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431章 山西模式

第431章 山西模式(1/2)

目录

“呜——!”汽笛长鸣,列车缓缓驶入太原站。

《申报》记者沈文翰提着沉重的皮箱,随着人流挤下正太铁路的列车,踏足太原府车站月台。

眼前的景象让他这个见惯了上海滩繁华的记者也不禁愣了片刻。

站台显然经过扩建和翻新,地面是罕见的水泥铺就,干净平整。

身穿崭新藏蓝色制服、臂缠稽查袖章的车站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引导着旅客,秩序井然,全然不见他印象中内地火车站常见的混乱与拥挤。

他抬眼四望,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月台上格外醒目的告示牌:“太原欢迎您!请勿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牌子下方,竟还等间距地摆放着数个崭新的木制带盖垃圾桶。

更让他惊讶的是没有一拥而上的脚夫和旅店揽客者,只有一排穿着统一号褂、胸前别着铜牌的人力车夫,在指定的区域井然有序地排队等候。

几名穿着藏蓝色新式警察制服、手臂戴着稽查袖章的人正在巡逻,目光锐利,却并不扰民。

“怪哉……”他嘀咕一句,走出车站广场。

“先生,要用车吗?”一个年轻车夫拉着车小跑过来,笑容干净,车子也擦得锃亮,“去城里还是新城区?”

“新城区?”沈文翰捕捉到这个新词,“就是办嘉年华的地方?”

“对对对!领航者新城!好多老爷们都往那儿去呢!”车夫热情地点头,“路好走着哩,都是水泥路,不颠屁股!”

沈文翰决定体验一番,便上了车。

车夫拉起车,果然跑得轻快平稳。

驶出车站广场,眼前的道路让他再次感到意外。

宽阔的街道铺着平整的水泥,虽然比不上上海租界的柏油马路,但远比内地常见的黄土路或坑洼的石板路强得多。

马车、人力车、甚至几辆看起来就很结实的货运卡车往来穿梭,虽然繁忙,却各行其道,少见拥堵。

“老师傅,这路啥时候修的?真气派。”沈明远忍不住问道。

车夫是个健谈的中年人,语气里带着自豪:“修了小一年啦!是咱阎长官和领航者公司合修的!瞧瞧,多平整,下雨天都不带沾泥的!这电线也是新架的,城里好多地方晚上都亮电灯了!”

“领航者公司?”沈明远捕捉到这个频繁出现的名字。

“嘿!您外地来的吧?咱山西现在最大的公司!炼钢铁、造水泥、出布匹、产自行车……好东西多着呢!过几天那个嘉年华,就是他们家牵头搞的,到时候您去看看就知道了,全是新鲜玩意儿!”

马车驶入城区,沈明远的感觉愈发奇特。

太原老城依旧保留着古朴风貌,但街道的整洁程度远超他的预期,几乎看不到随意堆积的垃圾或污水横流的现象。

不少临街店铺的门脸似乎都经过统一修整,换上了宽大明亮的玻璃窗,里面陈列的商品清晰可见——光华玻璃厂的制品、太行酿造的啤酒瓶、晋兴银行的招贴画,领航者的印记无处不在。

行人穿着大多依旧朴素,但面色红润,步履匆匆,眼神中透着一股别处难见的精气神,少见面黄肌瘦的流民或懒散的闲汉。

“你们太原倒是挺干净整齐。”沈文翰忍不住感叹。

“那是!”车夫语气里带着自豪,“上头管得严哩!乱扔东西要罚钱,打架斗殴直接抓走!路上还有戴红袖标的学生娃子宣传新生活哩!”

越往北走,那种新旧交织的感觉越明显。

传统的瓦房逐渐被红砖灰瓦的新式二层小楼取代,楼与楼之间间距开阔,路边甚至栽种着行道树。

空气中开始传来隐约的电力机械嗡鸣声。

当车夫指着前方一片豁然开朗、到处都是崭新建筑和施工围挡的区域说“先生,新城到了”时,沈文翰彻底被震撼了。

这哪里是他想象中那个保守落后的内陆城市?

眼前分明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全新城市!

宽阔笔直的水泥路纵横交错,路旁竖着整齐的电线杆。

远处,一座宏伟得超乎想象的椭圆形体育场已然矗立,在阳光下泛着砖石特有的坚实光泽。

体育场前方是巨大的广场,四周环绕着样式统一、带有骑廊的二层商铺,许多工人们正在忙着悬挂彩旗和招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