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国内首家定制高精地图,红绿灯读秒算法(1/2)
更艰巨的任务?!
听到这话,王宇春和马克和等人愣了一楞。
“咱们的车机解决了流畅度,接下来也该更进一步了,我先问个问题……
你们认为什么才是有科技感的车机?”
许易问道。
“这个……”
几人沉吟,倒是一时间没回答,科技感这个话题能叙事的东西太多了。
“科技就是方便,方便就是科技!”
许易也直接说道。
“只要能帮人偷懒,那好用的科技,而咱们的车机芯片算力有限,这一代可供发挥的空间不多,所以要把能实现的功能做得尽善尽美。
——就譬如导航。”
王宇春:“您的意思是把导航流畅度,继续优化下去?”
这点倒是不难,但“很流畅”和“极致流畅”之间,优化的成本会更高,况且消费者感知恐怕也不大。
“我说的是更可靠的高精地图道路数据,并通过自研算法,来实现红绿灯读秒的功能!”
许易摇摇头。
话音落下,众人耳膜一震!
“上次我和高德的老总聊过了,以我们的装机量签订独占协议,双方进一步的互相开放道路采集数据,来开发一个国内首款的红绿灯读秒识别及提示功能。
有了这个功能,车主可以在行驶在路口和大量的红路灯路段时,节约极大的精力,也避免了抢灯和分散精力,对于道路驾驶来说,算得上真正的实用科技了。”
…
几人以为许易要说什么特别“高大上”的功能,其实不是的。
他所说出的,恰恰是几年后面世的一个基础导航功能。
然而在现在,这个功能可不太容易实现。
就连高德和百度这边,也才处于雏形阶段。
现阶段的道路导航,其实还停留在利用高精数据计算拥堵,从而高效率通行的层面。
至于收集全国红绿灯数据,并计算且将其植入高精地图和手机、车机导航,那都是几年后的事情了。
但这个功能,又恰恰能直线提升开车经过红绿灯路口的体验感。
只要用过的都说好。
后续随着高精数据的不断优化,可以变得越来越精准。
这个看似简单的功能。
要实现起来其实有点麻烦。
一是深度对接市政交通部门,获取到各个路段交通红绿灯的数据。
不过星辰能做到的,最多也就是在山栋这边获取而已,其他的地方想有这样的支持就非常有难度了。
再者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可不是“智慧交通时代”。
大部分的道路红绿灯,就是单片机通电跑既定程序而已,压根也没联网接口,也就是说你哪怕问道交管部门,人家其实也不知道每个红绿灯的实际状态。
等于说有联网接口的红绿灯,或许还能通过市政交管部门来合作,而剩下的红绿灯路口,那就得走硬采集数据路线,加上用户日常出行更新的数据,以算法来计算精准红绿灯读秒了。
等到后几年的智慧交通灯普及,都有物联网模块了,才会好一点。
但大部分市政的交管部门,可不会乐意把数据交给私企,除非是地方深度合作的那种。
所以要实现这件事,大部分还是依托于算法。
“我们内部的用户数据中心,已经建立起来了,现在也可以采集到用户行车路口的红绿灯数据,结合车机的多模定位数据(GPS+北斗+RTK),再通过对接山栋市政交通的数据,可以搞一套基础识别算法出来。
再联合高德那边的实时交通数据API,开发数据层算法。
结合双方的数据库和团队,开发出国内首个导航红绿灯读秒功能。”
…
许易说出自己的计划。
“基础算法算咱们车机独有,数据层算法则算双方共有专利。
借此咱们可以深度定制出一款超级车机导航。
因为有更深层高精数据的接入,咱们的车机导航将会比市面上的其他导航更高精,也有独占的红绿灯精准读秒功能,后续再开发更智能的导航算法和躲避拥堵功能等……
把车机导航体验也做到国内第一的水平!”
——
很多开油车的人就说了。
车机嘛。
搞那么复杂干嘛?
有个导航功能就行了!
殊不知。
这导航功能也有“高下之分”。
好导航和垃圾导航的区别,能差出十万八千里。
就拿以前的老导航来说,不光是不流畅那么简单,有时通过导航地点设置的路线,常常还会出现绕路和路线效率低下的问题。
要不然很多油车以及豪华车,也不会专门跑到4S店去更新地图包。
而先进的导航功能,都是要实时接入大数据api,才能算出最优的路线,甚至连街头小巷,冷门乡道,只要有数据采集,都能很好的指引出来。
更别说还有“拥堵提示、最优路线、红绿灯读秒”这些功能。
包括人家跑外卖的导航。
都有自己独有的一套算法,算出一个最优的跑单路线。
这才是真正的科技改变生活!
星辰汽车现在要做的,就是车机界的“第一导航”。
别人车上的导航精不精准他不管,到自家车机上的导航,一定要比手机还精准好用。
否则这车机不白安了?!
至于收集车机互联以及更多花里胡哨的功能,那是下一代车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