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风云际会与接风宴(2/2)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诸位的真传绝学,可得系统传承,光大于世;世间学子,可得正宗指引,明阶而上;我三省子弟,乃至天下国人,可获强身健体之正道!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他举杯起身:“这杯酒,阎某不敬诸位宗师之武艺。诸位的功夫,早已名动南北,无需阎某置喙。阎某敬的,是诸位肯为武道之前途、为民族之未来,齐聚于此的胸襟与担当!干!”
“干!”
这一次,回应之声整齐划一,带着明显的震动与共鸣。
阎长官这番话,格局宏大,立意高远,句句敲在要害,更将他们的个人技艺提升到了淬炼民魂、民族未来的高度。
李同臣原本紧绷的脸上,神色变幻。
他不在乎虚名,但光大宗门、为国淬炼筋骨这些话,却深深打动了他。
孙禄堂眼中精光闪动,缓缓颔首,官方有如此见识与支持,远超他的预期。
连宫宝田也微微直起了身子,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异彩。
阎长官的亲自定调,如同在波澜微起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
他不仅赋予了武道九品体系无可动摇的合法性,更将其拔高到了一个所有武者都无法拒绝的宏大叙事层面。
原先的诸多疑虑、门户之见,在这民族大义与官方鼎助相结合的巨大势能面前,似乎都显得渺小了。
锡山将那杯酒一饮而尽,又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便以军务繁忙为由,在众人起身相送中离开了花厅。
他这一走,厅内那由权力与宏大叙事营造出的凝重气氛,似乎也随之松动了几分。
这时,林砚端着酒杯,缓步走到厅堂中央。
他主动开口,声音清朗,打破了沉寂:“诸位前辈,阎长官军务倥偬,许多具体细节,还需我等细细琢磨。晚辈林砚,对此事有些浅见,正好借此机会,向诸位大家请教。”
他目光平和地扫过在场每一位宗师,语气诚恳,姿态放得极低。
“晚辈观当今武林,南北诸派,各擅胜场,技艺精深,令人敬仰。”
他先是肯定,随即话锋一转,“然,各家沉浸于自身传承,门户之见时而有之,南北武林,看似百家争鸣,实则一盘散沙。”
散沙二字,他吐得清晰,让在座不少人眉头微蹙,尤其是李同臣,鼻息明显重了一分。
林砚仿佛未见,继续道:
“当今世界,列强环伺,技术、制度、乃至思想,皆呈大一统之竞争趋势。
彼之拳击、击剑,规则明晰,体系统一,故能风行各国,成为其彰显国力、训练军士、甚至文化输出之载体。
反观我中华武道,内耗于门户优劣之争,对外却难以形成一个统一有力的声音与形象。
长此以往,真粹如何传承?
影响力如何扩大?此非危言耸听,实乃我等必须直面之困局。”
“再者,”
林砚语气转为沉凝,“晚辈曾听闻,各家收徒,首重根骨、悟性,非天赋异禀者难入其门。
此标准固然保证了传承的精纯度,却也使得我武道之路,门槛高耸,可选之材,少之又少。”
他看向在座诸位宗师,目光坦诚:
“诸位前辈门下,真正得传精髓者,能有几人?
更多有心向武之辈,或因天赋所限,或因机缘未到,被拒之门外。
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遗憾,更是我整个武道事业的巨大损失。
传承越传越窄,影响力如何不日渐式微?”
最后,他抛出了一个最为现实,也最触动诸位宗师神经的问题。
“最后,晚辈斗胆,问一个或许诸位都曾思虑,却未必宣之于口的问题。”
林砚的声音在安静的花厅内回荡,“诸位前辈悉心栽培的弟子门人,将来出路何在?”
他环视众人:
“除少数能继承衣钵,或如李师傅门下投身军警者,更多弟子,学成一身本事,却难有用武之地,或沦为护院镖师,或转行他就,甚至潦倒江湖。
长此以往,还有多少良才美质,愿意投身这前途渺茫的武道之路?
传承若无以为继,技艺再高,终将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一时间,花厅内落针可闻。
连最为桀骜的李同臣也陷入了沉思,他想起门下那些除了拳脚别无长物、前途未卜的弟子。
孙禄堂捻须不语,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理论精深,又何尝没思考过这些?
宫宝田垂着眼睑,布满皱纹的脸上看不出表情,但微微起伏的胸膛显露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林砚言毕,并未急切地等待众人的回应。
他将酒杯轻轻放在侍者端来的托盘上,脸上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耐心。
“诸位前辈,”
他声音缓和下来,打破了因他之前话语而陷入的沉思氛围,“理念之变,非一日之功。
晚辈深知,适才所言,关乎诸位毕生坚守之道统与传承,需得时间细细思量,权衡利弊。”
他诚恳地说道:“今夜之宴,旨在通气,在于坦诚布公。具体章程,非杯酒之间可定。晚辈已与秦先生安排妥当,明日,若诸位前辈有暇,可随我等一同参观一二。”
他略微提高了声音,确保每个人都能听清:
“我们将前往戴魁师傅与宋铁麟师傅在太原新设的武馆,这两处馆所,乃是依基金会初步设想,试行新式教学与管理之样板。
同时,也将请诸位一观正在筹建中的山西武道公会办公场所。”
“空谈无益,眼见为实。”
林砚总结道,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引导的力量,“今日便请诸位前辈好生休息,或彼此交流,明日巳时,车马将在宾客舍外等候。”
这番安排,合情合理,给了诸位宗师消化信息和私下讨论的空间,又为他们提供了直观了解山西实际做法的机会。
这份尊重,让在场许多人心中的抵触情绪又消减了几分。
戴魁和宋铁麟闻言,也适时起身,向诸位同道拱手,表示欢迎明日莅临指教。
诸位宗师三三两两低声交谈,显然,林砚的话和明日的安排,已然在他们心中投下了重重的石子,激荡开的涟漪,注定将在这个夜晚久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