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最有利的选择(1/2)
郑义出了宫门,刚坐上马车,闻太医也从宫里匆匆跑出来,说了句“郑中书等等老夫。”,便手脚麻利地爬上了马车。
郑义看着一把年纪仍旧身强体健的闻太医,说了句,“闻太医,你急什么?你自己又不是没有马车,抢上我的马车做什么?”
“我今儿还真没有马车,我是被人骑马带进宫的,正巧要去你府中,还不得让你载我一程?”闻太医抹了一把汗,放下药箱子,坐稳,对郑中书道:“听说你手疼?什么毛病?来,我给你看看?”
郑中书拒绝,“不疼了,没毛病,不用看了。”
闻太医“嘿”了一声,“好你个老东西,没毛病你折腾我一把老骨头做什么?你看看我跑的一身汗的追你,你是闲得蛋撑的吗?”
郑中书没好气,“你懂什么?我那是托词。”
谁知道事情都解决了,太皇太后还刻意提醒一句让闻太医给他看手。嘴里说着是对他的关心,实际上是让闻太医跟着他回郑府为崔昭看诊,生怕他把崔昭真折腾掉一层皮。
不说他还没来得及折腾崔昭,就是如今崔昭调任的旨意都下了,事已成定局,他已是御史大夫,他又怎么可能再折腾他?岂不是得罪他?
闻太医翻白眼,“真是神仙打架,鱼池遭殃,老夫命苦啊。”
“你的命是不怎么好。”郑义评价,“年年喊着告老,年年依旧镇守太医院,走都走不了。”
闻太医叹气,“我能怎么办?还不是太皇太后不放我,家里儿子不喜医术的不喜医术,没天分的没天分,孙子还没成长起来。我这把老骨头,也只能咬牙撑着了。”
他说完,拉过郑义的手,“来,我既然奉命,怎能不遵?好歹给你诊个平安脉。”
郑义不再拒绝,将手递给他。
闻太医把过脉后,啧啧摇头,“你啊,一把年纪了,竟然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火旺盛,长久下去,这可于身子骨不利。”
郑义无奈,“家里的子孙不争气,争气的都是别人家的子孙。如今朝局乱成这样,谁都难以预料会到哪一步。我能不劳神上火吗?”
闻太医啧啧,“你郑家若都难混,天下百姓没几个好混的了。你家的子孙若不叫争气,那整个大魏的泥腿子都不用活了。”
郑义瞪眼,“你知道我指的是谁?”
闻太医点头,“是,王家有个王袭,李家有个李安玉,博陵崔氏有个崔昭,就连范阳卢氏都有个女儿,你眼红了。”
郑义补充,“郭家本就有个郭毓,如今又回来个云珩。”
“你家长孙郑铮,次孙郑择,也都是极为出众,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郑义叹气,“长孙行事过于仁善温和,次孙又过于不着调,其他的孙辈,才华皆不显,未来郑家如何走向,着实让我没底啊。”
闻太医鲜少从这人嘴里听到这么多实话和感慨,他叹气,“各人有各人的愁处,家大业大,劳心的事情的确多。”
郑义点头,“是啊。”
闻太医摆手,“别想这些烦心的事儿了,想的多,老的快。来,你这车里有纸笔吧?我这就给你开一副药方,喝上半个月,调理调理,治你的劳心失眠之症。”
“有。”郑义打开匣子,拿出笔墨砚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