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姚襄之死(2/2)
然而,战场决胜,有时候甚至只是瞬息间的事,哪里容得耽搁一日没在第一时间撤离,这个时候才选择走,已经晚了!
当姚军弃营而出时,来自毛穆之的攻杀,也正式展开了!
得知姚襄的动向后,毛穆之是喜不自禁,嘴里高呼“天助我也”,而后毫不犹豫,亲率甲士,发起衝击。
两支晋军,分別自西北、西面两个方向,朝姚襄进攻,而姚军对此,几无反制能力。
这个时候的姚军將士,只想著撤退、逃跑,尤其是那些被姚襄收编不久的队伍,更是一碰就散。
危急关头,值得依靠的,还得是那些隨他血雨腥风里闯过、刀山火海里趟过的羌部老卒,然而这样的老人,还剩多少又还能支撑多久
甚至,就算羌部,追隨姚襄的心志,也不像表面呈现的那般坚定。
比如羌酋敛岐,就没有听从姚襄的命令,率军结阵抗晋,而是带著自己的几百部眾,果断脱离战场,不战而逃。
多年的筛选、淘汰下来,姚羌势力极度萎缩,在仍然追隨依附姚氏的羌部之中,敛岐算是核心的一支山头了,其所部足有两千多人。此次隨姚襄出征,也带了四百多卒来。
敛岐的不战而逃,几乎宣告姚军的彻底崩溃,其他羌將也有样学样,纷纷弃战亡命,到最后,连王钦卢也选择率部突围。
当初在董池陂战场,姚襄是如何坑慕舆长卿的,而今敛岐,也原汁原味,让他也品尝了一番。
就是这样,想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晋军的袭击快速而凶猛,尤其毛穆之亲自指挥的一路。又有戴施见机,也率军出城拦截,加入到对姚军的剿杀之中。
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一边倒的局面,而姚军的溃败,也早早註定!
至於姚襄呢,他没能走掉,本就是晋军的重点攻杀目標。兵溃之际,姚襄率领亲信本部,力扛晋军,希望能通过自己身先士卒,激励士气,重燃姚军斗志。
只可惜,这註定是徒劳的,姚襄的一厢情愿,只引来更多晋军的围攻,而其他羌部姚军,纷纷溃逃......
到最后,姚襄身边的人,越来越少,要么死了,要么逃了。
北风呼呼作响,沿洛河延展开的战场,已经趋於平静,遍野的尸体中,旗甲显得破败而散乱,肉眼可见,大部分都是姚军的.....
虽然最终还是让姚军跑掉了不少,但晋军此役,已经是大获全胜!
最重要的,姚襄这个敌酋、羌贼、叛臣没能走脱。
洛水之畔,长槊如林,几百晋卒,里三层,外三层,將姚襄围得水泄不通!
身后是东流洛水,眼前是一张张模糊,但能清晰感受到敌视与杀意的面孔,姚襄依旧骄傲地坐在马上,下巴昂著,仿佛要高过围攻晋军手中的长枪步槊......
头盔早就丟了,头髮染著血污散垂著,甲冑也已破碎,枪伤、刀伤、箭伤,几乎不满全身,几道深刻的创伤,甚至深可见骨!
血液不断从伤口渗出,面色与嘴唇白得明显,但姚襄依旧紧紧拽著马韁,握紧战刀,冷冷地盯著不断缩拢而来的晋军,脸上毫无怯色。
身边也就十来名部卒,到这种时刻,仍能追隨姚襄的,也必然是死忠了!
到这等时候,哪怕姚襄自己也清楚,已经是山穷水尽,再无生路可言了。
正当姚襄准备进行最后一战时,围攻的晋军打开一道缝隙,很快,晋將毛穆之策马而出,到姚襄正面。
“你是何人”盯著毛穆之,姚襄开口,嘴里吐出除“杀”字的一句整话,嗓子儼然喊哑了。
“此乃扬武將军毛穆之!”跟在毛穆之身边的一名军官,高声道。
姚襄嘴角一撇,嗤笑道:“不曾想,我堂堂姚襄,南北,驰骋沙场,今日在此,竟亡於一无名之辈手中!”
闻之,晋军军校顿时斥骂道:“你这羌奴,陌路穷途,还敢如此猖獗,简直不知死活!眾军上前,將此贼拿下!”
毛穆之却伸手止住了,对姚襄的鄙视,脸上也不见恼色,只是打量了他两眼,语气平和地说道:“你伤势不轻,若愿弃械投降,本將可以派人给你疗伤!”
面对毛穆之的劝降,姚襄却陡然大笑了出来,他仿佛用尽最后的气力,在狂笑,在恣意,洪亮的笑声飘荡在洛河之畔,很快被北风吹散,但其中的豪壮与悲情,哪怕敌人的晋军將士,也都心有所感。
没人打扰的情况下,姚襄直到声嘶力竭,方才停下笑声,直视著毛穆之,淡淡道:“天亡姚襄,今日命丧於此!大好头颅,若有本事,尔自来取,何需多言”
真真是死到临头,姚襄仍然是一副骄傲的表现,那种做不出假的慷慨豪情,难免让人心生感慨。
投降是万万不可能的,想想石虎之子石琨吧,当年石氏为冉閔彻底覆灭之后,南逃东晋。那是歷经的千辛万苦、千难万险,进入建康,然后被晋廷抓起来杀了。
就冲他姚襄两年前反晋,对晋国造成的祸乱,投降了也就是个死。
更遑论,此战虽败,姚羌部眾可还在摄头了,他要是降晋,他们的安危如何保全。
姚襄心知,沦落至今,他也就是个死的结局了。於他姚襄而言,死又有何惧
抬首西望,最后看了眼洛阳废墟那影影绰绰的轮廓,姚襄眼神中终於流露出淡淡的感伤。
洛阳,又是洛阳!
他姚襄英雄一世,丧命於此,倒也不算埋没了!
“尔等已然尽职尽忠,若想活命,便降了吧!”回头,姚襄对团聚在身边的亲信们道。
“愿陪將军赴死!”十几个人,声音错落嘈杂,但一个个表情坚毅,气势十足。
姚襄默然,不再多劝,又偏过头,以一副傲然的姿態,注视著毛穆之。
毛穆之也只是隨口尝试,见其顽固,没有丝毫犹豫,下令道:“杀!”
结局是註定的,几十名晋卒一拥而上,姚襄连同那十几名亲信,也没有多少抵抗,纷纷被捅死......
而到死,姚襄都昂著那个脑袋!
姚襄就这么死了,平心而论,这是个人物,博学多识,英勇善战,善抚士眾,如果处在一个良好的位置,以其才干,以姚羌之盛,开创一片基业,是大有可能的。
只可惜,时运不济,再兼个性骄傲,缺乏政治远见,在河北、中原流窜折腾数年,最终一事无成,落到和项羽、孙策一样的结局。
当真没有取错的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