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债务即权力(2/2)
你想,这样的情形,河北的城镇商业还有的发展么?
大户们拥有一切,囤积一切,然后享受着钱贵物贱的便利,狠狠地剥削这片土地上挣扎的平民。
他经过多年的思索想出来一个办法,只要河北的最高官府能出面担保一种小额交子,相当于米粮商的作用,河北就能好起来。
他不但设计了全套的方案,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乡土考察,收集了几百种小额交易的案例。
今天,他要上书李长安,给他讲一个拯救河北的计划。
午时未到,大营外喧闹堪比元宵佳节,数千个商家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着为兜里有钱的禁军和商人们服务。
铜钱,多多的铜钱。
外地来的傻子不知铜钱的宝贵,居然用大名府的价格支付本地的商品和服务。
这必须热情,让远道而来的京娃子们,感受到咱燕赵之地商人的热烈。
朱与鸣一身儒袍,戴了璞头,打扮得像个士子。来到大营门口,递上条陈,请求巡阅使召见。
军卒还以为是来求官的,等信件积累到一定程度,转身交给文书参军,送到了李长安机要秘书钱韦中的跟前。
短短一天时间,大户们又送来一百万贯订单,这让他这个基金销售的负责人高兴坏了。
他觉着,还是小地方的人赤诚,别看德州不比大名府,可这里的人对朝廷、对李巡阅,那是忠心、热情多了。
拆开信件,但凡是买了五千贯以上的,求官封官,求爵封爵。
官是荣官,爵是虚爵。
没俸禄,也没衙署,更没有幕僚,光杆司令一个,只有宅子挂门楣或者写族谱的时候有些意义。
忽然,他看见了一封奇怪的信。
一个土地只有几十顷的地主,居然要代河北东路,向朝廷担保借钱五百万贯,并且还给出了二分的利息。
这家伙祖坟挖金矿上了么,怎么敢如此大开口的。
他之所以没扔掉,是因为一句话,“债,衡权!以钱收河北之民心,朝廷不费兵卒,更得钱息,利国利民。”
燕赵之地多奇人异士,居然还有能看懂李长安手笔的人。
他把这封信批了红,转到一个银盒里,到了一定时间,派秘书转给了李长安。
上午,李长安忙着接待本地教谕还有文臣世家了。这帮人虽不一定有钱有势,却掌握着当地的舆论,也是股很大的力量。
他们来劝李长安不要杀气太重,河北不同中原和南国,文气砍一点就少一点。
这里已经很多年没出过大官了,长此以往,河北终将边缘化,重回五代隋唐的形态。
不能再杀人了,少了那些贪心的大户,这河北更糟。
李长安没心思跟他们辩论,他需要的是活力,而不是被大户压制的平稳。作为宋辽前线的后勤中枢之一,百姓穷困,就意味着战略纵深的失败。
大户们抽取了一切生活的希望,他们爽了,可是留给朝廷的,留给文明的,是一群群饱含忿世嫉俗之心的暴民。
这是一次解放,杀掉那些抽血的大户,才能让失去朝廷保护的百姓们重获自由。
刚吃完饭,钱韦中又送来一封重要的陈请。
不是吧,这地方名人后代是不是也太多了,还要接见么,自己今天已经情绪枯竭了,再也不想给别人扮演如沐春风了。
嗯?
朝廷担保,地方发钞,这特么哪个脑袋想出来的?
用债务换权力,这思想很先进啊,本地人?
来,叫进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