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立心之旅(2/2)
温饱之后,需立其心。
这立心之路,便是点燃那文明真火,冲破一切有形无形枷锁的开始。
他仿佛已经听到,那源于千万人精神共鸣所引发的、棋盘内部传来的、细微却清晰的裂响。
《新治图说》的初纲已在心中酝酿,但林砚深知,闭门造车难成大道。
数日后,一份来自小野寺的加密情报,夹杂在常规商务文件中送达。
情报分析了日本国内现状:
趁欧战之机,其工业、航运及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国力急速膨胀,社会结构在传统与现代间剧烈撕扯,军部势力日益坐大,整个国家犹如一张不断拉紧的弓,弥漫着一种亢奋而危险的气息。
这份情报,让林砚下定了东渡日本的决心。
傍晚,家庭晚膳后,暖意融融的堂屋。
阿满趴在苏婉贞膝头摆弄洋娃娃,林永年与林广福谈论着春耕水利。
林砚起身,从书房取来一本薄薄的、以蓝色封面装订的手稿,轻轻放在茶几上。
封面上是工整的墨字:《新治图说·初纲》。
家人目光都被吸引过来。
“爹,娘,爷爷,奶奶,”
林砚站定,他的身高已窜至一百六十七公分,虽面容仍带少年清俊,但身姿挺拔,目光沉静,已初具青年气度,“我打算过些时日,东渡日本,游历考察。”
堂屋内霎时一静。
林永年眉头瞬间锁紧,苏婉贞放下茶盏,林广福盘核桃的手也停了,连阿满都感觉到了气氛变化,睁大眼睛。
“日本?”林永年语气凝重,“彼国近年来对我神州野心昭昭,民间敌意亦非空穴来风,你去那里,岂非羊入虎口?”
林砚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将手稿向前推了推:
“正因其野心勃勃,正因其在模仿西法的道路上走得最快,我才更要去亲眼看一看。
看看他们如何将西方技术与自身传统结合,看看其社会组织之优劣,国民精神之状态。
知己知彼,方能定我前行之策。”
他指了指手稿,“这便是我近来所思之纲要。我们解决了温饱,夯实了根基,但前路何在?光有藏富于民恐还不够。”
他翻开手稿,指向其中几条核心原则。
“往后,我们不仅要藏富于民,更需分权以能,职业立身。”
他看向父亲和爷爷,“需建立一套不依赖血缘、地缘,而以才能和贡献为依据的选拔与晋升体系,让农人、工人、学者、军士、管理者,皆能于其职业轨道上尽展其才,获得应有的尊重与报偿。
此乃崇教尚贤,人尽其才之具体化,亦是激活亿兆民心创造之力,避免阶层固化、活力衰退的根本。”
他顿了顿,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此职业分权制与藏富于民相辅相成。
民有恒产,亦有恒心;各有其职,各尽其能。如此,社会方能如活水,奔流不息。
这便是我在《新治图说》中,试图指明的一条路。
然此路究竟该如何走,需借鉴,更需警惕。
日本,便是一面极佳的镜子。”
苏婉贞拿起手稿,快速翻阅着,眼中闪过惊异与深思。
她比谁都清楚,儿子心中所谋,早已超越一厂一矿,一城一地。
林砚继续道:
“此行我会谨慎行事。
身高已与成人无异,我可化名林昊然,身份是赴日攻读西洋医学的留学生。
此身份便于接触各界,亦相对低调。
情报部会在彼处暗中策应,安全当可无虞。”
林永年看着儿子,又看了看那本凝聚了其心血的手稿,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
他明白,儿子的视野和思虑,已非他所能完全揣度。
他叹了口气:“纵有万全准备,孤身在外,终究……”
林广福此时开口,目光锐利地看向林砚:
“你执意要去,是为了书中之道?”
他指了指那本《新治图说》。
“是。”
林砚坦然迎上爷爷的目光,“理论需经实践检验,视野需在碰撞中开阔。
此行,即为求真知,补我所思之不足,证我所行之方向。
亦是为寻找打破当前困局的那一点真火。”
最后一句,带着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深意。
林广福沉默片刻,缓缓点头:
“既为立心明道而去,便非无谓冒险。
去吧,多看,多听,多想。
记住,无论走到哪里,你的根,在山西,在这片你亲手参与改变的黄土地上。”
阿满虽然听得半懂不懂,却拉着林砚的衣角:“哥哥,那你要给我带个穿和服的娃娃!”
林砚弯腰,笑着捏了捏妹妹的脸颊:“好,一言为定。”