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三问(1/2)
第570章三问
“稟大王,將士换家之后,军户多已安稳下来,据臣视察,各地秋冬耕作,尤以军户最为顺利,恢復最佳————”比起陈晃,段陵答话,有著更为明显的小心与拘谨。
苟政眨了眨眼,眼神中却不带丝毫波动,立刻追问道:“还家军户尚可,其余牺牲、在职在岗將士,他们的家人、附户,情况如何”
对苟政这个问题,段陵明显顿了下,斟酌著答道:“臣已严令各地军府,安抚所辖户口,稳定生產,启耕復农。”
听其言,苟政眉头褶了一下,显然不是太满意这个回答,审视著段陵,轻声道:“孤设立军府,管理內外军户,除了传达、徵发、税赋、户籍及日常庶受务之外,还需真正做到解军户之忧,济军户之困!
更需军府在关键时候,上报朝廷,下安军民,承担中流砥柱之作用,而今正逢国计艰难、人情困顿之际,正是军府需要体现作用之时!
段卿身为军府监,总管天下军府,若仅仅坐在长安衙堂对外发號施令,怕是远远不足的......
”
苟政这话里的敲打之意很明显,段陵闻之,神情也为之一绷,但並不反驳解释,只是躬身一揖,表示道:“大王教诲,臣铭记於心。
臣即刻擬定军府巡察计划,臣当亲自带队,赴各地军府,体察职事,匡补不足,解军户之忧......”
平心而论,拿军府工作来责难段陵,多少有些不够公充。秦国军府建立至今,也好几个年头了,虽从法条上规定了职权,然而,它对秦国中外將士及军户的管理,实则是很弱势的。
毕竟,这几乎就是苟政当初强加给中外各营秦军的,在山头林立的早期,各军军头们並不需要更不愿意头上再加一个“婆婆”管著。
尤其是,很多军头连苟政的约束,都不是那么地配合。
虽说苟政一再强调、保证,军府的建立,是为將士服务,是配合著军功授田安户而建立,是为了便於管理联繫,为了帮助將士扎根关中、安家落户。
但军中依旧微词不断,军府虽然在苟政的强力主导下建立了,但早期真不怎么被当回事。
当年,朱肜奉令,主持军户府的建立,就曾在下郡督导期间,与地方屯戍军头起了衝突,假苟政之威,处置了不少苟军军官,甚至闹出了人命官司。
最后,在一干苟军军头的攻訐下,苟政不得不將朱肜这个“钦差”罢免,为平息“军怨”,最后还將他放逐到夏阳担任铁监,主持夏阳铁矿的开发冶炼。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段陵以大司马府僚臣的身份,接替朱肜主持秦国军府差事。
与朱肜的积极强硬不同,段陵不管是个性,还是作为西归士族的身份,为政治事都无法太激烈操切,面对一干苟军元从將臣,更没有多少底气。
底气不足,做起事来,就难免束手束脚,进境艰难。不过,这个人手段虽软,但耐性十足,尝得羞辱,忍得谩骂,以一种近乎软磨硬泡的风格,一步步將秦国军府的机构与职能建立起来。
如果说朱肜是打破军头们的侥倖,將军府的框架奠定,那么段陵才是有条不紊,往里面填充內容的人,到如今,秦国军府的各项管理条例、规章制度,都是段陵牵头设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