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 第64章 教育信息化座谈会

第64章 教育信息化座谈会(2/2)

目录

当孩子们戴上VR眼镜,看到虚拟的实验场景时,都兴奋地叫了起来,有个小男孩拉着林晓的手说:“叔叔,这个太神奇了,我以后想当科学家,发明更多好玩的东西!”

林晓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只要你好好学习,一定能实现梦想。”

旁边的老师看着这一幕,红着眼眶对陈如轩说:“陈总,你们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设备,还点燃了他们的梦想,这份恩情,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

陈如轩心里暖暖的,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从云南回来后,陈如轩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是之前收购科创达的那家小公司老板,这次他不是来卖专利的,而是来求合作的。

对方语气卑微:“陈总,我们公司现在快撑不下去了,知道你们在做教育设备的项目,想帮你们做配套零件,价格比市场价低20%,只求能活下去。”

陈如轩沉默了一会儿,说:“合作可以,但必须保证零件的质量,要是出了任何问题,咱们的合作就到此为止。”

对方立刻答应:“您放心,我亲自盯生产,保证每一个零件都符合标准!”

挂了电话,林晓不解地问:“陈总,您为什么还要跟他们合作?之前他们还想卖科创达的专利给咱们。”

陈如轩笑了笑:“做生意不能只看过去,他们现在有生产能力,咱们有需求,互利共赢的事,为什么不做?而且给他们一个机会,也能让他们更用心地做产品。”

林晓听了,对陈如轩的格局更佩服了。

随着教育设备项目的推进,陈如轩的公司名气越来越大,甚至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

有一家美国的科技媒体专程来采访陈如轩,记者问:“陈总,您的公司为什么会选择进入教育领域?要知道,这个领域的利润远不如智能制造。”

陈如轩坦然地说:“利润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用技术解决社会问题,才是企业的责任。中国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有能力帮他们,就应该去做。”

采访报道发布后,不少国外的教育机构都联系陈如轩,想引进他们的设备,其中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对陈如轩说:“我们希望能把你们的设备推广到非洲和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帮助那里的孩子改善教育条件,相关的费用由我们承担。”

陈如轩立刻答应:“没问题,我们会安排技术人员配合,保证设备能顺利落地。”

消息传到国内,教育部特意给陈如轩发了贺信,称赞他的公司“为中国教育信息化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上下都沉浸在喜悦中,周明宇拿着贺信跑来找陈如轩:“陈总,咱们公司现在不仅是国内的行业标杆,还走向了世界,这都是您的功劳!”

陈如轩却很平静:“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接下来,咱们不能骄傲,要继续优化技术,把设备做得更好。”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展,陈如轩决定成立“教育公益基金会”,专门资助偏远地区的学校改善教育条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