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回京述职(1/2)
半月后,澎湖大捷的战报,迅速传遍了京师。
《民声通闻》头版头条以醒目的標题刊载了这一消息,详细描述了靖海水师如何以少胜多,痛击倭寇,一举收復澎湖列岛的经过。
市井之间,万民欢腾。
寻常百姓只觉得扬眉吐气,连带著对朝廷的信心也空前高涨。
这股炽热的民意,直接反映在了经济的脉搏上。
此前因东南倭患而一度低迷的国债价格,也如同坐了火箭般持续攀升,市面上一券难求。
精明的商贾们嗅到了巨大的商机,纷纷加大投入。
民间私下的借贷利率也因资金充裕而有所下降,一种乐观的情绪在市场中瀰漫。
甚至连带著,年轻皇帝姬琰的声望也水涨船高。
在不少士民眼中,这位重用陆临川的天子,儼然有了几分“中兴之主”的气象。
若非圣君在位,岂能得此良將,建此不世之功
然而,朝堂之上,却是冰火两重天,暗流汹涌,甚至可以说是寒彻骨髄。
皇宫,御书房。
姬琰將一份最新的《民声通闻》轻轻放在御案上。
他的脸上並无多少喜色,反而笼罩著一层难以驱散的阴霾。
捷报传来之初,他自然是高兴的。
这不仅证明了他对陆临川的信任没有错付,更为他心中那个庞大的东征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这份喜悦很快便被巨大的压力所取代。
东征倭国本土的计划,干係太过重大,风险极高,且需要绝对的保密。
在准备就绪之前,绝不能泄露分毫,否则必將打草惊蛇,甚至引来倭寇的疯狂反扑,以及朝野內外难以想像的阻力。
因此,陆临川在澎湖的军事行动,在明面上,是没有任何朝廷明令授权的。
在绝大多数朝臣看来,朝廷之前的旨意清晰无误:令陆临川儘快稳定东南,整备虎賁营,做好北上驰援朝鲜的准备。
可陆临川做了什么
他非但没有北上的跡象,反而在东南“擅自”兴兵,攻打澎湖!
这在那些恪守纲常的官员眼中,简直是无法无天,跋扈到了极点!
“藐视朝廷!”
“拥兵自重!”
“其心可诛!”
一道道措辞严厉的弹劾奏章,如同雪片般飞向通政司,飞上姬琰的御案。
起初还只是些御史言官的风闻奏事,到后来,六科给事中、各部堂官,乃至地方督抚的奏疏也加入了进来。
时间悄然进入七月,京城虽已入秋,但“倒陆”的风潮却如同盛夏的烈日,灼烤著整个朝堂。
清流领袖徐杰,忧心忡忡,认为陆临川此例一开,武將效仿,则朝廷纲纪荡然无存,藩镇之祸不远矣。
老谋深算的严顥,虽乐见陆临川在东南推行新政、打击清流,但也对其如此“不识大体”、引来眾怒感到不满,更担心皇帝过度偏袒会引火烧身,破坏朝堂现有的平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