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王佥事(2/2)
长公主端坐主位,神色平静,仿佛早已料到袁全会发难。
她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声音清晰而沉稳:“袁公公,丧子之痛,本宫理解。”
她先点明刘安是袁全的义子,而非朝廷命官,随即话锋一转:“然,边关战事吃紧,戎夏大军虽暂退,却仍在百里之外虎视眈眈。”
“乌维新败,其部复仇心切,派出精锐游骑截杀我朝官员,扰乱后方,此乃常用伎俩。现场遗留箭簇、刀痕、马蹄印,皆乃戎夏制式,证据确凿。”
她目光迎上袁全阴鸷的视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当此危局,首要之务乃稳固防务,安抚军心,以防戎夏趁虚而入。”
“若因一己之疑,便大动干戈,彻查刚刚经历血战、有功于国的边军将士,岂非自毁长城,寒了数十万边军的心?”
“若因此导致关防有失,这个责任,袁公公……你担待得起吗?”
她的话有理有据,更是抬出了边军士气和关防重任这两座大山,直接压了下来。
最后那句反问,更是带着凛然的威势。
袁全胸口剧烈起伏,他知道长公主这是在借势压他,但他却无法反驳。
在边关这块地界上,战事确实是最大的政治。
若他执意要查,一旦真引出乱子,就算皇帝再信任他,也绝不会轻饶。
他死死盯着长公主,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却只能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
“殿下……思虑周全,是老奴……失态了。”
见袁全暂时被压制住,长公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决定趁势推进她的人事布局。
她缓和了一下语气,道:“袁公公亦是心系国事。不过,剑门卫所经此一役,韩大同伏诛,军心浮动,也确实需尽快稳定。”
“赵德昌军侯老成持重,忠勇可嘉,在秦皇堡一战中更是彰显其能。本宫意,擢升赵德昌为剑门卫所副将,协助本宫与袁公公处理军务,袁公公以为如何?”
擢升赵德昌,既是酬功,也是为了在军中安插自己的可靠之人。
袁全脸色更加难看,但他刚刚吃瘪,无法直接反对,只得阴沉着脸点了点头:“赵军侯……确乃良将,老奴无异议。”
“如此甚好。”
长公主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道:“赵将军升任副将,其麾下军侯一职便空缺出来。赵将军,你久在军中,可有合适人选举荐?”
赵德昌立刻上前一步,朗声道:“回殿下!末将举荐原陷阵先登营指挥使王戬!王戬勇冠三军,屡立奇功,更在秦皇堡守卫战中展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深得士卒爱戴!由他接任军侯,必能胜任!”
王戬!
又是王戬!
袁全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
他刚刚怀疑王戬杀了他的干儿子,现在就要看着这个泥腿子爬上军侯的高位?
绝无可能!
“殿下!此事万万不可!”
袁全猛地出声打断,声音尖锐,“王戬确实勇武,但晋升军侯,非同小可!军侯乃一军主将,需资历、威望、统御之能缺一不可!”
“况且王戬年纪尚轻,从军不过数月,擢升营指挥使已属破格,若再直升军侯,恐难以服众,亦不符合朝廷选官用人制度!此例一开,若边军将领皆效仿,以勇力论高低,岂不乱了章法?”
长公主眉头微蹙,她知道袁全必然会阻挠。
赵德昌争辩,“袁公公,王戬虽年轻,但其功勋……”
“功勋归功勋,制度归制度!”
袁全毫不客气地打断,“朝廷法度,岂能因一人而废?若因其有功便不断破格,将置其他浴血奋战多年的将领于何地?”
长公主心知,在袁全的强烈反对下,强行提拔王戬确实阻力太大,容易引发军中其他势力的不满。
她权衡片刻,做出了让步,但方式却极为巧妙:
“袁公公所言,不无道理。既如此,王戬确需再多些磨砺。”
她话锋一转,“然,军侯之位亦不可久悬。本宫看,不如由现任游骑军侯钱千里,暂时兼任赵将军原部军侯一职。钱军侯经验丰富,足可稳定军心。至于王戬……”
她目光看向王戬,带着一丝勉励:“便暂代佥事之职,多加历练,待日后立下更大功勋,再行擢升不迟。”
由钱千里兼任,既堵住了袁全的嘴,又因为钱千里是相对中立的老将,避免了军权落入袁全或其亲信手中。
而王戬,虽然未能一步登天,但其实际兵权和地位并未受损,长公主更是当众给出了“日后擢升”的承诺。
袁全张了张嘴,还想做文章,但长公主已经起身:“此事便这么定了。诸位将军,各司其职,稳固防务要紧。散了吧。”
她不给袁全再反驳的机会,直接结束了议事。
袁全看着长公主离去的背影,又狠狠瞪了一眼面色平静的王戬和面露不甘的赵德昌,心中怒火翻腾,却无可奈何。
他知道,这一回合,他又落了下风。
但此事,绝不会就这么算了!
王戬感受到袁全目光,心中一片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