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意想不到的惊喜(1/2)
若到时高句丽仍未平定,又当如何
想罢,李世民召来了李靖。这位老將虽然身体欠佳,但战略眼光依旧毒辣。
“药师,依你之见,当下该当如何”李世民摒退左右,直接问道。
李靖咳嗽了几声,缓缓道:“陛下,老臣观之,此战,已入僵局。
我军顿兵辽东,天寒地缺,锐气已墮;高句丽虽退保平壤,然內部必生齟齬,渊盖苏文非久居人下者,高藏王亦非甘於傀儡之辈。
短期內,我军无力南下图平壤,高句丽亦无力北上来犯。”
“僵局……”李世民咀嚼著这个词,带著不甘,“难道朕此番亲征,数十万大军浴血奋战,最终只得这『僵局』二字”
“陛下,”李靖抬起头,目光深邃,“有时,僵局並非坏事。它迫使双方停下脚步,审视自身。
我军需要休整,需要消化已占领的辽东之地,將其真正化为大唐之疆域,而非仅仅是『攻克之城』。高句丽……则需面对他们內部愈发尖锐的矛盾。”
他顿了顿,继续道:“老臣以为,当下之策,非是急於求成,再图平壤。
而是应稳固辽东,將辽东城、白岩城、盖牟城等连成一片,设置都督府,移民实边,屯田驻守,將其真正纳入统治。
如此,即便暂时无法灭亡高句丽,我大唐亦將版图东扩,获得未来进攻之前沿堡垒。此乃『以战养战,步步为营』之长策。
若一味追求速胜,倾尽国力以赌一国运,恐重蹈……前隋覆辙啊,陛下!”
李靖的话,如同暮鼓晨钟,敲在李世民的心头。
他想起一路上看到的民生艰难,想起运粮民夫冻毙路旁的惨状,想起府库帐簿上那触目惊心的消耗数字。
是啊,大唐的家底再厚,也禁不起毫无尽头地拖下去。
灭亡高句丽是宏伟目標,但確保大唐国本不伤,更是他作为皇帝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走到窗边,望著辽东城阴霾的天空,以及城外无边无际的雪原。这场亲征,他未能达成最终目標,但也绝非毫无收穫。
大片高句丽的土地被纳入版图,唐军军威震慑四夷,更重要的是,他看清了高句丽的虚实和其內部的脆弱。
良久,李世民转过身,眼中虽仍有遗憾,但已是一片清明与决断。
“传旨,”他的声音恢復了帝王的沉稳与力量,“以辽东城为安东都护府,由李靖暂领都护一职,统筹辽东诸军事、民政。
李勣、侯君集、苏定方等部,分批轮换撤回国內休整。
令工部、户部即刻擬定移民实边、屯田驻守之策,开春后立即施行!”
这道命令,標誌著李世民战略思想从追求一举灭国的闪电战,转向了稳扎稳打、长期经营的堡垒推进策略。
虽然这意味著灭亡高句丽的时间將被大大拉长,甚至可能成为留给后继者的任务,但这无疑是对帝国国力最负责任的选择。
只是李世民那道標誌著战略转向的旨意刚刚擬好,墨跡未乾,尚未发出,一阵急促而略带异样的喧譁声却由远及近,打破了御署內凝重的气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