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扫元 > 第286章 荆湖定大战将至

第286章 荆湖定大战将至(2/2)

目录

“局势便是如此。都说说看,我军接下来该如何行止”

众将皆知石元帅用兵向来稳健,谋定而后动。

此前自苏州南下,宁愿冒一定风险,大量使用归附的降兵和地方豪强武装充实战线,也要在江北老巢留下足额四个卫的战兵(未计徐州红巾军诸部),

在应天府核心区及周边驻扎两个卫以及云、韩成两部,本就是为了应对各方可能的反扑,尤其是来自荆湖方向的威胁。

如何应对徐宋覆灭后元军主力的潜在兵锋,想来元帅心中早已有了通盘考量,此刻发问,更多是在考校在场诸将的战略眼光,激发众人思考。

“末将先说下自己的浅见。”

擎日右卫都指挥使李喜喜的资历,在场众人中相对较浅,率先发言,既是为会议暖场,也是表明态度。他起身抱拳,走到地图前,接过竹鞭,划过红旗营在江南新占领的大片区域,道:

“元帅率我军主力渡江以来,短短数月时间,便连克太平、应天、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等九府数十州县,拓地千里。

但苏州以南各府县,我军入驻未久,尤其是杭州府,民心初附,根基还很不稳固。因而,无论荆湖元军主力何时打回来,末将认为,我军当下都不宜再大肆扩张,应以巩固前期战果为首要任务。”

李喜喜经历过徐州基业快速膨胀又骤然失败的惨痛教训,深知根基不稳的可怕。他的建议核心便是一个“稳”字。未虑胜,先虑败。

以红旗营现今的体量,不怕扩张速度慢一点,只要利用好元廷难以集中全力的战略机遇期,避免冒进葬送精锐力量,就能立于不败。

石山听罢,微微颔首,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之色,随即看向其他人,鼓励他们各抒己见。

抚军左卫都指挥使邵荣随即起身,从李喜喜手中接过竹鞭,在湖州府和广德路的位置点了点,道:

“我军此前为尽快攻下杭州府,没有全取湖州府(湖州路、嘉兴路已被石山改为府),尚有武康、安吉等县未下。还有这广德路,卡在应天府、常州府和湖州府之间,影响我军布防。”

他稍作停顿,观察了一下石山的表情,见元帅听得很专注,面上并无不悦,这才继续阐述道:

“末将建议,趁荆湖元军尚未回师,我军应迅速行动,先彻底拿下湖州府剩余城池,再集中兵力,拔除广德路这颗钉子。如此,方能将我应天、常州、湖州、杭州诸府连为一体,以便互相支援。”

邵荣越说越是自信,竹鞭在地图上划出一个大圈,接着道:

“如此,元军除非联手方国珍袭扰我军沿海沿江州县,则东线只能先攻打杭州府,西线只能先攻打太平府,其攻击路线受限,我军便可依托坚固城防与有利地形,从容部署,以逸待劳。

待成功击退元军此番反扑,我军便可东、西两线同时出击,席卷浙中、江西等地!”

“邵将军此策,恐有不妥!”

邵荣的话音刚落,一个清朗而坚定的声音便响起,正是昨日才率部赶到杭州的长江水师都指挥使徐达,他起身走向地图,先对邵荣拱了拱手,算是致意,随即直言不讳地道:

“广德路及湖州府武康、安吉两县,都在山区内,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不便于我方大军展开,发挥兵力优势。强行攻打,必然颇为耗时。

依末将看,此几地因山势原因,实际已成我军囊中之物,蒙元外援难以进入,只需派遣一员稳健将领率一偏师徐徐图之,假以时日,必能攻克。当下不宜将我主力大军,陷在此等攻坚消耗之中。”

徐达性格沉稳,不喜争权夺利,但也绝非怯战畏难之辈。湖州城是他率水师助战拿下,当初建议放弃一时难克的安吉、武康,集中兵力先取杭州,也是他的主张。

此刻见邵荣的战略似乎要否定长江水师的战功,并将主力引入山区消耗战,他自然要据理力争。话一出口,自觉语气稍显生硬,便缓和了些,看向石山,补充道:

“非是末将畏战。实因此三地受山势所限,我军即便发起攻击,也难有大规模野战歼敌之机,且山区补给线漫长脆弱,大军行动,徒耗粮秣,于事无补。应以精干小股部队,逐步挤压、蚕食为上。”

邵荣听闻徐达此言,眉头微蹙。

当初徐达在巢湖中筹建水师,他确实遵照石山的命令给予了充分配合,如今见这位后起之秀不仅独领一军,更在战略会议上直接反驳自己,心中难免泛起一丝不快,反问道:

“那依徐将军之见,若不主攻广德,我军主力该指向何方总不能坐等元军打上门来吧”

徐达目光转向端坐主位的石山,得到默许后,才转身面向众将,竹鞭沉稳地点在地图上的两个核心位置,道:

“末将认为,我军当前在浙北的战略布局,应明确围绕两大支点展开——其一,是根基已深,城防坚固的应天府;其二,便是地位特殊却防御薄弱的杭州府!”

此论一出,作战室内顿时一静,众将眼神都为之一亮。浙北两非核心支点的提法,清晰地将复杂的局面简化了。石山嘴角微不可察地泛起一丝笑意,轻轻颔首,示意徐达继续深入。

“应天府,乃我军根本之地。”

徐达的竹鞭重点在应天位置顿了顿,道:

“我军经营日久,民心依附,城防体系完备,更兼外有太平府及江北诸路州为屏障,内有长江天险与诸多险要可恃,元军纵有重兵,想要短时间内攻陷,绝非易事。

反观杭州府,一年之内三度易手,城防残破,民心浮动,若我军战略仅局限于固守杭州一城,则必将陷入极度被动,。”

他略微停顿,让众人消化此中差异,随即竹鞭向东划过钱塘江,指向与杭州隔江相望的绍兴路:

“杭州与绍兴,地理上实为一体,共享杭州湾,唇齿相依。不控制绍兴,则杭州东面门户大开,永无宁日!去年孛兰奚收复杭州,正是自绍兴渡江而来。此乃前车之鉴!”

“故而,末将建议。”

徐达的声音拔高了两分,道:

“趁我大军云集于此,主力东进取绍兴路全境!同时,可分遣偏师,逐步肃清湖州府残余据点,并对广德路保持压力。”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徐达没关注:绍兴自古都是吴越最重要的铜铁产地,铜铁储量不仅占到吴越地区的七成,还是浅表矿产,便于开发,且品位较高。

如此重要的军工产业基地,石山如何能让它落入敌手他此前调长江水师绕一个大圈子进入杭州湾,就是为了攻取绍兴路。

如此明显的战略意图,石山相信众将应该能看出来。

可惜,受到了元军攻破蕲水的情报干扰,邵荣和李喜喜的战术便趋于保守,急于回师应天府,看不到杭州府的战略地位和薄弱之处。

徐达的分析条理清晰,切中要害,将杭州的脆弱性与破局关键点和盘托出,使得之前略显保守或局限于陆权思维的方案相形见绌。

常遇春眼中精光一闪,这段时间他一直统帅大军,已经意识到自身在宏观战略制定层面的短板,因此先前并没有轻易发言。

此刻受到徐达启发,他盯着地图上绍兴路东面紧邻的庆元路(治所在鄞县,今浙江宁波),忍不住开口道:

“既然我军要取绍兴,为何不趁势将东面的庆元路一并拿下”

绍兴与庆元之间虽有四明山阻隔,但此山脉较短,两地之间不仅有漫长的海岸线,内陆还有余姚江和慈溪江等水路沟通,若取绍兴而弃庆元路,则东南侧翼依然暴露,防御体系仍不完整。

常遇春的想法,体现了其惯有的攻击性和扩大战果的思维。

石山何尝不想一举拿下富庶的庆元路但他清楚红旗营目前的实力边界和周边势力的动态。

庆元路拥有此时浙北最好的深水良港——定海港(今宁波镇海),这等要地,恐怕早已被那个海上的邻居盯上,说不定此刻已经出兵攻打庆元路了。

拿得下还要守得住才行,若是为了此路搞得自己焦头烂额,则大不值。

石山轻轻敲了敲桌面,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道:

“庆元路……暂且不急。先看看方国珍的兵马,如今打到了哪里,再作计较吧。”

……

ps:差点没忙完,这一章搞不好有不少错别字和病句,我边发边改,请见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