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奶奶来的信!(2/2)
您的孙子曦儿”
写完后,他还在信纸角落画了一棵开花的桃树。
轮到黎书禾,她提起钢笔,略一思索,写道:
“妈妈:
来信收悉,照片拍得极好,那件上衣很衬您。我们一切都好,曦儿很懂事,功课进步很大。日前按您教的方子做了糖醋排骨,曦儿说与您做的一般无二。祈年最近休假多了,常陪曦儿玩耍。院子里的桃树已见花苞,想来不日便可开花。盼您得空来住些时日,曦儿日日念叨您。
另:您作的诗极好,我已裱起挂在书房。
祝安康!
书禾敬上”
最后是宋祈年。他向来话少,写信更是简洁:
“母亲:
安好勿念。下周休假,带书禾曦儿去看您。需要带什么?来信告知。
祈年”
他把信纸折好,装进信封,又仔细封好口。
“爸爸写得太少了!”宋曦抗议道。
“你爸爸就这样,”黎书禾笑着解释,“话少,但心里都记挂着奶奶。”
第二天一早,宋祈年去邮局寄信。
黎书禾站在门口,看着他骑着自行车远去的背影,忽然很感激这个通讯不便的年代。
正因为等待让每一封信都显得珍贵,字里行间的情感才更加真挚动人。
等待回信的日子变得格外漫长。宋曦每天放学回家第一句话就是:“奶奶回信了吗?”
第五天傍晚,邮递员终于又来了。这次的信封薄了些,但依然透着曾诗英特有的细致——信封右上角贴的邮票端端正正,胶水涂得均匀平整。
宋曦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大声念起来:
“曦儿:
看到你的画了,桃树画得真好。奶奶很高兴你得了小红花,要继续努力。等桃花开了,奶奶就去看你。
奶奶”
黎书禾的信纸上则是婆婆关心的叮嘱:
“书禾:
糖醋排骨做得成功,我很欣慰。近日天气转暖,可给曦儿换薄被了。你工作辛苦,我托人带了盒阿胶,过几日送到,记得收。
母字”
给宋祈年的回信更是简单:
“祈年:
什么都不用带,人来就好。
母字”
虽然只有短短几行字,但一家人都反复读了好几遍。宋曦把奶奶的信小心地夹在课本里,说要每天看看。
“奶奶说过几天就来看我们!”他开心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黎书禾把婆婆的信仔细收好,和之前的信放在一起。这些信件记录着婆媳之间点点滴滴的情感,比任何贵重礼物都更值得珍惜。
晚上,她找出一个木盒子,把所有的信件按日期整理好。宋祈年走进来,看见她的举动,眼里闪过一丝笑意。
“妈知道你这么珍惜她的信,一定会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