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柳暗花明契机现(2/2)
若不是当初自己归宁省亲带走了赵猛,或许他仍在边关,凭借军功搏个出身也未可知……
罢了,眼下千头万绪,此事容后再议吧。
步入花厅,只见林如海安然坐在椅上,手捧一盏香茗,眉宇间竟带着几分难得的轻松与隐隐的喜意,这与前几日来时的凝重忧思截然不同。
“兄长今日怎么得空过来了?”
望舒心下诧异,复诊之期在后日,昨日他才来看过承璋,今日独自前来,所为何事?
林如海放下茶盏,唇角噙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目光在望舒脸上转了转:“自然是为了你日前所求之事。”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感慨,摇头轻叹:“望舒啊望舒,你这运气当真是……”
望舒被他这没头没脑的话弄得越发糊涂,求他之事?她近日所求,无非是……
心中一个念头隐约闪过,却又不敢确信。
“哥哥,你就莫要再与小妹打哑谜了。”望舒按捺住微快的心跳,嗔道。
林如海见她仍是懵懂,不再绕圈子,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你不是想见东平王吗?”
“东平王不是在京城吗?”望舒闻言,心头一跳,下意识地反问,语气带着几分不确定的犹疑。
这消息来得太过突然,与她之前的预想全然不同。
“你只消准备好便是,此番无需你奔波京城。”
林如海端起茶盏,轻轻撇去浮沫,语气沉稳,“东平王不日将南下扬州,届时他会主动召见于你。”
望舒心中惊疑更甚,一股说不清是喜是忧的情绪涌动:
“主动召见?兄长可知王爷大概多久能抵达扬州?”
她需要时间准备,更需要揣度这位王爷突然南下的意图。
“约莫七日左右吧。”
林如海估算道,“王爷年事已高,且听闻身子欠安,此行车驾缓行,仪仗繁琐,所需物什极多,故而行程不快。你只管安心等待,届时自然知晓。”
他看出望舒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紧张,温言安抚道:
“不必过于忧心,届时我会陪同你一同觐见。王爷并非苛责之人,你只须言行得体,不失礼数便可。”
“多谢兄长。”望舒心下稍安。
有兄长这位天子近臣陪同,至少场面不会太过难堪。
这位东平王虽年迈体衰,在朝中影响力或许不及当年,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若能借此机会攀上关系,对她在扬州的布局无疑是一大助力。
只是王爷身体不佳,意味着这条线或许并不长久,需得善加利用。
她脑中飞快盘算着,原著中似乎只提及东平郡王,莫非老王爷就在这几年间……
按下心头思绪,望舒又将话题引回林承璋身上。
与兄长商议起他的入学事宜,以及寻找合适学伴的想法,并提到打算询问尹子熙,看看有无相熟的官宦子弟可一同进学。
林如海听着,脸上的笑意渐渐收敛,他凝视着望舒,目光复杂。
这个妹妹,对自己一双儿女的悉心筹划与关爱,竟似比他这个亲生父亲更为周全深切。
一丝微妙的涩然掠过心头,随即又释然。
罢了,女子心思终究更为细腻,多放在孩子身上也是常情。
他沉吟片刻,道:
“既如此,便考虑旧城那边的无涯学堂吧。
学风严谨,夫子也多是饱学之士。
你可问问尹家那小姑娘,是否有相识好友的兄弟正在那学堂进学。
承璋尚在孝期,眼下还不便正式入学,但可先结识些同龄友人,在家中由我暂且教导着基础,也是好的。”
“好,我记下了。”望舒点头应下。
眼见时辰不早,望舒出言挽留兄长用晚饭。
林如海却摆手笑道:“我若留下来用饭,那两个小的怕是要怨怪我这个父亲了。”
他如今饮食需严格遵循文嬷嬷定下的药膳规矩,清淡少油,与孩子们喜爱的口味相去甚远。
望舒闻言莞尔,兄长如今对医嘱执行得一丝不苟,身体也确实眼见着有了起色,虽进度缓慢,但总归是向好。
她宽慰道:“兄长遵医嘱便是好事。卢先生说过,再调养一两个月,待根基稳固些,便可尝试辅以针灸引导毒素了。”
“但愿如此。”林如海叹了口气,随即话锋一转,神色认真了几分。
“望舒,我还有一事想与你商量。我想将璋哥儿这段时日,暂且留在你这里教养,你看如何?”
他方才冷眼旁观,望舒对承璋的学业、交友皆有所规划,思虑之长远,让他这个父亲既感欣慰又有些惭愧。
贾敏去后,府中虽不缺仆役,但终究少了女性长辈的细致关怀。日常起居、性情培养,还是女子更为周到妥帖。
望舒略一思忖,便明白了兄长的顾虑。
林府如今看似平静,内里却如同筛子,兄长自身安危尚需小心防范,承璋年纪小,更易被人钻了空子。
放在她这边,确实更为稳妥。“好。”
她应承下来,随即又道,“只是兄长独自在那边,也需万事小心。我让赵猛拨两个机警可靠的护卫,日后就专门在您院子里听用吧。”
林如海知她心意,点头道:“行,就依你。”
亲自将兄长送至二门外,看着他登上马车离去,望舒正欲转身回房,却见门房管事手持一份泥金帖子,匆匆而来,脸上带着几分郑重之色。
“夫人,学士府尹老夫人遣人送来了拜帖。”
望舒接过那做工精致、隐隐散发着檀香气的帖子,指尖触及冰凉的缎面,心下不由一怔。尹老夫人?
尹子熙的祖母?她为何突然给自己下帖?是福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