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505章 俄国燕麦 西门塔尔牛 俄国白猪

第505章 俄国燕麦 西门塔尔牛 俄国白猪(1/2)

目录

一九一八年元旦,太原城。

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穿透寒冷的空气,照在太原城南王家庄升起的三缕炊烟上。

村东头的王木匠家,灶台上的大铁锅正冒着热气。

妻子从陶罐里舀出雪白的面粉,加入温水熟练地揉搓。

这不是年节,只是寻常的早晨,但她揉面时嘴角带着笑——罐里的面粉还够吃半个月,地窖里还存着两袋。

锅里煮着金灿灿的小米粥,米油浓厚,香气四溢。

八岁的儿子趴在灶台边,眼巴巴等着母亲烙的白面饼。

“别急,“王木匠拍了拍儿子的头,“你天天都能吃上这样的饼。“

这话不假。

三年前,村里人还靠着杂粮窝头度日,白面只有过年才能见着。

如今,王木匠在城里的木器厂做工,每月的工钱除了买白面,还能割几斤肉,给媳妇?件新衣裳。

村西的李老栓家,饭桌上摆得满当。

除了必有的白面馒头,还有一碟炒白菜,一盆萝卜炖豆腐,甚至还有半碗腌肉。

李老栓给八十岁的老母亲盛了碗稠粥:“娘,您尝尝,这是新米。“

老太太眯着眼尝了口,点点头:“比往年的香。“

确实香。

自从改种了农技员推广的新稻种,加上村里新修的水渠,李老栓家的五亩水田,收成比三年前多了近两倍。

交了公粮,剩下的足够全家吃饱,还能卖些余粮换油盐。

在太原城内的工人食堂,正午的钟声刚刚敲响。

机械厂的锻工赵大柱端着铝制饭盒,打了满满一盒白米饭,又要了一份白菜炖粉条,两个白面馒头。

同行的年轻学徒盯着菜牌上的红烧肉咽了咽口水。

“想吃就打一份,“赵大柱笑道,“这个月奖金不少。“

学徒犹豫了一下,还是加了一份肉。

三年前他刚进厂时,食堂的主食还是高粱饭和窝头,一周才能见一次荤腥。

如今,白米饭、白面馒头管够,每天都有荤菜可选。

工友们说,这是托了粮食充足的福。

在领航者公司子弟小学的食堂,孩子们正排队打饭。

今天的午餐是白米饭、番茄炒蛋和青菜豆腐。

校长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红润的脸庞,想起三年前这些孩子中不少还面带菜色,如今却是个个精神饱满。

这些细碎的变化,发生在山西的每一个角落。

从矿山到工厂,从城市到乡村,百姓的餐桌上,白米白面已然成为日常。

这不是某个人的恩赐,而是新修的水利、改良的粮种、兴建的工厂、畅通的物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黄昏时分,王木匠家飘出炖肉的香味。

今天发了工钱,他特意买了半斤肉,给全家改善伙食。

炊烟袅袅,与千家万户的炊烟汇在一起,在暮色中缓缓上升。

-----------------

林砚的书房内,灯火通明。

负责领航者公司农牧板块的经理林茂田,正将一份份报告摊开在宽大的书桌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