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奶奶来的信!(1/2)
黎书禾心里暖暖的。她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婆婆已经把她当成了亲生女儿一样疼爱。
饭后,曾诗英拿出一个笔记本递给黎书禾。
“这是我整理的一些家常菜谱,还有曦儿爱吃的几样点心做法。你拿回去,平时可以做给他吃。”
黎书禾接过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各种食谱,还细心地标注了注意事项。有些页面还贴着剪报,都是些养生小常识。
“妈”她感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
“拿着吧,”曾诗英拍拍她的手,“以后总要你自己来。”
回程的路上,黎书禾一直抱着那本笔记本。宋曦在后座睡着了,手里还紧紧攥着奶奶给的一包糖果。
“妈把菜谱给你了?”等红灯时,宋祈年问。
“嗯,”黎书禾点点头,“写得很详细。”
宋祈年沉默片刻,说:“妈很用心。”
是啊,很用心。
黎书禾想,婆婆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把这个家一点一点交到她手上。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比任何语言都更让人感动。
回到家,黎书禾开始认真研究那本菜谱。她发现,婆婆不仅记录了做法,还在旁边写了很多小贴士。
比如“曦儿不爱吃姜,可以改成姜汁”,“祈年胃不好,米饭要煮软一点”。
周六的早晨,邮递员在院门外按响了车铃,黎书禾正在晾晒刚洗好的床单。她擦了擦手,小跑着出去,接过那封厚厚的信。信封上是曾诗英工整有力的字迹,右下角还细心地标注了“内有照片,请勿折叠”。
“是奶奶的信!”宋曦丢下手中的玩具,兴奋地围过来。
黎书禾小心地拆开信封,里面除了信纸,还有几张黑白照片。第一张是曾诗英站在盛开的君子兰前,穿着那件黎书禾送的紫色杭罗上衣,笑容温婉。第二张是她和几个老姐妹在公园练太极的场景。最后一张是她在书房写字的背影,阳光从窗外洒进来,为她的白发镀上了一层柔光。
“妈妈,奶奶在信里说什么?”宋曦迫不及待地问。
黎书禾展开信纸,曾诗英的字迹一如既往地清秀工整:
“书禾、祈年、曦儿:
见字如面。
家中一切安好,君子兰开得正好,随信寄去照片一张。前日与几位老友游园,偶得佳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深感时光荏苒,更觉团圆之珍贵。
曦儿近来可好?功课是否用功?春日天气多变,记得及时添减衣物。书禾工作忙碌,也要注意休息。祈年若有空,可带他们来小住几日。
随信附上近日所作小诗一首,聊表思念:
春风送暖入窗来,独坐庭前看花开。
忽闻孙儿嬉笑声,原是相思入梦怀。
望你们保重身体,勿念。
母字
某年某月某日”
信的末尾,果然附了一首工整的七言诗。黎书禾轻声念着,眼前仿佛浮现出婆婆独坐窗前思念他们的模样。
“奶奶想我们了。”宋曦小声说,眼圈有点红。
黎书禾摸摸儿子的头:“我们给奶奶回信吧。”
下午,一家人围坐在书桌前写回信。宋曦自告奋勇要第一个写,他握着铅笔,小脸皱成一团,认真地写着:
“亲爱的奶奶:
我很想您。我得了两朵小红花,老师夸我字写得好。妈妈包了荠菜饺子,可好吃了。爸爸教我下棋,我赢了他一局。奶奶,您种的君子兰真好看。春天来了,我们院子里的桃树发芽了。您什么时候来看我们?
祝奶奶身体健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