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授田(1/2)
第248章授田
溪河于田野间缓缓流淌,清而泛蓝。
稻茬的断口在暖阳照拂下泛著蜡黄,秸秆堆蜷成灰褐色的草丘,几名老农蹲在田垄尽头,枯瘦的手指翻捡著地间遗漏穗粒。
刘义符佇立观望良久后,笑道:“沈將军进驻蓝田时,纪律严明,未曾令士卒糟蹋了田地,今岁过冬,该是无需从府库拨粮。”
沈田子名中带田,於蓝田以北大破秦军,也有些玄说意味在。
仗一打起来,免不了荒地,蓝田县原有近两千户人家,征战一年下来,男丁徵发了不少,死伤不少,虽有少数已遣返归家,但一时半会定然是恢復不了。
刘义符思虑良久后,便打算將县周遭的十余顷田授予麒麟军。
刘裕口头上是许给自己百顷田,可具於何处,还是要由刘义符自行决断,荒田乾田亦是田,一良稻田可顶上三四亩田,光以多寡划分,看似很多,但有些地方的田地是不能动的,尤其是京兆。
百顷田一时全授出去,刘义符一朝如故,届时新军立功,就又要向刘裕討要田地,胡乱封赏,便要適得其反。
王、韦等大族几乎是將京兆的田地都包揽在內,眼下羌部还未安置妥当,地也未曾空出来,刘义符故而放眼於別处。
蓝田故称“弭”,为宗周之畿內地,所產之玉石乃天下四名玉之一,依周礼“玉之美者为蓝”,故而得名。
姚萇立国时,为安顿羌人,遂將其別至京兆郡外,今失而復归,县中士民百姓又可自称为京兆人,即使他们从未改过口。
刘裕初於前殿委派地方官僚时,便撤去司隶之名及建制,设立雍州,將蓝田重划於京兆郡。
往前晋廷为安置关中侨民,遂將襄阳郡设为雍州,今收復关中,数代侨民棲居,落叶生根,与本地人已无分別,遂將襄阳郡“归还”给了荆州。
午时刘义符令宋凡集结三百余名麒麟军士,自长安城外一路行至县外。
授田一事已传至麒麟军中,诸多士卒得知后,午餐匆匆吃了两口,立即於安门外集结,刘义符前脚刚至,眾军后脚便跟了上来。
本来还要择选一番田亩的刘义符只得將他们安排於县外,领著魏良驹等七八名军官至县外巡视。
蓝田地势如簸箕,县东、南、北三处皆依靠山岭,要筛选良田,自然只有县外数里为灞水诸支流所覆盖的水田。
“早前都清点过了,十二顷水田,若一一均分,每人可得四十亩,但蓝田十室三空,男丁稀缺,水田少分些,以常田弥补——”刘义符思忖道:“两亩水田,抵三亩田地。”
郭行与数名文僚听后,令县吏抬来案桌,將籍册置於其上,开始按功劳分配。
“世子,魏幢应当分多少田”郭行问道。
少许大功者,他也不好擅自决断,分的多,旁人怨他以私交偏心,分的少,又冷落了“功臣”。
“两百亩。”
“唯。”
言罢,郭行吩咐著十余名县吏,执著绳尺,于田中丈量土地。
县吏们从田垄左右散开,身影愈发模糊疏远,却始终未有停下的作態。
於刘义符身侧的魏良驹见状,咽了下喉咙,呼吸顿然急促了些许。
如此多的田地,自己一家四口人,春初时耕耘播种,不知要多少时日,待到秋收—
.
魏良驹望著自己的田亩,心中欣喜不假,但肩上的负担却难免加重。
囤於家中金银布匹他捨不得挥霍,现今又多了百亩田,这家业越来越多,管顾不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