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115.撤军的台阶(1/2)
驿卒马不停蹄,千里迢迢地从京师赶到延安府之时,却得知英亲王阿济格竟然已经率军南下,直奔西安去了,顿时大吃一惊,万没想到英亲王竟然自作主张到这种程度!
可他身在延安府,自然也无非将此事上报多尔衮,上报给清廷,所以权衡再三,也只能是继续南下,去寻阿济格了。
反正来之前摄政王曾有交代说,只要把他的亲笔信交到英亲王手中,英亲王看过信后必定会率军返回京师,所以要阻止英亲王也不是他一个小兵能够做到、应该操心的事情,还是把希望寄托在摄政王的这封信上吧!
阿济格本就是个急性子,此次他急欲速取西安,更是昼夜奔袭,一路势如破竹短短三日便从延安府杀入了西安府境内。
大顺军虽然是一路败退,但西安毕竟是大顺政权的都城,西安府内聚集驻扎的可都是大顺政权的核心精锐,不是什么乌合之众,因而当阿济格攻入西安府境内之后,其攻势与兵锋便骤然停滞,遭遇了大顺军顽强抵抗,再难前进半步!
而且,阿济格只顾着急行军,此次南下根本就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下子把战线拉出去数百里,粮草和后勤根本供应不上,早就断了,这自然也极大地影响了清军们的士气,从而拉低了清军整体的战斗力!
几番鏖战之后,阿济格不仅没能讨到半点儿好处,反倒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当然,大顺军也没有反攻的能力,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兵力都被调去守卫潼关去了,自打黄得功逼近潼关,清军停驻延安府之后,大顺军的防御重心已经从北边儿转移到了东边。
但是,尽管现在从表面上看,大顺军与清军是僵持状态,谁也奈何不了谁,但实际上形势却是对清军十分不利的。
因为大顺军背靠都城西安,有着充分的后勤保障,而清军的补给线却是已经断了,就算后勤部队能够赶上来,把补给线给续上,如此长的战线,运输补给成本也实在太高,不是清军可以承受得起的!
所以清军别说是跟大顺军打持久战和消耗战了,短期战他们都耗不起,除非阿济格能在清军完全断粮之前攻破西安,否则便只能撤退!
可就眼下的情况来看,要攻破西安显然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别说是攻破西安了,现在想要继续南下,打到西安去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便阿济格可以战胜眼前这些敌人,要去西安,还需渡过黄河,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清军的能力范围之外了!
眼看着取胜已经无望,阿济格手下的众位将领也都已经丧失了信心,萌生退意,开始旁敲侧击地劝阿济格撤军。
阿济格虽然脑子不太好使,但也绝对不是傻子,现在是什么情况他还是看得清楚的,知道继续留下来打,也是徒劳无功,白白消耗粮草兵马。
可若是让他就这么灰溜溜地撤军,难道他不要面子的吗?
他可是冒着抗旨的风险南下来攻西安的,如今却寸功未立,碰了一鼻子灰,这让世人如何看他,清廷里的人会如何看他,日后他还怎么在清廷之中立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