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115.撤军的台阶(2/2)
为了自己的颜面,他自是无论如何也不肯就此撤军,哪怕是骑虎难下,他也得硬骑,现在正是该“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时候,为了面子,这罪他就得受着!
阿济格这么想倒也没错,毕竟清廷初立,还真就是实力为尊的时候,谁的实力强,功劳大,就能在清廷之中拥有更大的权柄,反之,将被排挤到权力的边缘!
可事虽如此,也得看具体情况,现在那京师早已危在旦夕,清廷之存亡寄于阿济格一身,那么还会有谁敢去笑话阿济格冒进碰壁,敢去挑阿济格的不是?
建奴们现在唯盼着阿济格能够早日率军回援,救京师和清廷于水火,其他事情已经一概都顾不得多想了!
终于,前来送信的钦差驿卒自延安府赶到了阿济格的大营,把多尔衮的信件奉上,阿济格看完信后,自是大惊失色,宛如石化一般愣了许久。
而后,他脸上的震惊之色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众庆幸,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来。
是的,比起震惊、紧张,以及担心京师和清廷的安危,阿济格更加庆幸的是,多尔衮的信来的恰是时候,这封信可以作为一个台阶,让骑虎难下的他可以顺理成章地就此撤军。
日后说起来,也不是自己冒进、打不过大顺军才无奈撤军的,而是为了救援京师,救援清廷而撤军!
似乎是为了坐实此事,阿济格没有主动下令撤军,而是不动声色地把多尔衮的信交给了手下的将领们传阅,将领们得知京师危急,自是大为惊骇,全都慌了神,纷纷进言,劝阿济格立即回师,救援京师!
阿济格这次点头答应,下令撤军还师北上!
事态紧急,阿济格自然也不敢耽搁,在清军返回延安府的过程中,他已经派快马提前赶回了延安府,让延安府的驻军提前做好班师回朝的准备。
所以清军回到延安之后,短暂休整了一夜,便于次日一早启程北上,打算先北上安定,再转向绥德,自吴堡进入山西,而后过永宁州绕道汾州,过文水、交城、清源前往太原府。
到了太原府之后就好说了,可以直接向东,过榆次、寿阳、平定州,穿越固关抵达井陉,进入京畿。
这一路虽然看似弯弯绕绕,却也已经是最好走的一条路线了,毕竟山路难行,本就没有笔直大道可走!
自延安府到太原府这一路上自是没有什么好说的,这些区域早已被清军占据,除了些许流寇匪患之外,并无其他敌对势力,而那些流寇匪患自然也不敢找这阿济格的麻烦,毕竟这可是整整二十万大军啊,足以吓退沿途所有匪寇!
因此,清军只用了不到五日的时间,便顺利抵达了太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