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第265章 1六零年大学生金手指变化家庭情况改

第265章 1六零年大学生金手指变化家庭情况改(2/2)

目录

大约一小时后,终于看到了那块悬挂在古朴门楣上、黑底金字的“同仁堂”招牌。

阳光下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透着一股历经百年风雨沉淀下来的厚重与庄严。

停好自行车,他站在店门外稍微平复了一下因骑车而略显急促的呼吸,整理了一下衣襟,这才迈步踏入了那扇散发着药材清香的门槛。

店内比想象中还要宽敞,光线从高大的窗户透进来,显得明亮而安静。

巨大的暗红色木制药柜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无数个密密麻麻的小抽屉上,贴着工整的毛笔字药名标签。

几位头发花白或戴着套袖的老师傅,在长长的玻璃柜台后面默默地忙碌着,有的在用精致的戥子称药,有的在用铜杵臼研磨药粉,动作舒缓、沉稳,一丝不苟,神情专注而平和。

浓郁、复杂而醇厚的各种草药气息混合在一起,弥漫在店堂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一种独特而令人心安的氛围。

阳光明没有急于开口,他目光扫视了一圈,选择走向一位刚刚接待完一位抓药大娘、此刻正空闲下来,拿着块软布仔细擦拭手中秤盘的老药师面前。

这位老师傅约莫六十岁年纪,头发梳得整齐,面容清癯,神态慈和。

他走上前,用带着些许冀省口音的普通话,语气恭敬地问道:“老师傅,您好。打扰您一下,请问咱们同仁堂,收购药材吗?”

老药师闻言抬起头,从老花镜的上方投来打量目光,见眼前是个学生气十足、衣着朴素的年轻人,态度倒也很是和气,放下手中的秤盘,回答道:

“收的。只要是政策允许、店里需要的正经药材,我们都收。小同志,你是想出售什么药材?”

“是我家里以前老人留下的一点天然牛黄。”

阳光明将声音稍稍压低了些,但确保对方能听清楚,“一直珍藏着的。听说咱们同仁堂信誉最好,价格也最公道,所以就冒昧拿过来,想请老师傅您给掌掌眼,看看能不能收。”

“天然牛黄?”老药师眼神微微一凝,原本略显松弛的神情立刻认真严肃起来,他下意识地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这东西现在可确实不多见了,尤其是好品相的。你带样品来了吗?按规定,我得先看看成色,才能决定能不能收,按什么价收。”

“带了,带了。”阳光明连忙应道,从肩上取下帆布挎包,打开内层夹袋,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个浅黄色的油纸包,放在光洁的玻璃柜台上,动作轻缓地一层层打开。

当最后一层油纸揭开,那金黄油润、带着天然龟裂纹理的牛黄块显露出来时,老药师的呼吸似乎都停顿了一下。

店内充足的光线照射在牛黄表面,泛出一种温润而耀眼的金色光泽,同时,一股特异而清晰的“牛胆”清香,隐隐散发出来,并不浓烈,却极具穿透力。

老药师立刻从柜台下拿出一个带柄的放大镜,凑近了,几乎将脸贴到柜台上,对着那块牛黄仔仔细细地察看起来。

他看得极其专注,时而调整角度观察色泽和纹理,时而用一根特制的小玉棒轻轻触碰,感受其质地酥脆程度,时而凑近鼻端,深深嗅闻其气味。

他的表情随着查看的深入,变得越来越严肃,眼神中的惊讶和赞赏之色也越来越浓。

过了足有五六分钟,老药师才缓缓直起身,放下放大镜,看向阳光明的目光已经大不相同,带着明显的惊叹:

“小同志,你这牛黄……品相着实难得啊!色泽金黄纯正,纹理清晰天成,质地酥脆,香气纯正持久,依我看,这绝对是顶级的特级胆黄,而且是其中的上品!

这东西太珍贵,我做不了主,你稍等一下,这事我得立刻去请我们王经理过来亲自定夺。”

老药师说完,对阳光明点了点头,转身快步走进了通往后堂的门口。

不一会儿,一位约莫四十多岁、穿着笔挺深色中山装、梳着整齐背头、气质沉稳干练的中年男子,跟着老药师走了出来。

老药师在一旁介绍道:“小同志,这位就是我们店的王经理。”

王经理面带微笑,对阳光明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然后目光便落在了柜台上的牛黄上。

他没有多言,同样拿起放大镜,重复了老药师方才那一套仔细的查验流程,看得比老药师还要慢,还要细致。

期间,他抬起头,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小同志,这牛黄的来历……”

阳光明早已准备好说辞,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窘迫和无奈,语气诚恳地回答道:

“王经理,不瞒您说,这是我爷爷那辈留下来的,就剩下这么一点了,家里一直当宝贝藏着,舍不得用。

最近……最近家里遇到些实际困难,实在没办法了,母亲才让我拿来京都,看看能不能换点钱应应急。”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既解释了来源,又说明了出手原因,符合常理,不易引起深究。

而且牛黄的保质期极长,被认为是无限期保质,不会因为保存的时间过长而影响价格。

王经理听罢,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理解的神情,在这个年代,类似的情况,他显然并非第一次遇到。

他没有再追问细节,注意力重新回到牛黄上。

终于,王经理放下了放大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他直起身,对阳光明正色道:

“小同志,东西我们看过了,确实是难得的好东西,品相一流。

按照国家商业部和药材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国产牛黄分级收购价格通知》文件精神,对于特级天然胆黄,品相完好者,基准收购价为每克六十五元至八十元。

你这块牛黄,无论从哪个方面评判,都属上乘,我们同仁堂愿意按最高标准,也就是每克八十元的价格进行收购。你看这个价格,能接受吗?”

每克八十元!标准当中的最高价格!

阳光明很满意。

在这个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年代,两千多元无疑是一笔足以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巨款。

足以让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用再为基本的生活开销发愁,并能切实地、大幅度地改善远在老家的母亲、奶奶和妹妹的生活。

这点钱还不至于让他心生波澜,但他还是做出一副激动的样子,甚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感激,连忙点头道:

“可以,完全可以。就按王经理您说的这个价格。谢谢您,谢谢老师傅!”

交易过程异常顺利。

王经理亲自用店里专用的精密戥子过秤,结果显示正好三十五克,不多不少。

然后,他开具了正式的收购凭证,一式两份,上面用钢笔清晰有力地写明了品名“特级天然胆黄”、重量“叁拾伍克”、单价“每克捌拾元”、总金额“贰仟捌佰元整”,并盖上了同仁堂财务科鲜红的公章。

他将其中一份凭证递给阳光明。

接着,王经理把阳光明领到财务科,财务人员从一个锁着的抽屉里,取出一沓崭新的钞票。

财务人员当着阳光明的面,动作熟练地开始清点。

确认无误后,才郑重地交到阳光明的手中。

“小同志,这是两千八百元整,你仔细点一点。钱款当面点清,离开后,我们可就概不负责了。”王经理和气地叮嘱道。

“哎,好的,谢谢王经理。”阳光明接过现金,一股踏实感油然而生。

很快,他就当场清点好。

“谢谢王经理!”他再次真诚地道谢。

“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王经理笑容更温和了些,“小同志,以后如果家里还有什么好的药材,或者你自己有机会遇到,欢迎再拿到我们同仁堂来,我们一定给你公道的价格。”

“一定,一定!同仁堂的信誉,我是信得过的。”阳光明应承着,再次道别后,转身,步履稳健地走出了同仁堂的大门。

重新沐浴在夏日上午有些灼热的阳光下,看着街上为了生计匆匆往来的人流和叮当作响的自行车铃铛,他感觉连空气都变得清新了许多。

兜里有钱,心里不慌。

他没有在街上多做停留,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径直朝着北大校园的方向返回。

手里有了钱,那份对家中亲人的牵挂和归家的急切心情,如同被浇了油的火焰,燃烧得更加旺盛。

应县老家,母亲、奶奶和妹妹,此刻想必正在忍受着饥饿的煎熬和夏日的炎热。

他必须尽快回去,首先,也是最紧要的,就是让家人能够吃上一顿饱饭。

然后,他还需要为这个缺乏壮劳力的家,做一个长远而稳妥的规划。

他的思绪飘远,这个长远规划,恐怕最终还得着落在他那位身居高位、却亲情疏离的父亲身上。

回到北大校园时,已接近中午时分。

宿舍楼里比上午更加寂静,仿佛一座空楼。他所在的六人宿舍,依旧只有他一人,更显空旷。

终于有了完全独处、不受任何打扰的私人空间,阳光明决定好好犒劳一下自己这具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严重缺乏油水的身体。

穿越过来的这三天,身处集体环境,同宿舍的同学几乎朝夕相处,他只能偶尔趁人不备,从空间里取点体积小、味道不大的食物,偷偷填下肚子。

虽然靠着空间的补给,在这几天当中,没像其他同学那样饿得头晕眼花,但也远远谈不上吃好,更别提营养均衡。

这具年轻的身体,每一个细胞都在呐喊着对食物、对热量、对油脂的渴望。

他仔细关好宿舍门,走到房间中央,意识沉入冰箱空间。

首先,他取出了一个还带着冰箱空间特有冰凉气息的肉包子。

包子个头不小,面皮白皙松软,虽然已经冷了,但依旧能闻到面食特有的麦香和肉馅混合的、无比诱人的气息。

这是空间每日刷新的六个肉包子之一,馅料是经典的猪肉韭菜。

他顾不得许多,也无需再掩饰,张开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冰冷的包子皮和馅料在口中被迅速咀嚼,那久违的扎实的肉香和油脂感,瞬间征服了他贫瘠已久的味蕾,一股巨大的满足感从胃里直冲头顶。

几乎没怎么细细品味,一个拳头大小的肉包子就飞快地下了肚。

胃里传来了久违的、被食物填充的踏实感觉。但这具身体的饥饿感仿佛才刚刚被彻底唤醒,渴望更加强烈。

他又立刻拿起一个三鲜馅的包子,这次他试图稍微放慢速度,感受虾仁、鸡蛋和韭菜混合的浓郁鲜香在口中弥漫的滋味,但饥饿的本能还是让他吃得很快。

连续吃了两个实实在在的肉包子,他强迫自己停了下来。

理智告诉他,这具身体的肠胃长期缺乏油水,肠道菌群也适应了粗粮野菜,突然摄入过多油腻的肉类蛋白质,恐怕会承受不住,会引起腹泻或其他不适。

他需要循序渐进地改善饮食,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强忍着继续大快朵颐的冲动,他转而拿出了两个真空包装的、酱色诱人的卤蛋,又取了几样精致的小点心——一块绿豆糕、一块核桃酥,还有一块鸡蛋糕。

就着凉白开,他慢慢地吃着这些点心和卤蛋。香甜的糕点、咸香的卤蛋,很好地安抚了躁动不安的肠胃,也提供了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感觉吃了大约七八分饱,胃里不再有空虚感,他果断地停止了进食。

虽然味蕾和大脑还在叫嚣着“继续”,但他深知“饱食伤人”的道理,尤其是在长期饥饿后,更需要克制。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被烈日炙烤得有些发白的寂静校园,慢慢喝完了水壶里最后一口清凉的白开水。

饱腹感带来一种难得的、由内而外的安宁和慵懒,连窗外刺眼的阳光和嘶哑的蝉鸣,似乎都变得可以忍受,甚至带上了一丝惬意。

中午,他躺在硬板床上,盖着一件旧衣服,竟然很快就沉沉睡去。这是穿越三天来,他睡得最踏实、最深沉的一觉。

下午醒来时,日头已经偏西。他伸了个懒腰,感到精神饱满,浑身似乎都充满了力量。充足的睡眠和高质量食物的补充,效果立竿见影。

他开始动手整理回家的行李。

其实需要携带的个人物品并不多。几件换洗的、打了不少补丁的旧衣服,几本专业书籍和写得密密麻麻的课堂笔记,这就是他全部的行囊。

重要的物品,比如那两千八百元巨款,以及空间里储备的各类应急物资,随时可以从空间取用。

这个年代乘坐火车,明确规定不允许携带原粮等物品。

稳妥起见,他决定还是等下了火车,在应县县城或者回到村里之前,找个绝对安全的僻静地方,再重新整理,将大量适合拿出来的食物转移出来,伪装成从京都购买或携带回去的样子。

现在,他只需要轻装简行,避免任何不必要的麻烦。

他将那几件旧衣服仔细叠好,塞进那个半旧的帆布已经有些发白的旅行袋里。

书籍用麻绳捆扎得结实实,也放了进去。

看着这个简朴得甚至有些寒酸的行李袋,阳光明对明天的归家之旅充满了期待。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明天上午,前往火车站,踏上那趟通往故乡的绿皮火车。

他坐在床沿,目光再次投向窗外。

夕阳的余晖正努力穿透浑浊的空气,给古老的校园建筑、葱郁的树冠,都镀上了一层温暖而怀旧的金色。

穿越第三世,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他已经厌倦了前两世的拼搏和奋斗,他希望这一世的生活,轻松而从容。

夜色渐渐笼罩了校园,宿舍里没有开灯,光线迅速昏暗下来,物体的轮廓变得模糊。

阳光明的思绪如同窗外的夜色,弥漫开来,深邃而悠远。

直到皎洁的月光悄然升起,透过没有窗帘的窗棂,在的水泥地上洒下一片清冷而明亮的光辉。

他缓缓躺下,枕着双臂,望着天花板上月光投下的模糊光影,心中一片澄澈与平静。

明天,就要回家了。(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