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最有利的选择(2/2)
闻太医给他开了个药方,又嘱咐他尽量修身养性,宁心安神,不要过于多思多虑。
郑义收了药方,想着今日他做出的选择,也不知道对不对,但不做肯定不行。郑家总要往前走,不能后退,也不准许原地踏步。那么今日的选择,只能是他当前最有利的选择,至于往长远看,如今局势这般,他看不太远,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最好是要小辈们成长起来,他闭眼那一天,能看到郑家再有百年兴盛。
二人一路说着话,到了郑府。
郑义带着闻太医进了府内,问仆从,“崔昭呢?可还在?”
仆从回话,“回老爷,小崔大人还在您书房外候着。”
郑义点头,带着闻太医直奔书房。
书房外,崔昭一直站着,想着郑中书被急召入宫,不知因为何事,总不能是太皇太后觉得他处境不好,为了保他,特意将人叫进宫里了吧?
他觉得不太可能,太皇太后那个人,入朝几年,他已颇为了解,无利不起早。他许人重利时大方,但也要换取相应利益,他的利益,已在他答应拟旨时就已换了。
难道是他那没见过两面的好表妹,觉得他支持她上道,帮他一把?
这个倒是极有可能。
他足足在郑中书的书房外站了一个时辰,郑府的仆从们往日对他都极为客气,如今知道他得罪了郑中书,相当于白眼狼,一个个的都对他投以鄙视的目光或者明目张胆地私语,议论小崔大人的官途怕是完了云云,以后恐怕再不是这郑府的贵客了。
入朝几年,崔昭听到过无数议论,初入朝中时,他在察觉到太皇太后看他的目光不对时,立即狠心地给自己吃了秘药,虽然斩断了太皇太后对他的心思,但风言风语拦不住。
这些年,他身上背负的言论多的他都数不清,对于如今郑府仆从看好戏的目光,他也无所谓。
他只想着,希望他这一步路,没走错,若是走错了,他只能写一封断亲书,自逐出家门,一力承担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与家里无干,才能保住家里,免于被几大世家联手打压。
因是春日,书房外并不寒冷,站一个时辰,也没有多辛苦。
听到远处有脚步声走来,他听出其中一人是郑中书,郑中书的脚步声很特别,走三步,缓一步,这是他多年养成的养生之道。所以,三步落脚轻,一步落脚重。
他维持着苍白虚弱的姿态,想着他是晕过去,躲一下,还是听听他怎么说再晕比较好,毕竟,他已经在这里站了一个时辰了。
这么想着,他慢慢转身转头,一眼看到了郑中书身后跟着的提着药箱的闻太医。他心想,闻太医在这,他与闻太医的交情没郑中书深,这没法晕。
“你这孩子,忒实诚。老夫让你在这里等着,你便一直等着。若今日宫里的要事让老夫耽搁一日,难道你也等上一日不成?”郑中书一改早先的冷脸,语气和善的如长辈对待小辈,一如既往的亲和关爱,“快进房内,老夫带回了闻太医,给你看看诊。”
崔昭虚弱地见礼,“下官并无大碍,就是昨日感染了风寒,并不严重。”
“看你脸白的,还说不严重,年轻人啊,就是不爱惜身子骨。”郑中书指挥心腹,“快,将他扶进书房。”
心腹立即上前,扶了崔昭。
崔昭似乎真的支撑不住了,将半个身子靠在这名郑公的心腹身上。
闻太医提着药箱,跟着往里走,也说:“年轻人不爱惜自己的身子骨,到老了有你受罪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