堂堂;论武力,他弓马娴熟,确实比看似柔弱的吴越强出不少。
但战略眼光、心性、运气这一块就不好了。
吴越惯来对外表现柔弱,但自出道以来,无论是平内乱还是征外敌,从无败绩,怎么也算得上是常胜主帅了。
白秀然显然也明白其中的门道,自动补全了后半截话,“而且他只亲领两卫,想弹压诸路大军和幽州大营,并不容易。”更别对外作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