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550章 武道新章

第550章 武道新章(2/2)

目录

“秦岳……”他默念着这个陌生的名字,基金管理部的负责人。

此人是何来历?

背后又是谁在推动?

此事,恐怕与那位小神童脱不了干系。

去,还是不去?

他起身,踱步到窗前。

院落里,几个年轻弟子正在雪地里练习走圈,步法轻灵,身形稳健,那是八卦掌的根基。

他看着这些充满活力的后辈,心中渐渐有了决断。

若不去,便是置身事外。

但以山西如今之势,若真让他们搞成了这套体系,未来武林格局必将大变。

届时,宫氏八卦一脉,是顺应潮流,还是被边缘化?

他这一身本事,难道真要随着自己这把老骨头,埋进土里?

若去,便是入了局。

以他的身份威望,必然能在其中发出声音,为八卦掌争得一席之地,也为这标准的制定,把一把关,使其不至于偏离武道正途。

风险固然有,但机遇同样存在。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

“备车吧。”

他转身,对弟子吩咐道,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老夫就去这山西新城,会一会天下英雄,也看看他们这武道九品,究竟是个什么章程。”

他心中已有计较:

既要看看这山西的气象,也要掂量一下这标准的成色。

若真有利于武道传承,他不吝支持;

若只是沽名钓誉之举,他宫宝田,也绝非任人摆布之辈。

这趟山西之行,注定不会平静。

-----------------

沧州,运河码头。

一阵闷雷般的呼喝声压过了运河边的喧嚣。

只见一个身材魁梧如铁塔的汉子,赤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肉虬结,正对着河滩上一排碗口粗的木桩发力。

他吐气开声,肩、肘、膝、胯如同重锤,连环撞击在木桩上,咔嚓声不绝于耳,木桩应声而断,碎屑纷飞。

周围几个年轻弟子看得目眩神驰,大气不敢出。

这便是李同臣,沧州八极拳的顶门杠子。

他今年五十有二,一生浸淫八极拳,将这门讲究顶、缠、挤、靠、崩、撼的刚猛拳法练到了骨髓里。

八极拳,拳谚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出手如雷霆,贴身靠打,不留余地,最是硬打硬开。

李同臣的拳,更是将这份刚猛暴烈发挥到了极致,在京津、直隶一带,提起铁臂李同臣,黑白两道都要给几分面子。

他门下弟子,也多在各路军阀的警卫、镖局乃至监狱系统里任职,凭的便是这身实实在在、能瞬间制敌伤人的硬功夫。

“师父,山西的信。”一个弟子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封书信过来。

李同臣收了势,接过汗巾胡乱擦了把脸,展开信纸。

他识字不多,但大意看得明白。

山西省体育事业基金管理部、武道考评体系,他浓密的眉毛立刻拧成了一个疙瘩。

“搞什么名堂?”

他声若洪钟,带着浓浓的不解与一丝不屑,“练拳就练拳,打熬筋骨,练杀敌保命的本事!定什么品?考什么核?难不成还要像考秀才一样,写文章论道理?”

在他看来,拳脚功夫,高低上下,手底下见真章便是。

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纯属文人耍笔杆子,瞎耽误功夫。

而且,八极拳的许多杀招、狠招,以及那份一往无前的狠劲,岂是能用什么标准框住的?

“师父,听说北边的孙禄堂,河南的陈向亭,还有宫里的那位老前辈,都收到了帖子。”弟子低声补充。

李同臣哼了一声。

孙禄堂理论一套套的,陈向亭的太极软绵绵,宫宝田年纪大了,这些人去搞什么武道标准,他管不着,但他八极一脉,没必要去凑这个热闹。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又有几封书信从山西寄来,有来自山西本地形意拳大家戴魁、宋铁麟的,言辞恳切,言及此事关乎整个北派武林的未来格局,望他务必到场主持。

话里话外,透着此事非同小可,并非儿戏。

李同臣虽性子刚直,却非全然不通世务。

他意识到,山西这次是动真格的了,而且牵扯甚广。

若真让其他人定下了所谓的标准,将来他八极门人行走,难道还要去考个什么品级才能被认可?

这口气,他咽不下。

更重要的是,若这标准偏向那些好看不好用的套路,岂不是误导后人,让真正的杀人技逐渐失传?

他最终做出了决定,眼神锐利,“老子倒要去看看,他们能搞出什么花样!想定标准,也得问过我八极拳的拳头答不答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